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進化心理學:男人的“處女情結”,是為了確定基因的唯一性從2018年至今,人們對處女情結做過相當多的問卷調查,因為這個話題

作者:航天器

進化心理學:男人的“處女情結”,是為了確定基因的唯一性

從2018年至今,人們對處女情結做過相當多的問卷調查,因為這個話題至始至終熱度高居不下,最後發現,在所有參與調查的男性中,有“處女情結”的男性占比85.82%。

很多男人嘴上說着“沒關系,我不在乎,我愛你這個人”,可在他們潛意識裡依然有一道邁不過去的坎,毋庸置疑,男人總是那麼在意女人的“第一次”。

在另外一組資料中還有顯示:有83.6%的男性,會對是處女的女友更加好一些。

看到這個調查結果,不僅給很多倡導女性自由的女性來了個下馬威,事實上,處女情結并不是中國男人才有,處女情結是一個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我們追溯到進化心理學:從這個角度看,“處女情結”源于男性心靈深處的焦慮,對其基因是否唯一性的擔憂,換言之,對女性身體的過分注重是為了確定基因的唯一性。

遠古時期,人類還是靈長類動物的時候,受精卵在母體内受精,是以孩子的媽是誰毫無疑問,“隻知其母不知其父”成為了普遍的現象,這種父權的不确定性,促進了母系社會的誕生,孩子她爸是誰無所謂,孩子由媽媽帶大就行,有沒有男人都無所謂。

直到人類進入父系社會,男人因為身體強壯承擔了社會的重擔,是以“苦力活”都是交給男人做,自然養育後代的責任也交給了男人,而在古代,社會殘酷、資源匮乏,一切就要拼了命去競争,男人為了養育妻子和孩子,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那這個孩子是親生的嗎?可是古代醫學又不發達,哪裡去驗證DNA。像古代的滴血認親,滴骨認親,其實都沒有科學性。于是,男人進化出了處女情結,來確定自己基因的唯一性。

單從中國的處女情結進化曆程來看,實際上,古人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開放得多,甚至比當代更為大膽,是不是處女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不算什麼事。

早在《詩經》中就有對野合的記載,野合不但不被認為羞恥,反而成為誇耀的資本。到了秦漢時期,風俗文化也相當的粗犷,就拿曹操來說,他在三國年間專找當地美麗的寡婦,從不找處女。

而他的兒子曹丕,還娶别人的老婆為妻,按理來說,如果貞潔威脅到了皇家禮儀,他們大可不必這樣。

唐朝就更别說了,女性地位大幅上漲,晚唐書中記載有一個名叫呼延冀的人的妻子曾下下馬威:“如果你不順着我,那我就離開你,肯定有接受我的男人。”

結果這個呼延冀剛離開沒多久,就收到了妻子的分手信,說她有了新的男人,給他妥妥帶了一頂綠帽子。這位女性的自由觀念可比當代很多女性都強。

宋朝靖康之恥,才是中國男人真正開始的緣由,從春秋開始其實就有對女性貞潔說教的言論,隻是人們大都沒放在心上。

到南宋這一事變後觀念開始大幅轉變,靖康之恥中受辱的女性給中國男人留下了深刻陰影,人們的觀念由“重生存,輕貞節”變為“重貞潔,輕生存”。

而在南宋,社會風氣也非常放蕩,民間的青樓數量也遠超之前,娼妓業非常發達,社會道德淪喪,于是,程朱理學就誕生了,他們覺得自己的義務是匡扶社會正義。

典型的就是朱熹嘔心瀝血規定了三從四德的貞操觀,宋理宗時期開始實行,大幅整治了社會的風氣。

在宋理宗的推崇下理學上升到了官學,規定群衆克己複禮,直至到了明清時期,日漸歪曲過分,最後連女性的手都不能碰,臉都不能露。

女性的權益雖然受到壓榨,但是程朱理學是站在整個社會角度考慮的,更好地規範了一夫一妻制,有利于保護小農經濟的發展。

從上千年整體的中國傳統文化來看,中國一直是一個非常強調婚前守貞文化的國家,隻不過在靖康之恥後得到額外地加強。

如果拿全世界的排行來比,中國在這塊排名要麼第一,要麼第二,與美國截然相反,美國在這塊的重視程度排名在18位,由此可見兩個國家的開放程度大相徑庭,中國的處女文化就像是傳統習俗一樣,傳承到了今天。

程朱理學三從四德的文化,裹腳制度,女人的貞節牌坊、男人們發明的貞潔鎖等,這些其實都是處女情節衍生出來的産物,隻不過随着時代進步被淘汰,但是處女情結的觀念并沒有被淘汰,它依然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的親密關系。

到了現代,處女情結對社會已經沒有實際的用處,相反成為了男性個人的精神潔癖。

雖然很多男人嘴上說着不在意,實際上,筆者可以很明确地告訴大家,每個男人都一定會有處女情結,潛意識裡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女人完完整整屬于自己。

這既關乎男人生性的占有欲,也包含每個男人内心的心靈缺失,處女情結是加分項,但不是必選項。

當代女性還是要潔身自愛的好,如果您是一個美麗樂觀,熱愛生活的女性,那麼我相信你未來的丈夫一定不會介意。

當你自己足夠優秀自身富有價值的時候,就有資格享受身體與心靈上的雙重自由。

進化心理學:男人的“處女情結”,是為了確定基因的唯一性從2018年至今,人們對處女情結做過相當多的問卷調查,因為這個話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