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代風險投資人谷燕:曾站在時代的前沿,見證草莽歲月

作者:喻觀财經
初代風險投資人谷燕:曾站在時代的前沿,見證草莽歲月

文 |俞燕

編 |吳戈

出品 |喻觀财經

在家門口舉辦的本屆冬奧會,讓國人對它的關注度空前高漲。若論本屆冬奧會最火的國民級網紅,除了冰墩墩,就是谷愛淩了。

2月8日,18歲的混血少女谷愛淩,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決賽中成為該項目的首位冠軍,這同時也是中國隊在本屆冬奧會上奪得的首枚雪上項目金牌。

谷愛淩的成功,離不開家人的支援,尤其是她的媽媽谷燕。她曾經在采訪中表示,自己的媽媽是最好的媽媽。

于是,她的媽媽也火速走進公衆的視野,關于她的一篇20年前的報道,一時間也被刷屏了。Top級的中外名校學曆和職業履曆,讓不少媽媽們感歎,原來“雞娃者須先雞己”。

谷燕在領英上的簡介顯示,其職業生涯主要涉足于金融業和投資界。從1998年《中國科技資訊》對她的那篇專訪中可以看出,她是國内投資界開始對外開放的見證者與參與者,甚至比當今的“風投女王”、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入門”更早。

從上世紀90年代到如今,已過去了30年,國内無論是金融業、投資界還是網際網路行業,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彼時谷燕能深耕于此,也許會像徐新那樣,成為國内響當當的投資大咖,作為BATJ們的伯樂,分享國内網際網路盛宴。

如今她成為奧運冠軍的母親,也未嘗不是一種收獲。

我們倒是不妨以谷燕的經曆作為由頭,回顧一下那些年那些往事。

從科研人員到華爾街白領

初代風險投資人谷燕:曾站在時代的前沿,見證草莽歲月

和女兒谷愛淩一樣,谷燕年輕時也是天才少女般的存在:1981年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大學畢業後又繼續在本校讀生化專業碩士,成為著名生物學家、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專家之一——沈同教授的關門弟子。

學習之餘,出身于書香門第的谷燕,熱愛運動,是學校短道速滑隊隊員兼滑雪教練多才多藝。

初代風險投資人谷燕:曾站在時代的前沿,見證草莽歲月

在上世紀80年代的出國潮中,從北大畢業的谷燕,也成為留學生中的一分子,拿着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讀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專業,獲得生物學碩士後,在1989年進入美國洛克菲勒大學(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休斯醫學院讀分子遺傳學。

不過,原本走科研路線的谷燕,在1992年選擇了另外一條路,考入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在這個靠近矽谷的地方,自費攻讀MBA學位。

這是谷燕人生的重大轉折,而這決定了她後半生的人生軌迹。對于為何轉型,她在那篇采訪中表示,“從事政治、金融、法律方面的專業,比搞基礎科學對國家直接作用更大。”。

風險投資家比爾·德雷帕曾多次說過,“沒有斯坦福就沒有矽谷”。從另一層面來說,沒有風險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網絡,也沒有矽谷。

在上世紀90年代,谷燕的斯坦福師兄師姐們,以及風投家們正癡迷于在矽谷尋找那些“科技萌芽”。

彼時風險投資家、谷歌的董事之一約翰·多爾曾多次在演講中聲稱“網際網路是這個星球曆史上最偉大的、合法的财富創造活動”。他本人的大部分财富,便來自對Web1.0企業的投資,比如亞馬遜、網景(Netscape)、太陽微系統公司(SunMicrosystems)和谷歌。

在這樣的環境中,谷燕作為斯坦福商學院的學生,對于風投行業應該是有了最初的印象。

不過,谷燕最初涉足投資領域,并不在矽谷,而是在華爾街。

初代風險投資人谷燕:曾站在時代的前沿,見證草莽歲月

其領英資料顯示,1993年5月到8月,她還在斯坦福讀書時,在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的投行部門做了四個月的summer associate(暑期助理)。

對,就是在2008年那輪國際金融危機中倒掉的那家。

這是谷燕的公開資訊裡,與金融業的最初接觸。

1993年,正是雷曼兄弟進入中國的時間。當年,雷曼北京辦事處開業,幹了兩件大事,一件是為中國建設銀行承銷債券,開創了中國公司海外債券私募發行的先河。另一件是為MOF承銷首筆海外美元龍債。

而在這一年6月,國内剛剛出爐了宏觀調控“十六條”。朱先生開始兼任PBC行長,提出“堵邪門,開正門”。12月,《公司法》獲得通過,同月釋出了《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金融業正從混沌期開始進入規範期。

在當時,雷曼兄弟算是比較早進入中國的外資金融機構,高盛要到第二年才進入中國市場。

在早年的那篇專訪中,谷燕對于自己在雷曼兄弟公司經曆的介紹是,在這裡開展公司上市、合并和接待等工作,曾為中國成功運作了一筆2億美元的貸款,開創了中國金融界在美國華爾街成功的進行商業貸款的先例。

目前沒有公開資訊顯示,谷燕在雷曼兄弟與中國的最初交往中扮演何種角色,以及其參與運作的是哪個項目。

2008年雷曼兄弟破産時,根據建行在2008年9月19日釋出的公告,其在雷曼兄弟共持有1.914億美元債券,成為彼時持有債券量最大的一家中資銀行。

1994年,從斯坦福商學院畢業後,谷燕進入美國第八大銀行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工作,任職衍生品交易員,在這裡工作了兩年。

在她離開信孚銀行兩年後(1998年12月),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出資101億美元兼并了信孚銀行,進而組成世界第一大商業銀行。該收購案也成為彼時最大的美國銀行被外國銀行收購的事件,受到國際金融界的廣泛關注。

可以說,谷燕最初的金融生涯,見證了這些金融史上的重要事件。在兩家著名金融機構的經曆,也為其後來開展風投奠定了基礎。

初代風險投資人

初代風險投資人谷燕:曾站在時代的前沿,見證草莽歲月

1996年離開信孚銀行後,谷燕也離開華爾街,回到灣區,開始了其風投界的生涯。

1996年,谷燕加入ITIM Asia公司,待了四年。

公開資訊顯示,這是一家軟體技術公司,成立于1993年,從2004年開始,通過一系列收購小型傳統零售軟體業務,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在同一時間段,谷燕還有一份在中國的事業。

1998年《中國科技資訊》的那篇專訪顯示,彼時她的身份是美國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東方偉博國際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東方偉博”)董事長。

工商資訊顯示,東方偉博成立于1997年8月8日,注冊資本為400萬美元,總投資則為800萬美元,是中國首家引進美國風險投資機制的資訊技術企業。谷燕任法定代表人。

《中國科技資訊》在同年的另一篇文章中提及,東方偉博是中美合資企業,由美國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和北京百福國際集團合資成立。該公司是“在國際、國内資訊化日益火熱,中國的風險投資事業可以說是呼之欲出的情況下成立起來的”。

公開資訊顯示,美國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由谷燕與美國著名風險投資專家、曾任中美科學技術委員會美方三人上司小組成員的斯蒂文·埃文思-弗瑞克(Stephen Evans-Freke)聯手創辦,旨在中國和東南亞展高科技産業項目的投資。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正值網際網路駛入快車道。1995年8月,網景上市,掀起網際網路風潮。彼時,一批外資風投機構湧向中國,來這裡尋找商機。

彼時,同樣留學美國的熊曉鴿,已在1992年拿着老東家、美國國際資料集團(IDG)創始人帕特裡克·傑·麥戈文(Patrick. J. McGovern)給的2000萬元美元回國,在北京成立了IDG資本,并在次年成立首支美元基金,成為第一個在中國開展風投業務的人,還是以被人們稱作“風投教父”。

1998年,英特爾投資者把其風投業務引入中國,成為第一個在中國開展風投業務的外資公司。

可以說,谷燕回國開展風投事業,正當其時。

在當年接受采訪時,谷燕對記者表示,風險投資在美國特别火,風險投資人稱自己為天使,因為“給有理想的人帶來了夢可能實作的翅膀”。

據了解,風投最早出現在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上世紀80年代,風投概念傳入大陸。但直到90年代末,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進入一個高潮階段,風投才開始受到重視。

不過,對于中國的創業者們來說,風投這個新鮮事物還沒有被人們接受,起步并不容易。

熊曉鴿後來就曾對媒體吐槽,他向人們提到VC時,人們還以為這是指維生素C。直到2000年,IDG資本才開始慢慢有了回報,此前全靠老東家IDG給予财力支援。

更難的是找到合适的人才。谷燕在采訪中亦坦言,在中國搞風投最難的事情是人,要有科技知識、管理能力和金融運作經驗,當年在北京從一千人裡才能挑出一個。

何況,很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來襲。

除了那篇專訪,在公開資訊裡沒有找到關于東方偉博及其投資項目的資訊。而工商資訊則顯示,該公司在2002年被吊銷。

這也許似乎顯示,谷燕的中國風投夢已醒。

而在大洋彼岸,矽谷一批科技企業的夢也醒了。2000年,美國的“網絡泡沫”開始破滅,納斯達克的股價指數從最高的5000點一路滑落,一批高科技公司的上市夢想破滅。

谷燕的領英資訊則顯示,在這一年,她離開ITIM Asia公司,加入加州科技投資公司(California technology investment inc),任董事總經理(MD),任職11年,這是她領英資訊裡顯示的待得最久的一家公司。

初代風險投資人谷燕:曾站在時代的前沿,見證草莽歲月

2006年起,熱愛滑雪的谷燕,還在Northstar At Tahoe雪場做了兩年兼職。也正是在這裡,剛剛三歲的谷愛淩開始第一次接觸滑雪。

2012年,9歲的谷愛淩開始參加美國的滑雪比賽。或許是為了配合女兒的滑雪事業,谷燕也在這一年換了工作,在K2 Advisors待過一年多。從2013年至今,任職FusionInvestment Inc中國區私人投資者和專家。

從此谷燕過上了一手培養未來的奧運冠軍谷愛淩,一手繼續自己投資事業的熱血人生。

谷燕這位初代風投人,雖然沒有像的國内同行那樣,成為名震一方的風投大咖,但她擁有一個優秀的女兒,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又何嘗不是一種成功呢?

圖檔: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