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8年,上海阿婆無家可歸,18年前收養的黑小子挺身而出:寶寶養你

當記者問及面前皮膚黝黑的朱軍龍,是否有想過借助媒體的力量,去尋找當年遺棄他的親生父母時,朱軍龍不假思索地拒絕了。

他操着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流利地回答道:“不用了,我現在是阿婆的孫子,我是中國人。他們當年既然選擇遺棄我,那現在我為什麼要去尋找他們呢?現在我隻想好好工作,照顧好阿婆,報答她這麼多年的養育之恩,要是沒有阿婆,也就沒有我的今天。”

一旁的朱水寶老人聽後滿臉笑意,臉上每一個褶皺裡都蘊含着慈祥和寬厚。事實證明,她在路邊撿回的“小黑人寶寶”此時已成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這麼多年來,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沒有白費。

2018年,上海阿婆無家可歸,18年前收養的黑小子挺身而出:寶寶養你

記者注意到,朱軍龍和爺爺奶奶一同居住在隻有7、8平米的房間中,三個人擠在裡邊有些逼仄。但房間裡卻洋溢着溫馨、和諧的氛圍,看着朱軍龍麻利地操持着家務,給朱水寶夫婦捏肩捶背,陪老人們聊天,不禁讓人動容。

現在的朱軍龍已經完美融入中國,從小接受中國文化熏陶的他,骨子裡有着中國人特有的寬厚、儒雅等氣質。除了皮膚顔色和頭發異于中國人外,朱軍龍其他方方面面都與我們一般無二,如今他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劍橋學院,且已經畢業走向社會工作。這個黑人小夥在中國能有今天,不得不從20多年前的一天說起。

也是那天,一個小生命和朱水寶老人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不解之緣

2000年8月8日上午,家住在上海市浦東區的朱水寶老人如往常出門買菜。前往菜市場的路上有一座公園,在經過公園時,老太太突然聽到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她望了望四周,根本沒有人抱着孩子經過,哪來的孩子哭聲?

起初老太太以為是自己年紀大了出現幻聽,剛欲拔腿走的時候,微不可查的嬰兒哭聲又響了起來。這下老太太聽得真真切切,這一定是孩子的哭聲!難不成是誰家的孩子不小心走丢了?秉性善良的老太太想着,于是循着哭聲傳來的方向找了過去。

一路循着哭聲,老太太走到了一堆低矮的灌木叢前,嬰兒哭聲正是從裡面傳來的。她的心裡咯噔了一下,似乎是意識到什麼,将視線慢慢向草叢中探去。一個渾身赤裸的嬰兒正躺在灌木叢中,嘴唇皴(cūn)裂,哭聲啞了大半,渾身上下長滿了痱子,也不知道在這兒躺了多久。

老太太再次張望了一遍四周,公園裡空無一人,分明是有人遺棄了這個可憐的孩子。這麼熱的天,公園裡熱得像個蒸爐一樣,若是坐視不理,這孩子一旦脫水,恐怕活不過今天下午。

想到這裡,老太太不再猶豫,上前将嬰兒抱起來時,發現嬰兒原本躺着的地方還有張紙條,上面寫着:孩子的出生日期是2000年8月1日。這下,老太太完全能夠肯定,孩子就是被親生父母狠心抛棄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無論如何,這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老太太連買菜都顧不上了,連忙抱着小嬰兒回到家中。回到家裡,老太太第一件事情就是給嬰兒洗澡,撿到嬰兒時他正躺在泥土上,沾得渾身黑皴皴的泥土,都看不出原本的膚色了。

2018年,上海阿婆無家可歸,18年前收養的黑小子挺身而出:寶寶養你

可無論朱老太上了多少道沐浴露,多麼細緻,孩子身上泥土的顔色始終洗不下來。這下,朱老太犯了難,剛出生七天的小孩怎麼樣也不可能曬得這麼黑啊,難不成是得了什麼皮膚病?

想到孩子渾身長滿了的痱子,這更加堅定了老太太的想法。給孩子喂了些奶粉後,扯上一塊布裹上孩子,她又火急火燎帶着孩子來到醫院,想讓醫生給可憐的孩子治治皮膚病。

可醫生給孩子做了皮膚上的檢查,得出的結論是這嬰孩皮膚狀态很健康,除了因為天氣炎熱長了些痱子,塗些痱子粉不出幾天就能痊愈。聽到醫生的結論後,朱老太太傻眼了,她忍不住問醫生:“那這小孩怎麼回事,我從來沒見過有小孩皮膚這麼黢黑的。”

醫生反倒驚訝了:“這小孩什麼情況你不清楚嗎?”等到朱老太将上午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訴醫生後,醫生這才了然,他告訴朱老太:“這孩子天生皮膚就這麼黑,八九不離十是個混血兒,也就是說這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是個黑人。”

得知孩子的皮膚顔色不是因為疾病後,老太太這才放心帶嬰兒回家。回到家後,老太太決定先将孩子寄養在家中,與此同時尋找孩子父母的下落。可消息放出了幾個月,孩子都已經被老太太養得“黑黑壯壯”了,有關于孩子父母的消息還是渺無音訊。

老太太考慮着:若是将孩子送去孤兒院,因為膚色的緣故肯定會被排斥,接受不到好的教育,以後的人生一定會受到影響。幾個月以來的朝夕相處,看着孩子可愛懂事的憨厚模樣,宅心仁厚的老太太在心裡,已經将小孩當成了自己的孫子了,心裡也有了收養他的想法。

2018年,上海阿婆無家可歸,18年前收養的黑小子挺身而出:寶寶養你

老太太的家庭條件十分普通,家人得知老太太的想法後極力反對。且當時社會環境使然,群衆對此類事情接受度不高,很快坊間傳起了各種風言風語。朱家人聽後,更加堅定了要将這個來路不明的黑小子送到孤兒院的想法。

可無論他們如何勸說,朱老太太始終都不松口,堅持要将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撫養。多次勸說,見老太太依舊執拗地不肯改變想法,朱家人也隻好作罷。“他也是個人,是一條生命,送去孤兒院以後該怎麼辦?我既然撿到他,那就證明他和我有緣分!”朱老太太說。

老太太給孩子取了個名字——朱軍龍,小名寶寶。恰好朱老太太的小兒子還沒有孩子,在她的撮合下,朱軍龍認了老太太的小兒子做幹爹,但日常還是給老太太和老伴撫養。

從小,老太太就很重視對朱軍龍的教育,時常親自教小朱讀書認字,可以說朱軍龍雖然沒有親生父母,但從來不少吃穿,在朱家也沒受過任何不公平的待遇。沒有血緣關系,甚至人種不同,外貌不同,朱老太始終将朱軍龍視為己出。

老太太平常靠退休工資和兒女的贍養過日子,憑空增加了一張吃飯的嘴,又要增加許多開銷。朱軍龍還小,要吃奶粉補充營養,朱老太太隻得省下自己那份,為朱軍龍購入奶粉。後來喝不起奶粉,老太太就用小米熬成糊,吹涼了一口口喂給朱軍龍。

不知不覺幾年過去了,朱軍龍也到了該上學的年紀。看着當年那個草鞋樣大的孩子,眨眼到了上學接受教育的年紀,老太太心裡滿是欣喜。幫朱軍龍準備了嶄新的小書包和學習用品,牽着手前去幼稚園報名了。

朱軍龍成為中國公民

可是,一切真的有這麼順利嗎?到了幼稚園,院方告訴朱老太太:你家小孩沒上戶口,怎麼能登記入學?沒有戶口,就等于沒有身份證明,是不被國家承認的,相當于是“黑戶”。要想上戶口,就得帶上相關的出生證明去派出所登記,可朱軍龍是老太太從路邊撿來的,誰能為他提供出生證明呢?

2018年,上海阿婆無家可歸,18年前收養的黑小子挺身而出:寶寶養你

像朱軍龍這種情況,除非朱家替朱軍龍辦理收養手續,才能通過合法手段替他争取到一個堂堂正正的身份。但朱老太家條件不是很好,不符合收養家庭的條件。為了能讓朱軍龍讀書,老太太隻好拖着年邁的身體,四處在社群和派出所奔波開證明,就是為了讓朱軍龍能得到受教育的機會。

公立國小上不了,老太太就找到私立國小。經過多次斡旋,終于為朱軍龍争取到了讀書的機會。衆所周知,私立國小的花費可不便宜,光憑老太太的終身俸根本負擔不起,于是已經退休的老太太,平日裡總是不顧高齡出門打些零工,甚至撿些紙闆和水瓶賣錢補貼家用。

上國小後,朱軍龍的養父——朱老太的小兒子迎來了自己的親生骨血。小生命誕生後,朱家其他人開始不再那麼在意朱軍龍,唯獨朱老太太對朱軍龍照顧有加。在全家福中,朱老太太笑容可掬,顯得十分和藹,懷中緊緊地摟着朱軍龍,祖孫兩人依偎在一起。

“寶寶是奶奶的親孫子,也是奶奶心肝上的寶貝。”

可無論老太太多麼寵愛朱軍龍,但應當面對的難題,總該要面對的。朱軍龍上國中那年,因為戶籍問題,無論老太太如何低聲下氣求人,到處開證明奔波,始終解決不了孫兒上學的問題。因為國家當時的政策是:适齡青少年根據戶籍所在地位置就近配置設定學校。

而朱軍龍到如今連個戶口都沒有,又如何能配置設定入學呢?為了讓小龍能繼續學業,無奈之下老太太求助了政府。這個問題引起了當地媒體的關注,在媒體的報道下,考慮到朱軍龍的特殊情況,上海市民政部門“特事特辦”,先為朱家辦理了收養朱軍龍的手續,随後将朱軍龍挂上了朱家的戶口本。

至此,在朱家生活了十幾年的朱軍龍,終于擺脫了“黑戶”的身份,正式成為了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也從法律層面上成為了朱家的家人。

2018年,上海阿婆無家可歸,18年前收養的黑小子挺身而出:寶寶養你

從小懂事的朱軍龍深知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在學校裡表現優異,成績也還不錯。社會上許多熱心人士通過媒體,得知了朱老太大愛無私養育黑人小夥的故事後,紛紛對慈祥又普通的上海老太肅然起敬,他們上門為朱軍龍帶來一些學習用品和食物,聊表自己的微薄心意。

上中學後,學校得知了朱軍龍的情況,不僅為他減免書本以及學雜費,政府部門還在學校附近給朱軍龍安排了一套50多平方的房子,讓他能安心學習。

可以說,朱軍龍從小就受到了中國家庭的撫養和教育,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善意,受到了大陸文化的熏陶。他常說:我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除了皮膚頭發和你們不一樣外,我們的血液裡流淌着一樣的血,我們的腦海裡承載的是同一種信念。我為我出生在中國,成長在中國,感到無比自豪。

18歲時,朱軍龍已經長成了一個身高185的壯小夥。在學校裡他“文武雙全”,不僅成績優異,身體健壯的他在學校運動會上頻頻獲得名次。老太太每每看着高大健壯的孫子,總是不自覺地想起2000年那個夏天,她在公園灌木叢中第一次見到被父母遺棄的朱軍龍時,他是那麼幼小、脆弱;如今一轉眼,已經變得如此強壯、優秀。

朱軍龍也憑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上海劍橋學院,選擇了計算機專業。不管大學的學業多麼繁重,每逢節假日,他都會風雨無阻回到奶奶家,幫奶奶一起做上一桌飯菜,一家人坐在一張桌上,其樂融融地吃上一頓溫馨的晚飯。

生恩不及養恩深。朱軍龍同樣明白這個道理,沒有奶奶十幾年如一日對他的愛護和照顧,就沒有他朱軍龍的今天。現在他長大了,奶奶和爺爺卻變老了,他下定決心要好好陪伴老人,給兩位老人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2018年,上海阿婆無家可歸,18年前收養的黑小子挺身而出:寶寶養你

曾經記憶中奶奶在廚房忙前忙後的身影,放學後牽着自己回家那雙溫暖粗糙的手,烈陽下、秋風中,在街頭勞作的步伐;現在時光已經在她的身上刻下了痕迹,奶奶的步伐變得蹒跚,頭發也已經雪白。

無論他以後過得多麼順風順水,達到什麼高度,都不會忘記奶奶為他的無私付出。他動情地說:等到他長大後,要買一套很大的房子,将爺爺奶奶接到家裡照顧,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湧泉相報

2018年,老太太的房子面臨拆遷。政府根據戶型一次性補貼老太太6套房子,可就是這六套房子,卻成了老人晚年最深的痛。

都說兒女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更何況本就善良的老太太呢?老房子拆遷後,手上有六套房子的朱老太,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子女們。老太太一共有兩子一女,共三個孩子,其中女兒早已出嫁,丈夫家裡在上海已經有住處;老太太便給兩個兒子一人分了兩套房,自己留了一套。

當然她沒有忘記小孫子,考慮到以後朱軍龍畢業後要在社會上工作生活,有一套房子作為立足之地十分必要,老太太将其中最小的一套單間留給了朱軍龍。

此時老太太年事已高,腿腳也已經不再靈便,需要兒女們照顧。因為她那套房子離兒女們比較遠,老太太考慮将自己居住的那套房子出售,換一套離兒女們更近的房子。這件事情,老太太放心地交給了兒子全權處理。

房子出手後共賣得250萬元,當老太太想在離兒子住處近些的地方再購置一套房産時,卻發現自己賬戶裡隻剩下了50萬元,200萬元不翼而飛。老太太再三追問兒子剩下200萬的下落,兒子卻告訴她,自己做生意欠下了不少外債,于是在沒有征詢老太太意見的情況下,将200萬私自挪用還了外債。

2018年,上海阿婆無家可歸,18年前收養的黑小子挺身而出:寶寶養你

得知此事後,老太太本想着剩下的50萬元也足夠自己養老了,買不了房子,她和老伴住在兒子家也無所謂。沒想到兒子竟矢口拒絕了母親的請求,挪用的200萬巨款也概不歸還。

可能在這種白眼狼眼裡,父母為他付出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可他卻沒有想過,父母含辛茹苦撫養你長大,到了他們年老無依的時候,子女也應該盡孝心,謹慎合格地贍養父母。

那時老太太隻覺得天旋地轉,心如刀絞。本該安度晚年,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養老錢卻被親生兒子卷走,自己也落了個無家可歸,無人可依的悲涼境地。這對一個一生善良的老人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啊!

在老人暗自神傷時,“寶寶”挺身而出,站了出來。他主動将兩位老人接到自己的小房子,房子面積逼仄,起初老太太隻能睡在窗戶的飄窗上。朱軍龍見狀,當天就買了一架兩層的折疊床,給爺爺奶奶睡,自己則蜷着高大的身軀睡在窗戶邊。

老太太看着孫子第二天睡得腰酸背痛,心裡覺得十分過意不去。當初自己隻給朱軍龍留下了一套最小的房子,沒想到最後偏偏是完全沒有血緣關系的孫子來接納自己。聽到老太太的話,朱軍龍嚴肅地說:

“以後寶寶養你,寶寶的生命都是奶奶給的,這套房子本來也就是奶奶的。寶寶的東西就是奶奶的東西,以後寶寶要更努力工作,争取将爺爺奶奶接到大房子裡生活。”

2018年,上海阿婆無家可歸,18年前收養的黑小子挺身而出:寶寶養你

此後,朱軍龍一邊繼續在學校苦讀,一邊趁着課餘時間在校外做些兼職,希望能讓爺爺奶奶的晚年生活過得舒适幸福。他知道爺爺奶奶現在的牙口不好,考慮到他們不能吃硬物,每次打工回家後,朱軍龍都會帶些老人家能吃的軟食回家。他還經常主動幫兩位老人按摩捶背,疏通筋骨。

滴水之恩,自當湧泉相報。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當年那個襁褓中的小嬰兒,如今已經能張開翅膀為爺爺奶奶遮風擋雨。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連自然界中的動物都知曉父母養育的不易之處,尚有感恩之舉。

反觀老太太的兒子,從小受母親的撫養長大,成家後不僅吞了母親的養老錢,甚至連一隅替父母遮風擋雨的屋檐都不願讓出,真是讓人唏噓,憤恨!

大學畢業後,朱軍龍憑借自己在大學中學到的知識,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和計算機有關的工作。雖然一家三口暫時居住在狹小的房間中,但絲毫不影響朱水寶老人内心的欣喜。

多年前的善舉,如今開花結果。看着孫子如今變得知事理、懂感恩,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并能靠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老太太覺得這是她這輩子幹得最有價值的事情。

2018年,上海阿婆無家可歸,18年前收養的黑小子挺身而出:寶寶養你

結語:

從朱軍龍的所作所為不難看出,他忠順且寬厚的個性。同樣,朱水寶老人不求回報的愛與善良的内心,也是影響朱軍龍一生的寶貴财富。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從小深受奶奶的影響,加上自己出生便被父母抛棄,這樣的經曆使他更加懂得家人的可貴,知道感恩。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十分重視孝道,在民間有着“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在賢者五常的仁、義、禮、智、信中,孝道更是居于首位。

卧冰求鯉、恣蚊飽血的故事早已經深入每個中國人的内心。雖然朱軍龍的外表與我們迥然不同,但我們同樣接受的是中華民族的傳承和教育,身體裡同樣流淌着同一種熱血,同持着相同的孝心。

當問及他以後的打算時,朱軍龍憨厚地笑道:他是個“佛系青年”,最大的希望是以後能照顧好爺爺奶奶,一家人平平淡淡一直生活在一起。

這段誠摯的親情,也讓我感觸頗深,不禁淚眼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