天天看點

5780家加盟店,撐起了年入11億的楊國福麻辣燙|招股書詳解

5780家加盟店,撐起了年入11億的楊國福麻辣燙|招股書詳解

深響原創 · 作者|吳鴻鍵

早已傳出上市風聲的楊國福麻辣燙,終于披露港股招股書。

無論是知名度還是門店遍布範圍,楊國福麻辣燙都堪稱“國民級”。根據招股書的分類,麻辣燙屬于“中式快餐”。2020年,按商品交易總額和餐廳數量計算,楊國福麻辣燙在國内麻辣燙市場、中式快餐市場均排名第一。

令人好奇的事情有很多:楊國福麻辣燙開遍全國的秘訣是什麼?創立至今跨過了哪些“坎”?作為傳統餐企龍頭,為什麼開始擁抱資本?

這些問題,均能從招股書中尋得蹤迹。

不一樣的“加盟之王”

和上市餐企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等以直營模式為主不同,楊國福麻辣燙的擴張方式幾乎完全靠加盟。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楊國福麻辣燙的自營餐廳僅有3家,加盟餐廳則有5780家(5759家在境内,21家在境外)。

5780家加盟店,撐起了年入11億的楊國福麻辣燙|招股書詳解

圖源:楊國福麻辣燙招股書

餐廳結構組成不同,楊國福麻辣燙的收入模式也必然與上述餐企截然不同。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9個月,楊國福麻辣燙的總收入分别為11.82億元、11.14億元及11.63億元(若無說明,機關均為人民币);同期錄得淨利潤分别為1.81億元、1.69億元及2.02億元。

楊國福麻辣燙将收入結構分為餐廳營運和零售業務兩大闆塊,其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餐廳營運”闆塊。

“餐廳營運”闆塊的收入由加盟餐廳、自營餐廳和“其他”組成,加盟餐廳是該部分收入的主要貢獻者。根據招股書,楊國福麻辣燙會向加盟餐廳收取“加盟費及系統服務費”和“銷售貨品”款項:

2021年前9個月,楊國福麻辣燙共向加盟餐廳收取“加盟費及系統服務費”3873.8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3.3%同期,楊國福麻辣燙從加盟餐廳獲得“銷售貨品”收入共10.5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90.9%。

楊國福麻辣燙向加盟餐廳銷售的貨品包括“自産貨品”和從第三方采購的食材、調味料、裝置等。自産貨品主要是楊國福麻辣燙自營的四川工廠所制作的調味料。

在招股書中,“統一采購”的說明多次出現。楊國福麻辣燙強調,加盟商必須從公司購買貨品,貨品由公司從四川工廠和第三方供應商統一采購。這是為了確定食品品質和消費者就餐體驗的一緻性。

如此安排涉及的是餐企的标準化能力。麻辣燙在制作工序上并不複雜,公司隻要保證食材和調味料全國統一,就能在各地門店實作基本一緻的味道。

這樣的能力,直接關系到品牌的連鎖化、規模化前景。

5780家加盟店,撐起了年入11億的楊國福麻辣燙|招股書詳解

相比加盟餐廳,楊國福麻辣燙從自營餐廳取得的收入很少。2021年前9個月,自營餐廳貢獻收入582.3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僅為0.5%。對于楊國福麻辣燙而言,自營餐廳的定位主要是“測試點”,讓公司在大規模推行餐廳管理、日常營運、營銷等試點項目時,有店面可以做實驗。

來自“其他”一項的收入則包括轉售庫存貨品、向加盟餐廳提供教育訓練服務、以及“YGF 2.0訂貨app-福寶子產品”服務。2021年前9個月,這一項目貢獻收入2378.5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2.0%。

“餐飲營運”闆塊是楊國福麻辣燙行至今日的基本盤,零售業務則代表着該公司新的發展方向。後者是楊國福麻辣燙2021年才開拓的新闆塊,收入來源于銷售麻辣燙自熱鍋、多人分自熱打火鍋和火鍋湯底料等零售産品。這些産品由楊國福麻辣燙的四川工廠制作。

截至2021年9月30日,零售業務貢獻收入3716.3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3.2%。

5780家加盟店,撐起了年入11億的楊國福麻辣燙|招股書詳解

部分楊國福麻辣燙零售産品 圖源:楊國福麻辣燙招股書

從收入結構上看,楊國福麻辣燙更像一家“商貿公司”:自建工廠、配合大量外采,統一為加盟餐廳供貨。這樣的商業模式并非從一開始就成型,且楊國福麻辣燙試圖實作的還有更多。

放羊娃的自我超越

和這兩年密集從一級市場融資的年輕餐飲品牌相比,楊國福麻辣燙是典型的傳統餐企,發展曆程極其接地氣。

根據《财經》雜志報道,楊國福是黑龍江賓縣人,1970年出生,國中隻讀了半年就辍學,之後回家放了三年羊。1990年,楊國福投奔在哈爾濱的姑姑,開始在夜市上擺攤,并首次接觸到了當時火爆街頭的品類——麻辣燙。

2003年,楊國福和妻子朱冬波在哈爾濱開創“楊記麻辣燙”。直到今天,楊國福麻辣燙的股權架構依然有着深刻的“夫妻檔”印記。

5780家加盟店,撐起了年入11億的楊國福麻辣燙|招股書詳解

引入公衆股東前的公司股權架構: 朱冬波為楊國福妻子楊興宇為楊國福和朱冬波的兒子 圖源:楊國福麻辣燙招股書

“楊記麻辣燙”的生意很快變得紅火,親戚朋友也加入了進來,拿着楊國福給的牌子開始開店,這是公司最早期的“加盟”模式。

2005年,“楊國福麻辣燙”誕生,次年對外開放加盟,擴張迅速,楊國福也收起了可觀的加盟費。但在2010年,楊國福主動為擴張按下暫停鍵,原因是加盟商素質參差不齊,店内環境髒亂,不利于公司長遠發展。此後幾年,楊國福麻辣燙建立起了更規範有序的加盟模式,品牌也走向了全國。

2018年,隸屬于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的成都工廠投産。楊國福認為“底料、複合調味料是麻辣燙的核心競争力”,而外采會降低餐廳的标準化程度。他希望将供應鍊體系做得更深,即使這一想法面臨反對。

從放羊娃變為公司老總,将麻辣燙品牌化、連鎖化,在加盟生意火爆時主動暫停,在能“躺賺”的時候加碼重資産,你能從楊國福麻辣燙的發展中讀出某種“自我超越”的意味,而這種“超越”,在其沖擊IPO的動作上亦有展現。

老炮為何擁抱資本?

很長一段時間裡,傳統餐企習慣于依靠現金流擴張,對資本市場熱情不高。

在2019年《财經》雜志的采訪中,楊國福也表示“短期無上市計劃”,“如果引入資本,他們要求的是短平快,要求每年達到什麼樣的業績。我們現階段還需要紮根。”

但到2021年初,楊國福卻向媒體透露,公司已将上市納入五年計劃中,“主要看資金背後的力量,希望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思路”。

疫情是了解餐飲餐飲老炮思路轉變的因素之一。這一點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有過明确表态,賈國龍曾豪言“永遠也不準備上市”,但在今年和《中國企業家雜志》的采訪中,他表示疫情對其有很大觸動,因為“自身的力量還是有限的。如果想有大的發展,還得要用資本的力量”。

招股書也顯示,由于疫情的影響,2020年前三個月,楊國福麻辣燙餐廳的客流量普遍下降,加盟餐廳數量出現短暫下滑。

不過,從招股書披露的情況看,疫情對楊國福麻辣燙的沖擊不算嚴重。相比抵禦風險,上市的意義更多還是實作新的“超越”。

根據招股書,楊國福麻辣燙的募資用途主要包括更新生産設施、加強研發能力、更新資訊技術系統、投資于國内外餐廳網絡拓展計劃、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廣零售産品、增強物流倉儲能力、購買麻辣燙價值鍊上中遊業務等等。

各項用途可以總結為:做深供應鍊,把握新機遇,進一步做大規模。

如上文所述,餐企的标準化能力直接關系其連鎖化前景。楊國福麻辣燙試圖進一步投入生産、研發、物流、倉儲環節,同時利用資本手段向上中遊業務延伸,提升供應鍊能力範圍和掌控程度,配合數字化能力的提高,確定後續的擴張品質。

而當供應鍊能力越紮實,公司也會有更多資源和能力把握新機遇,在加盟餐廳網絡之外開辟新空間。

楊國福麻辣燙2021年拓展的零售業務就是典型例子。直接向消費市場提供友善食品和複合調味料,公司将接觸更廣泛的消費者,并把握諸如“宅經濟”、“一人食”、“預制菜”等多種新場景新機遇。海底撈、頤海國際以及不少新消費品牌,也在做類似的布局。

截至2021年,楊國福麻辣燙已經完成16種零售産品的研發,其在招股書中表示,将于2022年及2023年每年分別推出約20至25款零售産品。

5780家加盟店,撐起了年入11億的楊國福麻辣燙|招股書詳解

對于楊國福麻辣燙來說,無論是内生增長、外部收購,還是開辟新業務、拓展銷售管道,資本都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而從更大的視角來看,擁抱資本市場和提升連鎖化程度也符合國内餐飲業的趨勢。

據泰合資本統計,截至2021年5月,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隻有15家餐飲上市企業。但3.3億人口的美國,上市餐企達到50家,擁有1.3億人口的日本,上市餐企有97家。險峰創統計的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主要國家餐飲集中度最高的是美國61%,第二是日本53%,而中國的餐飲集中度僅有17%。楊國福麻辣燙的招股書也顯示,中國中式快餐市場高度分散,2020年,前五大從業者僅占市場佔有率的2.9%

各項資料都在指出,國内餐飲業還有巨大的整合和發展空間。除了楊國福麻辣燙,鄉村基、和府撈面、老鄉雞、老娘舅、七欣天、綠茶、撈王等餐企也都傳出上市消息或已遞表。餐企上市潮背後,中國餐飲行業拐點已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