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9日,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00733)釋出了2021年度業績預告。
和外界預料的一樣,繼2020年虧損64.82億元之後,北汽新能源2021年延續虧損勢頭。
預告顯示,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48-53億元。同時,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虧損50-55億元。

在銷量層面,2021年北汽新能源隻賣出去了2.61萬輛新車。如果沒記錯的話,2018年北汽新能源的累計銷量可是達到了158012輛,同比增長率高達53.11%,連續6年成為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
也不過是短短三年時間,便發生了如此天壤差距,着實讓人唏噓不已。
要知道,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大環境可謂千載難逢,中國新能源汽車占據了全球53%市場佔有率,并且滲透率沖到了史詩級别的12%,絕大多數新能源車企都賺的盆滿缽滿。
看到這網友們的疑問來了,為啥北汽新能源突然之間就掉了隊?别家都是越混越好,它卻是越混越差?
其實,之前我們就做出過相應的分析和評論。首先是過度依賴網約車、計程車B端市場實作走量,但2019年以來補貼政策急劇退坡導緻産品滞銷,以及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網約車、計程車業務。據相關資料顯示,北汽新能源于2019年銷售的15萬多輛車中,有近7成是銷往B端市場。
其次是産品品質失手,C端消費者不買賬。衆所周知,北汽新能源不少車型其實都是“油改電”而來,并沒有對電池組布置形式做相應優化,這樣一來不但消費者的體驗一般,還容易引發車身附件電器故障、動力電池故障、續航裡程不準等問題,成為衆多使用者投訴的痛點。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度娘輸入相關關鍵詞查詢,也可以在類似車質網這樣的投訴網站查詢投訴案例。
再次就是北汽新能源内部的人員問題了。以前隻是内部上司變動頻繁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沒想到近期北汽新能源現百萬貪腐案登上頭條熱搜,可謂再度引爆輿論。就像文章标題所說的,百萬貪腐案,撕開了北汽新能源血虧50多億的遮羞布。
2月8日,北京法院審判資訊網分别公布了《許峰受賄一審刑事判決書》及《李某受賄一審刑事判決書》。關于具體的判決文書内容,以及更詳細的内容,大家可以自行度娘,在此不便過多闡述。
事實上,這已不是北汽新能源近一年第一次陷入員工貪腐風波。2021年9月,哪吒首席體驗官陸皓被上海警方帶走調查,彼時,陸皓入職哪吒汽車還不滿一個月。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陸皓曾擔任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極狐事業部總經理。在北汽新能源工作期間涉及行受賄,被業内猜測為陸皓接受調查的主要原因。
成立多年來的北汽新能源,一直靠補貼“續命”,幾乎未能以主業實作盈利。從2015年最初的985萬年虧損額一路飙升到2021年的50多億虧損。
就像不少網友質疑的那樣,血虧50多億,北汽新能源為啥越混越差?這場百萬貪腐案說明一切。而這樣的自主品牌車企,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對于此,如果您有别的觀點和看法,歡迎在文末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