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車企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造車「後浪」帶來的壓力。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憑借着全球銷冠的體量和精益化管理,豐田一直是全球最賺錢的車企。但如今,這個頭銜已經悄然易主。
不久前,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10-K年報,公開披露了其在全球主要市場的營收資料。資料顯示,特斯拉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高達27.4%。這一數字已遠超号稱“全球最會賺錢的車企”豐田。同期,豐田汽車的毛利率為19.6%。
不止豐田被特斯拉“碾壓”,從官方釋出的資料來看,新勢力的毛利率普遍高于傳統車企,其中包括大衆、福特、通用等汽車巨頭。然而,這些新兵的銷量甚至不及傳統車企的零頭。
“毛利率反映的是企業對成本和資金的管理能力,也是企業盈利能力的評判标準之一。”業内人士祝榮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為何銷量規模不及傳統車企、甚至還未擺脫虧損泥沼的新勢力,比傳統車企更會「搞錢」?
銷量不及傳統車企零頭,但毛利率全面碾壓
對于車企而言,銷量是影響其營收和利潤的一大關鍵因素,銷量規模直接影響營收、成本也會随規模效應凸顯而攤薄。近兩年,新勢力的傳遞量逐年攀升,毛利率也先後轉正并提升至兩位數。
官方資料顯示,2021年特斯拉全年毛利率達到25.3%,單車毛利率更是高達30.6%。“蔚小理”緊随其後,2021年第三季度,三兄弟的毛利率分别為20.3%、14.4%及23.3%。
傳統車企中,根據YCharts資料,2021年第三季度,大衆集團的毛利率為15.67%;2021年第四季度,豐田汽車的毛利率為19.6%,福特汽車毛利率為14.3%,通用汽車毛利率僅為11.9%。可以看出,汽車巨頭的毛利率普遍輸給了新勢力,自主車企的毛利率表現則更加不理想。
2021年前三季度,“自主一哥”比亞迪的毛利率僅為12.97%;同期長城汽車的毛利率為16.6%。2021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的毛利率為17.2%,長安汽車的毛利率為15.32%。頭部車企還不至于落後太多,更多自主車企的毛利率徘徊在10%以下。
即使和售價更高的豪華品牌相比,新勢力的毛利率仍然不落下風。YCharts資料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寶馬集團毛利率為18.93%,梅賽德斯-奔馳為21.22%;同期,法拉利的毛利率為19.54%,而大衆集團最賺錢的品牌保時捷的單車毛利率是25.21%。
合資車企中,北京奔馳的毛利率水準始終遙遙領先,其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為27.1%,目前也已被特斯拉的同期資料(28.4%)超越。但從銷量規模來看,新勢力甚至不抵傳統車企的“零頭”。2021年,特斯拉在全球傳遞量為93.6萬輛,“蔚小理”的傳遞規模更小,分别傳遞9.1萬輛、9.8萬輛、9萬輛,均未突破“10萬輛”關口。
反觀傳統車企,2021年,豐田汽車在全球賣出了1050萬輛新車,超特斯拉十倍有餘;大衆集團在全球銷量達890萬輛,福特汽車全年累計銷量為394.2萬輛,均是新勢力無法企及的體量。自主車企中,長安汽車2021年銷量為230萬輛、吉利汽車為132.8萬輛、長城汽車共銷售128.1萬輛、比亞迪的年銷量也達到了73萬輛。祝榮告訴未來汽車日報,毛利率是最直覺反映某項業務或産品盈利能力的名額,但這一資料不能直接展現一個公司的經營狀況。
新造車公司處于企業成長期。對于這樣的公司,投資者相對“寬容”一些,會更加關注毛利率這一名額,相對沒有那麼關注淨利潤。“虧損也是可以接受的,投資者更關注的是其成長性。”以蔚來汽車為例,2020年8月,蔚來宣布當年二季度毛利率由負轉正,這被看作是一項裡程碑,對其後續股價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
來源:Google 财經
對于傳統車企這樣的成熟企業,投資者則更加關登出量、盈利、投資回報率等核心資料。
祝榮表示,有時一家企業的毛利率高也并不能反映其盈利能力強,因為“毛利率高也要看具體原因,有時成本下降也會讓毛利率數字‘好看’一些”。但這對于汽車廠商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2020年上半年,隻有為數不多的自主車企實作毛利率上升,其中竟然出現了力帆汽車和海馬汽車的身影。不過,這兩家車企的毛利率上漲是由于成本大幅下降所緻。報告期内,力帆汽車和海馬汽車銷量僅為1500輛和6500輛。相應的,力帆汽車營業收入為15.8億元,同比下滑69.42%;營業成本為14.3億元,同比下滑70.81%;海馬汽車營業收入為13.11億元,同比下降43.54%;營業成本為12.1億元,同比下滑48.75%。“或許是由于産量過低而導緻生産和營運成本下降。”上述人士分析稱。
為什麼新勢力毛利率更高?
成本和定價是決定毛利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汽車行業投資人劉凡告訴未來汽車日報。
從定價區間來看,新勢力的價格普遍高于傳統車企。目前,特斯拉兩款主流車型Model 3和Model Y的定價區間為26.57萬-38.79萬元。“蔚小理”中,蔚來定價最高,目前在售車型定價區間為32.8萬-56.6萬元;理想汽車隻有2021款理想ONE一款車型在售,售價為33.8萬元;小鵬汽車定價區間稍低,在15.46萬-36.79萬元之間,不過其主銷車型小鵬P7(占據2021年銷量的62%)售價并不低,在22.42萬-36.79萬元之間。
來源:小鵬汽車官方
官方相比之下,傳統車企的售價區間相對較低。豐田、長安、吉利、長城等傳統車企,均有不少車型的廠商指導價低于10萬元。威爾森資料顯示,2021年1-7月,大衆汽車的平均售價為14.78萬元,比亞迪的平均售價為15.18萬元,均低于新造車的定價區間。
新造車與傳統車企的主銷車型不同,新造車以電動車為主,傳統車企的主力仍是燃油車。從成本層面來看,雖然電動車的造車成本普遍高于燃油車,但其中占大頭的電池組售價正在逐年下探。據天風證券研報資料顯示,2019年特斯拉的電池成本約154美元/kWh,到2020年前兩季度,其電池成本已經降至138美元/kWh。
并且,由松下為特斯拉代工的4680電池也即将迎來量産,“(應用4680電池之後)在制造群組裝方面,成本要比此前下降86%”,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透露。基于電池成本下探,天風證券預測未來特斯拉在電池端成本仍有4000美元/輛的下降空間。這抵消了新造車的部分成本劣勢。
從開發成本來看,新造車公司更占優勢。“相較于燃油車,電動車的開發難度和時間成本更低”,一位汽車業内人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從最基礎的零部件來看,“不同燃油車型的三大件(發動機、底盤、變速箱)完全不一樣,開發一款新車就需要重新開發三大件”,但電動車的三電系統可以通用,這大大縮短了開發時間,也降低了開發成本。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新造車還有更多的賺錢管道。劉凡告訴未來汽車日報,新造車的軟體服務類收入也是其毛利率普遍更高的原因。
來源:Unsplash
特斯拉已經率先攫取了軟體業務的第一桶金。2021年全年,特斯拉包括自動駕駛軟體在内服務及其他業務實作營業收入為38.02億美元,增加65%,占據了總營收的7.1%。在财報會上,特斯拉CFO紮克·柯克霍恩(Zach Kirkhorn)坦言:“未來軟體業務将是盈利重點,因為軟體業務利潤率非常高。”
在國内新勢力中最“嗑”自動駕駛的小鵬汽車也開始從軟體層面盈利。最新的資料顯示,2021年一季度,小鵬汽車的軟體業務收入達到8000萬元。劉凡認為,随着傳遞規模繼續擴大、軟體服務類收入增加,新勢力的毛利率或将進一步提升。(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作者| 丁唯一
編輯| 李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