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Q4業績超預期股價卻反跌,英偉達财報留不住市場信心?

在收購Arm宣告失敗後,英偉達交出了自己的2021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财報。從資料來看,它繼續延續了多個季度以來的超預期能力,營收、淨利潤均連續7個季度創曆史新高,抵抗住了供應鍊緊張的風險。還在遊戲和資料中心之外的擴充性業務上有所突破,比如和捷豹路虎達成合作協定。

盡管如此,英偉達盤後股價依然以下跌2.68%收尾。實際上,經過去年11月以來近三成的股價下跌後,市場依然沒有對英偉達估值的合理性形成統一論斷。當然,這或許更多歸因于宏觀。哪怕英偉達業績穩健、前途光明,投資者對風險的抵觸卻依然占上風。

Q4業績超預期股價卻反跌,英偉達财報留不住市場信心?

業務連創新高,晶片供應或繼續承壓

半導體行業協會(SIA)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創下曆史新高,英偉達是其中的重要受益者。

截至1月30日的2022财年第四财季,英偉達分别實作營收、GAAP淨利潤76.43億美元、30.03億美元,分别同比增長53%、106%。調整後淨利潤也大漲71%。包括EPS、2023Q1營收等資料在内,除調整後毛利率67%較分析師一緻預期偏低0.1%、汽車業務收入受到晶片供應限制不及預期之外,英偉達各項财務資料均全面超過市場預期,再一次展現自己的強勁成長力。

Q4業績超預期股價卻反跌,英偉達财報留不住市場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Q4收入按結構來看,雖然遊戲業務依然同比增長37%至34.2億美元,但備受關注的資料中心收入業務增長71%至32.6億美元,即将超越英偉達遊戲業務,成為第一大營收支柱。根據此前官方披露的資料,遊戲業務方面25%的英偉達存量使用者已更新為RTX顯示卡,仍有很大潛力。

此外,正如Summit Insights Group分析師KinNgai Chan所說:“英偉達遊戲業務銷售的一個重要部分确實包括加密行業挖礦,而我們認為這一部分的需求可能存在不穩定性。”英偉達推出的用于加密貨币“挖礦”的晶片産品CMP在2022财年的總銷售額僅為5.5億美元,遠不及公司的樂觀預期。

另外,英偉達專業可視化業務收入為6.43億美元,汽車業務收入為1.25億美元——後者是唯一下降部分,降幅為14%。考慮到汽車行業缺芯的影響,這是英偉達也無法解決的問題。英偉達此前在CES2022上提到了在汽車和自動駕駛方面已經占據了絕佳地位,而本次财報也成為英偉達公布和捷豹路虎長期合作協定的機會。從2025年開始,英偉達将為捷豹路虎汽車提供AI驅動的汽車安全和自動駕駛技術。

然而,英偉達确實還沒有擺脫晶片行業産能不足的問題,就像它的汽車客戶們一樣。“我們預計未來每個季度的供應都會有所改善。”CEO黃仁勳在财報電話會議上這樣表示。這是行業的共識,此前,AMD CEO蘇姿豐也表示:“半導體行業正在發生巨大的投資,無論你是在談論晶圓側,還是在一些基闆或後端資産上。是以,我們正在取得進展。我确實相信,今年上半年将繼續相當緊張。但今年下半年,我認為情況會好一點。”

這種限制最明确的部分是遊戲,它導緻玩家更新換代速度依然緩慢。但從增量上看,供應的關鍵點将落在資料中心業務上,這是目前競争最為激烈且收入增長最核心的部分。

資料中心增長迅猛,越發甩開AMD

根據中信證券的統計,2021年Q2末期以來,全球雲計算巨頭Capex支出繼續擴大,謀求進一步擴張,這将進一步放大對英偉達晶片和方案的需求量。CEO黃仁勳強調:“我們看到市場對Nvidia計算平台的特殊需求旺盛。”花旗分析師Atif Malik則認為至少在2022年,資料中心的趨勢是“保持穩定的”。

這更可能是由于此前包括亞馬遜、微軟、谷歌在内,都披露了雲計算的積極展望,這預示着更多的軟硬體需求。CEO黃仁勳總結稱:“公司資料中心業務的增長驅動因素有這麼幾個,包括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公有雲,企業核心雲和企業邊緣雲,所有業務都出現增長。”是以,雖然英偉達資料中心業務收入已經接近遊戲業務收入,但其增速卻是遊戲業務增速的将近兩倍——在雙方都受到明顯供應限制的情況下。

英偉達并非唯一的受益者,2月1日AMD公布财報時,其CEO蘇姿豐就談到了資料中心硬體采購大幅推動增長。但在營收成效上,AMD和英偉達的差距正在持續放大。這并非指英偉達以個人電腦市場GPU 83%的份額“碾壓”AMD,而是強調在全行業高速發展時,英偉達的支配性地位正在産生更強的話語權和壓制力。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的資料,今年對資料中心加速晶片的需求預計将增長近15%,這一增長率可能持續到2026年。而根據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資料,Nvidia将再次以80%的份額領先于這一領域。

至少在資料中心相關領域,英偉達短期目标是全球hyperscale/vertical市占率接近翻倍至20%。在一些基礎的硬體上,CEO黃仁勳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了充分的信心:“我們是世界上最快記憶體速度産品的最大消費者,而且據我所知,沒有接近的第二名。”“我們在任何系統中擁有最快的網絡。”他補充道。

目前,AMD為數不多的“領先”之舉可能是成功收購賽靈思,這将為它在AI雲計算、邊緣計算等市場帶來新的驅動力,而這與英偉達收購Arm失敗形成了鮮明對比。英偉達原本試圖利用收購Arm擴大資料中心方面AI解決方案等實力優勢,同時挖掘Arm資料中心的潛力,比如伺服器CPU。但現在隻能以購買長期授權的方式實作借道。CEO黃仁勳表示遺憾:“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反對意見太強了。”

盡管如此,在一個特殊的大背景下,無論是交易的失敗還是業績超預期,都很難改變投資者的看法。英偉達去年沖擊萬億市值的情景曆曆在目,但目前其抛售似乎遠未結束,距離去年11月的高點下跌約28%之後,英偉達需要的轉機似乎已經不是它自己能提供的了。

告别Arm交易,英偉達在大跌後等待什麼轉機?

當宏觀加息壓力顯現,市場的擔憂是,跟英偉達的業務增長相比,其估值和預期是否太貴了。目前,納斯達克100指數在2022年内下跌了14%,英偉達并不能證明它具備抵抗風險的獨特性。Wedbush分析師馬特·布賴森Matt Bryson表示:“我們預計資料中心将再上行一個季度,增長幅度可能繼續由供應挑戰決定,而不是最終需求的任何短缺。”但他隻予以中立評級,因為“我們的擔憂仍然主要與估值有關”。英偉達目前PE約為49倍,而去年的高峰約為90倍。

假如收購Arm成功,在資料中心業務之外,英偉達有望深入移動端、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等領域。而失去這次機會不隻要付出13.6億美元的“分手費”,更少了一個快速拔高能力的機會。亞馬遜AWS加速自研CPU和加速晶片處理器,谷歌基于Open-CL打造異構加速的雲計算網絡以控制對英偉達CUDA的潛在需求,德州儀器和英飛淩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競争力,這些綜合因素潛在影響着英偉達地位的穩固,盡管短期不會讓市場格局有任何變動,但市場極度關心英偉達的高速增長還能保持多久。在基數已較高的情況下,半導體行業的需求和漲價有主導英偉達超預期能力的趨勢,除非它能拿出更好的産品。

實際上,參考财報前一天英偉達因宏觀趨勢緩和大漲,目前其情緒因素的強勁主導仍存。很難單純通過業務對增長推波助瀾。然而,如果在一個月内有更多穩定市場情緒的因素出現,英偉達很可能在今年3月的GTC上得到新的助力,CEO黃仁勳稱之為“有史以來最激動人心的開發者大會”,其重點資訊包括新晶片,新計算平台,新的AI和機器人突破以及Omniverse的新前沿。

到了下半年,遊戲和網絡供應壓力将緩解,一方面能夠釋放英偉達的産品潛力,另一方面也會形成對出貨的挑戰,因為壓力的緩解是針對全行業的。好消息是,在汽車業務上,這一點更為關鍵。CFO克雷斯強調:“在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之間,我們可能會在汽車領域實作環比增長。”如果行業需求穩定,這種增長或許還将持續下去。

在更遠的未來,英偉達的軟體收入還存在新的想象空間,這包括NVIDIA AI Enterprise,Omniverse和DRIVE等很多部分。CEO黃仁勳在描述中将其簡化為2500萬台伺服器、4000萬設計師和創作者、1000萬輛汽車,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英偉達尚不能對軟體業務給出具體的資料,但當它開始打包提供一些服務的時候,新的機遇确實已經在醞釀。隻要技術壁壘一天還在,你可以永遠相信“賣鏟子”的英偉達,它僅僅需要一次合理的擇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