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所大學幾十家附屬醫院,政策踩刹車,“大躍進”搞法不香了?

2021年的最後一天,山東省衛健委與教育廳聯合釋出了一份紅頭檔案,為一批附屬醫院踩下急刹車。

檔案認定了該省10所醫學高校的96所附屬醫院。而除了名單中的醫院之外,山東各高校與有關醫院建立的附屬醫院關系,一律被取消。

這意味着,山東省内僅10所高校有資格建立附屬醫院。而未入圍的一批附屬醫院将摘牌或解除協定。

此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原本擁有至少36家附屬醫院,為省内之最,目前僅剩11家。山東大學的附屬醫院則從20家降至6家。

而一年半前剛挂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的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青島市口腔醫院及青島開泰耳鼻喉頭頸外科醫院,牌子還沒捂熱,就被無奈除名。

近年來,附屬醫院的招牌,從一線城市的醫院蔓延到省會醫院,再從省會醫院走到三四線城市的醫院。數量愈來愈多,品質參差不齊,魚龍混雜,招牌“貶值”,亂象開始悄然在縫隙裡滋生。

野蠻生長的附屬醫院不斷出現。據健康時報2020年報道,在全國103家醫學類院校中,南方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高達55家,創下全國之最。此外,10所高校的附屬醫院超過30家。更有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成為挂牌的熱門對象,一家高校附屬三四十家醫院。

亂象愈演愈烈,引得政策急踩刹車。

做出清理附屬醫院大動作的,并非山東省獨有。早在2020年11月,河南省同樣規定一所醫院隻能被認定為一所醫學大學高等院校的附屬醫院。

多年來,附屬醫院亂挂牌的現象一直飽受诟病。高校與公立醫院的合作,已不再是最初“強強聯手”、“以強帶弱”那麼簡單。

雙方關系一路從最緊密的直屬、非直屬,擴充到單純的“加盟”和“冠名”,剪不斷、理還亂。品牌背書、科研經費、患者資源,成為彼此一拍即合的交易籌碼。

跑馬圈地、劃分醫療版圖,附屬醫院挂牌步入野蠻擴張的“大躍進”時代。動辄拖挂幾十家醫院的高校比比皆是,管理混亂、學術不端盛行。甚至基層醫院、民營醫院也湧入挂牌大潮,渴望擁有“大學血統”,醫療腐敗随之滋生。

瘋狂現象背後,引人不禁發問:原本沿“醫教研”路徑發展的高校附屬醫院,為何悄然變味?一家醫學院少則十幾家附屬醫院,多則幾十家附屬醫院,這是否合理?附屬醫院的健康範式是怎樣的?

一所大學幾十家附屬醫院,政策踩刹車,“大躍進”搞法不香了?

誘人紅利,掀起“牽手風潮”

這股看似“大躍進”的牽手風潮,不是一夜刮起來的。

在醫學界釋出的《2020中國最佳醫學院校臨床實力排行榜》中,全國百強醫學院,僅直屬的附屬醫院就有438家,門急診總量占2019年全國診療人次的20%。

這意味着,全國每100名在門急診看病的患者中,就有20名患者就診于醫學院的直屬附屬醫院。

能看出,附屬醫院不僅在全國分布廣、數量多,公衆對附屬醫院的信任感也很強。

這得益于,近10年來,醫學院附屬醫院總能“先一步”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黃二丹告訴八點健聞,每逢醫學上有大量新發現、新項目創新的時候,大學的附屬醫院因有科研的屬性,總能搶占先機。例如各種微創手術,往往最早現于大學附屬醫院,随後才在其他醫院逐漸推開。

回到需方,用腳投票的患者,永遠在為高品質、好技術買單。過去10年,附屬醫院乘新技術之風,頻頻搶先市場。

在公衆口碑裡,附屬醫院意味着安全感;在行業競争裡,附屬醫院在迅速發展。

“前一個階段,大學附屬醫院,營運情況較好。”黃二丹稱,僅從省級醫院來比較,省級大學附屬醫院和省人民醫院相比,此前10年,大學附屬醫院普遍比省人民醫院的發展更快。

據八點健聞不完全統計,在複旦大學2020年醫院綜合排行榜中,前30名均為大學(含中國醫學科學院)的附屬醫院;前100名中,有84家是大學附屬醫院。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釋出的《醫院藍皮書》2020年頂級醫院100強中,也有96家是大學附屬醫院。

附屬醫院的紅利被反影印證——知名度提升、國家補助、科研能力,甚至還有零成本醫務勞動力和醫療人才。除了複旦排行榜上的百強,到了普通的地市醫院,這些理由足夠讓“附屬醫院”牌子,成為一個家家都想要的金字招牌。

具體到某一家醫院,這些紅利名詞,會當即變成看得見、摸得着的“好處”。

“成為附屬醫院,至少意味着能成為醫生的規培基地。”山東一位縣醫院院長告訴八點健聞,這些年在山東省裡,不少縣醫院都挂上了“附屬醫院”的牌子。最讓他羨慕的是,一些醫院挂了“附屬醫院”後,成了規培基地。

在一個地區,規培醫院由市裡的指定教學醫院承擔,往往是大學的附屬醫院。他告訴八點健聞,那些挂了牌的附屬醫院,為期3年的規培期,不僅能得到财政按人頭撥付的規培費,還能得到免費勞動力的規培醫生。

而這位縣醫院院長所承擔的,是“好處”的背面。每年在外規培的醫生少則10多人,多則二三十人,他不僅要承擔這部分醫生3年的工資,而且要承擔院内勞動力的失去,甚至要承擔院内人才流失的風險。這對規模本就不大的縣醫院而言,是一份看得見的負擔。

不僅如此,附屬醫院近水樓台先得月,還能最早獲得優秀的畢業生與科研項目。此前的優質附屬醫院所打下的“口碑招牌”,也會向後輻射與傳遞。

人人都想争大學附屬醫院的金字招牌。這位縣醫院院長還強調,地方醫院與教學醫院的性質是截然不同的,老百姓普遍認為,一所醫院若具備積極教學的意願與能力,這是一種醫學品質的保證與口碑,自帶“光環效應”,這也是附屬醫院知名度提升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

相較之下,對于“被挂牌”的高校而言,好處則顯得沒有醫院端那般眼花缭亂。

在雙方的“戀愛遊戲”中,醫院和醫學院牽手,多數是醫院主動;但在一些地方,抛出橄榄枝的就有醫學院——醫學院主動“追求”醫院。

廣東一位醫管學者向八點健聞透露,廣東省部分附屬醫院,每年都會向挂牌大學繳納一筆“加盟費”,民營醫院的五官科和婦幼更容易成為“重災區”。

此外,在高校連年擴招的背景下,如何安置衆多學生的實習去處,也曾讓衆多高校傷透了腦筋,而附屬醫院則是理想的實習基地選擇。這意味着,有多少所挂牌醫院,高校就擁有着多少處醫學實習基地。

10年前在廣東曾掀起過一股這樣的風潮,究其原因,在于醫學是科學項目中很好的突破點,幫助大學自身發展和提升排名。醫學在科研發表方面的巨大潛力,讓不少高校看重醫院所附加的科研能力和成果産出,增強自身醫學實力,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立項數和資助金額上占據更大優勢。

就拿鄭州大學2021年獲批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來說,鄭州大學2021年共獲批了372項,獲批直接經費1.36億元,這其中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項目就占了108項。

至此,幾乎可以厘清:醫院與醫學院牽手,是一件“雙赢”的買賣,地方政府支援,還符合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方向。何樂不為?

“大躍進”時代

不論是你情我願還是拉郎配,高校和附屬醫院在合作中都嘗到了甜頭,進一步激發了擴張沖動。外圍的旁觀者(尤其中西部地區的高校與醫院)則紅了眼,也想加入到這場資源争奪戰中,這導緻國内附屬醫院的數量一路攀升。

據南方都市報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國75所部屬高校旗下附屬醫院共105所。

此後十多年,這一數字直線上升。據健康時報2020年報道,在全國103家醫學類院校中,南方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高達55家,創下全國之最。僅這一所大學擁有的附屬醫院,就達到2007年全國附屬醫院的一半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統計顯示多地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成為挂牌的熱門對象。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擁有的附屬醫院分别高達40家、36家、30家和24家。

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解釋,985、211等綜合大學篩選附屬醫院的标準較嚴格,是以附屬醫院數量較少,而專科的醫學院校及中醫藥大學,挂牌的附屬醫院比較多。

過去兩年間,亦有類似安徽醫科大學、青島大學醫學院等高校一個月内拿下多家附屬醫院的新聞頻頻出現。

實際上,到處建醫學院和附屬醫院的,往往都不是各自領域内的尖子生。前述廣東醫管專家解釋,第一方陣的醫學院與醫院,強強聯手,幾十年前就穩固了合作關系;第二方陣的為了發論文、沖排名,近年來頻頻加大合作;往下的主體水準參差不齊,也容易滋生亂象。

跑馬圈地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僅在當地擁有附屬醫院已不足為奇,跨市、跨省建立附屬醫院成為最新政策。例如,複旦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均在新疆挂牌附屬醫院。

在高校資源缺乏的河南省,當地醫院也傾向跑到北上廣,尋求例如首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建立附屬關系。

路途遙遠,大學如何管理,附屬醫院能否承擔相應的教學功能,多種問題依然存疑。“有名而無實”,是業内一位院長對異地挂牌醫院的評價。

在高校紛紛拓展“領地”的同時,基層醫院、民營醫院也蠢蠢欲動,試圖“攀附”高校,提升名氣。

莊一強對八點健聞分析,此次山東除名的醫院中,有不少是職業病、消化病、眼科、口腔等民營醫院和縣醫院。“醫院和大學合作雙赢,本身是好事,但挂靠多了,局部會出現品牌稀釋、醫療腐敗的亂象,是以這個時候要進行适當的歸管。”

縣級醫院挂牌的考量,不單單是吸引患者,還能實作醫生學曆“通貨膨脹”,以便醫院在考核中提高區域排名。

據莊一強觀察,挂牌之後,縣醫院的科主任成為大學教授,招本院醫生為徒。三五年後,這些大學醫生們扶搖直上成為博士或碩士生,醫院也可以增強競争力。

高校和醫院表面上互利互惠,但摩擦沖突則在暗流湧動。

前述廣東醫管學者告訴八點健聞,高校給附屬醫院配院長、配上司,會占用原先醫院的名額和位置,加劇沖突。高校醫學院體系跟地方醫院之間在人事、财權上的沖突,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大醫院管理上的内耗,醫療服務供給效率難言提升。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朱同玉告訴八點健聞,最近幾年,大學不斷增加附屬醫院的規模,但實際招生并沒有擴招,是以并沒有足夠學生到醫院去實習,附屬醫院的含金量就會相對少。

當學生資源有限時,高校會優先給最早期建立的那批高水準附屬醫院,讓學生在那裡實習。相對而言,後來挂牌的附屬醫院就接受學生的數量較少,發揮不了真正的教學作用,對附屬醫院的能力提升也受到制約。

“挂靠太多,資源分散,管理也會跟不上。”朱同玉指出。

亂了,要踩急刹車?

高校和醫院正享受着合作的蜜月期,政策制定者卻看不下去了。此番山東省級層面上的一紙檔案,成了業界的一腳刹車。

大學和附屬醫院的火熱“牽手”,要不要踩刹車?怎麼踩刹車?“強拆”可不可行?

近幾年來,這些反複被議論過的話題,再次被擺上台面。

附屬醫院亂歸亂,多歸多,但對醫療能産生多大影響?

多位受訪者向八點健聞表示,壞處沒那麼尖銳,小問題有,大方向對,不該“強拆”,反而該引導。

醫院挂牌成為高校的附屬醫院,雙方互惠互利是不争的事實,也是讨論的大前提,而任何新方向的探索,尤其是醫院管理領域,往往會在探索初期或加速期出現亂象。

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黨委書記廖志林告訴八點健聞,曆來,醫院和醫學院的關系,就不是“蛋生雞,或雞生蛋”的關系。在長久的發展曆程中,往往是先有醫院,再有醫學院。“尤其是大陸,公立醫院建立之後,随着接診人數的增多,醫生不足,醫院就需要建立一個醫學院以培養人才。”

但随着發展,逐漸也出現了先建醫學院,再與成熟的醫院合作的模式。附屬醫院挂牌增多,在廖志林看來,醫學是一個靠積累的行業,挂了牌是否水準提升,得到當地老百姓的認可,還是需要這個醫院自身拿出真本事。“醫院挂了附屬的牌子,要把它當做一個激勵,才能起到效果。”

對于附屬醫院,究其原因,一是快速發展期間,相關規範路徑缺失與規矩的晦暗;二是附屬醫院本身,就處在政策與監管的交彙區,橫跨于教育部與衛健委之間,這無疑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黃二丹認為,之是以出現局部的亂象與滑坡,還是在于挂靠的内容不清,一旦缺少适當的規管,便會出現品牌稀釋和醫療腐敗,而如何過渡到正确的軌道,政府的引導,尤其是路徑的規範,是極為重要的。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也對八點健聞表示,針對附屬醫院與大學間的合作,不能用脫鈎的方式一脫了之,一定要“留住好處,抑制問題”,關鍵問題還在于如何規範。

然而,政府如何規管與引導,哪些管,哪些不管,以及對兩者合作介入程度的深淺,其中微妙,也考驗着政策制定者的管理能力。

諸如産權、治理結構與财政投入等敏感問題,雙方的合作裡,政府不可能用一紙規定就劃出泾渭線。這反而需要,雙方坐在談判桌前,反複推敲、有商有量,往往才能得到最優解。

對于目前“五花八門”的附屬醫院如何歸類,由此對應更為精細的管理原則,也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的問題。這時候,政府需要做的是柔性引導,而非一刀切的紅線。

黃二丹指出,純臨床醫院到純大學附屬醫院之間,至少可以劃出三到五個類型,依據合作程度的緊密,應對應不同的規範。

在過去十年,附屬醫院享盡了新技術進步與充沛人才所帶來的紅利,也帶來了一時的火熱與局部的亂象。

誠然,針對附屬醫院的管理制度與條例,勢必會在一段時間後面世,但若跳出監管的問題來審視,在醫院進入“高品質發展時代”的當下,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附屬醫院的招牌,還有那麼香嗎?”

李琳、史晨瑾丨撰稿

陳鑫|責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衆号“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責任自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