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作為阿裡系晶片公司,翺捷科技吸睛無數,以164.54元的發行價登陸科創闆,對應市值688億元。令人惋惜的是,上市交易首日就跌破發行價,随後持續下行,最低價86.72元,相比發行價腰斬,目前市值369億元,減少319億元。需要指出的是,翺捷科技本想募資23.8億元,結果實際募集資金淨額達65.46億元,超募近42億元。從一定程度來看,這也推高了發行價,讓打新者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翺捷科技是一家提供無線通信、超大規模晶片的平台型晶片企業,産品線全面覆寫蜂窩通信領域、非蜂窩通信領域、AI領域,實作了在非蜂窩、AI領域的産品突破。在此前披露的檔案中指出,蜂窩基帶晶片産品銷量累計超8000萬套,非蜂窩物聯網晶片産品銷量累計超4000萬顆。要知道,翺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能得到快速發展,主要是得益于通過收購快速擴張,包括先後收購了Alphean、江蘇智多芯、Marvell移動通信部門、智擎資訊,營收得以成倍的速度增長。
2017、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别為1.15億元、3.98億元、10.8億元,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206%。2021年,預計營收為21.38億元,較2020年增加約10.57億元,同比增加 97.78%。但淨利潤與營收成倍速度增長形成鮮明對比,長期處于虧損狀态。僅2017年到2020年四年間累計就虧損高達44億元,虧損金額分别為9.78億元、5.37億元、5.83億元、23.27億元。
其中,2020年計提了大額股份支付費用17.67億元,導緻2020年虧損金額較大。整體來看,內建電路設計行業是典型的科技、資金密集型行業,資金投入高等特點。而翺捷科技成立時間短,需要大額研發投入保證技術的積累和産品的開發,是以處于虧損狀态。2021年預計虧損5.64億元。盡管虧損金額收窄17.63億元,較上年同期收窄75.76%,但在筆者看來,盈利能力堪憂,長期虧損難以撐起高估值,近五年累計虧損超50億元,前景堪憂。
不過,物聯網行業前景廣闊。根據IDC對國内物聯網支出規模的預測,到2025年,國内物聯網支出規模将達到3069.8億美元,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翺捷科技對投資者表示:由于物聯網多種應用層出不窮,客戶主要通過模組 廠商采購通信模組。2020年境内模組廠商已經合計占有全球60%的市場佔有率。公司已進入國内主流模組廠商的供應鍊,在蜂窩物聯網市場成長潛力巨大。
隻是,翺捷科技營收主要來自基帶通信晶片、移動智能終端晶片為代表的蜂窩産品,占總營收七成以上,在2018年、2019年度,更是占總收入90%以上。且所銷售的手機基帶晶片用于功能機,尚未形成智能手機基帶晶片收入。能看出主要蜂窩産品為4G産品,5G晶片尚未實作銷售。不過,目前5G晶片産品已經流片成功,正在繼續積極 推進 5G 晶片量産工作。
而高通、聯發科、海思半導體、紫光展銳等晶片設計廠商已推出了對應的晶片産品,并成功實作産業化。對于翺捷科技而言,尚未推出成熟的 5G 智能手機晶片,在競争時暫時處于不利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募資中,拟投入10億用于商用5G增強移動寬帶終端晶片平台研發與5G工業物聯網晶片項目。這将有利于提升翺捷科技核心競争力,能完成從4G産品線向5G産品線的拓展,促進産品更新,以此鞏固在通信晶片設計行業的地位。
此外,翺捷科技積極發展物聯網晶片,在非蜂窩無線通信領域,不僅擁有基于WiFi、LoRa、藍牙技術的多種高性能物聯網晶片,也有基于北鬥導航/GPS/Glonass/Galileo 技術的全球定位導航晶片,可全面覆寫物聯網市場各類傳輸 距離的應用場景。随着非蜂窩物聯網晶片推進,營收快速增長。2020年非蜂窩物聯網營收增長到8849萬元,占晶片收入比例提升到10%。
據了解,翺捷科技陸續推出的低功耗LoRa系統晶片及高內建度WiFi晶片産品具有優異的産品性能,可全面滿足客戶在智能物聯網市場近距離、遠距離、超遠距離各種應用場景的需求。諸如在AI領域,是國内少數已經具備在“雲側”、“端側”同時布局的晶片設計公司。與此同時,随着5G網絡通信和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各類消費電子及智能物聯網市場将迎來各種不同的新應用,物聯網市場将迎來爆發式增長,蜂窩基帶晶片作為物聯網基礎硬體将有較大的發展及需求空間。
翺捷科技未來技術創新及産品研發方向包括商用5G增強移動寬帶終端晶片平台研發、 5G工業物聯網晶片研發、商業Wifi 6晶片研發、智能IPC晶片設計以及多種無線協定融合、多場域下高精度導航定位晶片整體解決方案等。正契合了5G網絡通信和萬物互聯時代的新需求,有望推動營收持續增長。
最後,廣泛的智能裝置接入網絡,驅動資訊科技進入萬物互聯時代。IDC早前預測資料顯示:到2024年,全球物聯網連接配接規模将接近650億,從智能汽車、智能建築、智慧醫療到企業資産管理裝置再到工業裝置。海量物聯網智能裝置對晶片需求強勁,能釋放出百億美元市場。借助物聯網紅利,晶片廠商有望迎來新機遇。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并獲得網易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獎,緻力于深度解讀物聯網、雲服務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政策被衆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