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花落誰家?

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花落誰家?

在上海超級工廠投産兩年後,特斯拉的中國第二工廠開始啟動。近日,由遼甯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的官方公衆号“遼甯釋出”提及,“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車項目落地奠定基礎”,被外界解讀為特斯拉中國的第二工廠即将落戶沈陽。

不過,特斯拉中國對此事予以否認,“遼甯釋出”也已經将文章删除。此前,青島、宜賓等地也傳出将成為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的選址城市,特斯拉中國一一否認,但沒有否認有意在中國開設第二工廠。在2022年1月的财報電話會議上,埃隆·馬斯克就透露,公司正開展新工廠的選址工作,最快今年年底将公布結果。

對于特斯拉來說,繼續将新工廠落戶中國有着強大的經濟考量:中國市場不僅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也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而且在新冠疫情尚未完全退去前,中國供應鍊的韌性是特斯拉最看重的地方。根據乘聯會2月14日公布的資料顯示,特斯拉中國1月的銷量達59845輛,其中出口量達到40500輛,延續去年的高産能水準。

為什麼繼續選址中國?因為上海工廠太能賺錢

根據特斯拉的年報, 特斯拉對未來新工廠的選址将優先考慮接近當地市場,原因是上海工廠的表現證明距離市場越近,對特斯拉的生産越有利。

目前特斯拉現有的四大超級工廠,與市場的旺盛需求分不開,如柏林工廠隻生産Model Y,目标是專供歐洲市場;位于美國得州的奧斯汀工廠,則是負責美國東海岸地區的傳遞需求。

上海工廠是目前特斯拉産能最高的工廠,除了中國本土市場,也是支撐特斯拉在歐洲、亞太地區傳遞的重要出口基地。根據乘聯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特斯拉在中國的傳遞量達到484130輛,占特斯拉全球93.6萬傳遞量的51.7%。

此外,中國市場也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而且這一市場的規模仍在快速增長中。在過去的2021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收入達138.44億美元,同比大增107.8%,占公司營收比例達25.7%。

在新冠疫情之下,上海超級工廠也是過去兩年特斯拉産能的支柱,通過提升零部件的本地化率,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産未受到疫情的明顯影響,而且還降低了造車的生産成本。

是以,特斯拉的新工廠繼續選址中國有着強大的經濟因素考量,國内多個城市也渴望通過引進特斯拉建立新能源汽車的完整供應鍊。例如四川的宜賓市近年積極引入了甯德時代,後者在宜賓當地的動力電池産能将高達200GWh。

吸引特斯拉工廠落戶,各地優惠力度是關鍵

在超級工廠選址上海前,特斯拉根據中國多個城市給出的優惠力度進行了對比,最終在廣州、上海、蘇州等地之間選擇了上海。

相較于其他城市,上海的優勢并不是完整的産業供應鍊,而是地理位置、配套措施和政策力度——特斯拉對上海超級工廠的定位是該公司的汽車主要出口中心,意味着在落戶前特斯拉已将海外運輸納入選址條件中,目前上海超級工廠位處上海臨港,距離洋山港不足20公裡的路程,是選址臨港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超級工廠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啟動資金,是以特斯拉對工廠選址地的金融支援非常看重。在上海工廠落地之際,特斯拉便獲得由中國銀行财團牽頭的巨額貸款,其中2019年12月,特斯拉與中國銀行财團簽訂了高達90億元人民币的擔保定期貸款協定,以及高達22.5億元人民币的無擔保循環貸款協定。直至去年4月底,特斯拉披露公司已完全償還與上海超級工廠支出相關的6.14億美元貸款,相關的貸款合同已經終止。

在政策扶持上,上海政府也給出相當優厚的條件。根據特斯拉的2021年的年封包件顯示,公司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間, 分别獲得上海政府4600萬、1.23億和600萬美元的現金激勵,用于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進行某些制造裝置的投資。此外,特斯拉還表示,目前上海超級工廠享受15%的優惠稅率,低于中國企業普遍要求的25%稅率,該優惠稅率将從2019年持續至2023年。

對此,“遼甯釋出”文章提出:“堅持把城市更新作為招商引資的重大契機。……結合文官片區城市更新,拉開工業發展空間,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車項目落地奠定基礎。”目前尚不清楚當地會給出何種力度的優惠條件。

不過業内普遍認為,東北三省是大陸汽車制造業大省,遼甯、吉林等擁有完整的汽車配套産業鍊和大批産業勞工,具備一定的産業鍊優勢。同時遼甯也靠近北方市場,能夠和上海工廠形成一南一北的互補。

第二工廠有望花落廣州?政策限制成重要因素

按照特斯拉新工廠的選址要求,廣東省可能是重要候選者。根據興業證券的研報,特斯拉在國内汽車上牌占比中,廣東省是第一位,占比接近20%,高于上海、北京和浙江省。

廣東省内,特斯拉落戶廣州南沙的呼聲甚高。在2018年特斯拉首個中國工廠選址時,廣州市南沙區曾制定“T計劃”來招攬特斯拉,但最終特斯拉選擇了上海,廣州轉向發展小鵬汽車和廣汽新能源等項目。

對于新能源汽車産業,廣州市希望在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的總産能達到150萬輛;2035年,全市八成以上汽車産能轉型生産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廣州已有多個新能源汽車項目在建設中,與早年發改委公布的規定相沖突。

2018年12月10日,發改委公布的《汽車産業投資管理規定》在第四章第十七條提出,建立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含現有汽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别建設純電動汽車生産能力)所在省份應符合兩項要求,一是上兩個年度汽車産能使用率均高于同産品類别行業平均水準,二是現有建立獨立同産品類别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年産量達到建設規模。

受到這一政策的限制,原本計劃在上海興建自有工廠的蔚來汽車在2019年年初便宣布終止建廠計劃,後來改為在合肥建廠。

根據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釋出的《廣州市2022年重點項目計劃》和《廣州市2022年重點建設預備項目計劃》顯示,目前廣州在建的新能源項目包括廣汽豐田年産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産能擴建項目(五線)、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品牌乘用車新增20萬輛/年(新能源汽車)産能擴建項目、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電堆建設項目、小鵬乘用車基地項目等。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徐超 校對 郭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