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為我們留下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紅樓夢》,這部小說中的内容無所不包,又是一部最富有詩意的作品。小說中處處彰顯漢字的美,不僅展現曹雪芹的博學與深厚的文學功底,同時将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展現得淋漓盡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曹雪芹筆下的十首古詩,品味詩作中的意與趣,并感受詩人的偉大人格,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感觸。

曹雪芹的家世一直是學術界争論不休的話題,能寫出偉大的《紅樓夢》,他的家世絕對是非同小可的,是以曹雪芹從小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他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曹雪芹的身上,可以展現出魏晉時期的風度,他推崇自然,崇尚真性情。
唐代詩人中,李賀是曹雪芹影響最大的,他筆下的衆多詩作與李賀詩作“新奇”的特色不謀而合。五言歌行方面,曹雪芹更加傾向于王維,因為後者的五言詩意境深遠,從前者存世的五言詩中,在藝術風格、寫作手法、用詞方面等等能夠品味出王維的影子。
我們都知道,《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說中寄托着曹雪芹對現實的回憶與理想的追求,字裡行間還能窺探到曹雪芹對人生、藝術、審美追求的寫照,而小說中的詩是研究曹雪芹詩學觀的載體。
曹雪芹主張詩歌要注重靈性,在靈性的基礎上研讀和聯系,最終領悟成為一名一流的詩人。當然,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詩人,除了領悟與理論是不夠的,還需要在人生上有所感悟,這樣在詩歌内涵上才能更勝一籌。結合自身的不幸與人們本身的佛性,用“心”去創作,讓人的靈性與情感無限放大,是以曹雪芹的詩作能夠打動人心,可以引起人們産生共鳴。
立意為主,注重詩歌内在邏輯,是曹雪芹詩歌創作的整體思路。他不排斥學習前人,他模仿杜甫的一唱三歎,模仿李賀的奔流跳蕩,但單純的模仿前人的創作是無法形成他獨特風格的。他模仿古人的精神氣質,從古人身上去粗取精,積澱和繼承前人的優點,同時立意新奇,造語新奇,讓其詩歌呈現超高的藝術價值。他善于審時度勢,在不同情境下選用不同的體裁,讓詩文融于人物,不僅成就人物形象,同時讓其詩文具有獨特性。
詩文格律方面,曹雪芹給予足夠的重視,但又不束縛手腳,韻律運用娴熟巧妙,不局限于模式,不會因為平仄與對仗破壞詩歌的天然趣味,是以,他的詩會給人一種張弛有度之感,又有層遞曲折之感,情感流露自然。另外,曹雪芹極為推崇詩風,整體詩風以“新奇”為主,在煉字、用韻、平仄等方面以自然為特色。用典強調新意,而且用典量很多,自然融入,從其詩作中能夠學習很多傳統曆史知識,同時配合情景,恰如其分。
總之,曹雪芹的詩在清史及中國詩歌史上是特殊的,當然不乏《紅樓夢》曆史地位的擡高,但其對詩歌創作思想的獨特見解以及詩歌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懷與詩人的人格,能夠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理所當然的。他在詩歌創作中,既有呈前人筆法,也有自己獨到見解,讓其詩文自成一家,備受紅學者的青睐。讀者從詩文意境與《紅樓夢》中配合的人物情景角度來看,曹雪芹的才情與才華讓人膜拜。
據記載,曹雪芹于1763年2月12日逝世,享年48歲,今天是他259周年忌辰,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筆下十首詩作,體會詩文的美與詩人的偉大人格,相信你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