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某地為消除性别歧視,舉動引起網民不滿: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

文|秘籍君

今天看到一報道,這兩天tai灣省因為“外公”“外婆”的稱呼問題,被tai灣人民所不滿。有些人是以評論: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近兩日wanwan那邊掀起一波關于性别平等話題的争議,其中台教育部要調整在辭典中外公、外婆、外祖父、外祖母的釋義。因為這些是女方父母,稱呼中卻帶着“外”字,明顯有性别歧視的意味。

某地為消除性别歧視,舉動引起網民不滿: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

于是他們決定,将辭典中關于外公外婆的稱呼統一加上備注:今亦稱阿公、阿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爺爺、奶奶)、祖父、祖母。

于是某政要發文大贊,說這已經向孩子們說明了,不論是爸爸的爸媽,還是媽媽的爸媽,如今都可以不用再有内外之分,都是祖父、祖母。

她還宣稱此舉可以促進男女平等,多家媒體也力捧,說這樣“能改善性别歧視”。

不過,群眾們持何意見呢?

某地為消除性别歧視,舉動引起網民不滿: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

◆納悶,叫個“外公外婆”就是性别歧視了?

不少網友說,聽到這麼個調整法案,自己真心是一頭霧水。不曉得千百年來一直叫“外公”“外婆”怎麼就是性别不平等了。難道就因為這個“外”字?

要知道,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的最大差別,不是在稱呼,而是在于家庭結構。因為我們預設,從孩子的視角看,外公外婆跟我們不是一家人,而爺爺奶奶才是。

這不僅展現在我們的各種俗語“外甥是狗,吃了就走”,還展現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你是老X家的人,有事找你爺爺奶奶去!”

但實際上,如今外公外婆的付出并不比爺爺奶奶少。不少家庭裡,孩子從小是外公外婆幫着帶大的,等孩子一長大,外公外婆結束看管任務回去,再由爺爺奶奶接管。

是以,在某種程度上,一些父母對這樣的情況是心有不滿的。因為這樣爺爺奶奶未免有“截胡”之嫌。

可見,大家不滿的其實是在我們的文化裡,“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跟孩子的親疏問題,而不是這個稱呼裡帶有“外”字。

某地為消除性别歧視,舉動引起網民不滿:外公外婆要“被消失”了

◆無聊,改個稱呼就能展現男女平等了?

把媽媽的父母和爸爸的父母合在一起,統稱“爺爺奶奶”,問題就解決了嗎?就能展現出來一點男女平等了嗎?

這是網友們的另一種觀點。要知道,目前男女平等面臨的問題更多應該在職場待遇、家庭分工和婚育自由上,而不是區區一個稱呼問題。

◆胡鬧,這樣媽媽的父母和爸爸的父母該咋區分?會搞混吧

廣大網友們最常見的反應就是如此。如果将“外公”“外婆”也稱為“爺爺”“奶奶”,很可能會讓孩子産生混亂感。搞不清這到底是爸爸的父母還是媽媽的父母。

而那首常在搖搖車裡響起的“爸爸的爸爸叫爺爺,媽媽的爸爸叫外公”,也就不成立了。

【話題讨論:将“外公外婆”的叫法統一改成“爺爺奶奶”,你覺得可行嗎?】

進階育嬰師,心理咨詢師。懂養育懂心理,也關注寶媽自我成長和家庭經營,力當媽媽們的貼心人。

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