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作者:書海趣事

從東漢末年(220年)到隋朝滅南陳(589年)再造一統。這三百多年的時間,隻和平了短暫的11年。在這期間,戰争是主旋律,朝代之間是你方還沒唱罷我方就登場了,個人認為,從東漢滅亡到隋朝建立可以劃分為五個時期。分别是三國時期、西晉、東晉到宋齊梁陳(南方)、五胡十六國、北魏到北周。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三國到隋

三國時期

公元220年,曹丕稱帝。雖然此前已經是諸侯割據,但名義上還是在漢的統領下。當漢獻帝禅位給曹丕,意味着中原的正統王朝是魏。很多人因為曹植的原因而對曹丕存在誤解,小時候的我學習曹植的《七步詩》之後,也很讨厭他!慶幸的是,我并沒有因為讨厭他而放棄去了解他。當我了解他之後,才發現他比曹植更優秀,在才華上不輸于曹植,在政治方面更是碾壓他。我們很多時候會因為别人對某個人的看法而受影響(或由于某件事而産生偏見),但我們不能人雲亦雲,我們應該自己去真正全方位接觸那個人,才能了解他。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曹丕劇照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然而好景不長,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聽勸告,最終被陸遜一把火燒掉了所有的心氣,最後死在了白帝城。曆史上很多人在完成目标之前表現的一直戰戰兢兢,然而一旦取得了他所設定的目标,又沒有及時擺正自己的位置,導緻最後功虧一篑,我覺得,劉備就是這種人。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劉備劇照

如果給曆史上性格隐忍的皇帝做一個排名的話,孫權一定榜上有名,而且排名很高!他一直忍到公元229年稱帝。以前我一直以為孫權是在東吳的都城建業(江蘇南京)稱帝,然而沒想到他稱帝的真正地點居然在武昌(湖北鄂州)。也算是深刻了解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話,畢竟瞎掰是要被懂行的人打臉的!但如國這些文章有錯誤,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孫權劇照

題外話。其實三國的建國時間還是很好記的,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大秦帝國,我們隻需要把這個前字去掉就是劉備建立蜀漢的時間。劉備稱帝是因為曹丕在他前一年稱帝了,畢竟漢賊不兩立!孫權其實也想稱帝,但他一沒人禅位給他,二不姓劉,當然還有其它政治原因。莫得辦法,他隻能緩緩再稱帝,這一緩就緩了八年。

西晉—短暫的和平

西晉存在的曆史本來就短,隻有短短的51年,但真正的安穩日子隻有11年(公元280年滅東吳,公元291年爆發八王之亂)。本來我想一筆帶過的,在寫這段的時候想到了兩個詞,有點不同的看法,就把我自己的想法分享以下,分别是三馬食槽和萬裡挑一。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三馬食槽

以前讀《三國演義》的時候,看到曹操做了一個夢,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三馬食槽,當時非常可惜曹操找錯對象了。但當我曆史看多了之後,才想到可能曹操根本沒做過這個夢(三馬食槽)。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曹操這個夢我覺得可能是司馬家族加上去的,為了證明以晉代魏的正統性。由于個人水準有限,不能詳細分析原因。但可以類比漢高祖的赤帝子斬白帝子、王娡懷漢武帝的時候夢見了太陽、孫權的母親更是誇張,懷孫策和孫權的時候更是夢見了月亮和太陽,其實曆史上有很多這種靈異事件,他們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愚弄百姓并證明他們當上皇帝的合法性。這就是古代的谶緯之學,一種早就該抛棄的糟粕。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魏武帝曹操

至于萬裡挑一這個成語,我們今天的意思是形容在衆多事物中挑選出來的、即為精粹、出類拔萃。不知道晉朝其它人對這個成語的意思怎麼定義,但我知道晉武帝司馬炎肯定對這個成語有着其他的認識。據說,司馬炎非常好色,他滅掉吳國後,不僅将吳國的妃嫔盡數納入宮,更是在民間進行海選,也選出很多妃嫔,加起來最少一萬人。我估摸着他可能跟我們今天很多人一樣有選擇困難症,畢竟一萬多個漂亮的妹子等着他臨幸,每天晚上從一萬個人選出一個妹子(萬裡挑一),太難了。但他想出了一個很“妙”的點子,他居然讓羊幫他選擇,羊走到哪他當晚就在哪睡。這就造成了一個奇觀,那些女人為了得到司馬炎的寵幸,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隻為了讓羊當晚停在她們門口。這些羊應該是有史以來待遇最高的羊了。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開國君主都這麼荒淫,他建立的國家的結局可想而知。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萬裡挑一司馬炎

東晉和南朝四國

八王之亂使西晉元氣大傷,五胡亂華事件更是使西晉直接滅亡。西晉滅亡,漢人南遷,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永嘉南渡”。

很多人說因為“永嘉南渡”,使中國南方地區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産生了重要的發展。我不否認這種說法,因為這确實是“永嘉南渡”對曆史産生的積極作用。但,我們更應該明白,這是我們民族在屈辱曆史下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因為,近代我們民族也遇到過跟當時漢人一樣的屈辱(漢人總共有三次南渡)。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永嘉南渡

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

當時南渡的漢人建立了東晉,也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門閥時代,著名的“王與馬,共天下”就是出自這個時代。

公元420年,東晉滅亡。南方進入了南朝時代。而滅亡東晉的,就是劉裕。

因為當時劉裕的職位是宋公,是以他建立的朝代為宋,為了區分趙匡胤的宋朝,我們稱它為劉宋。劉宋也是南朝南方第一個朝代。上高中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有一句是“人道寄奴曾住”,其中寄奴就是劉裕的小名。當時隻知道這個名字,因為不能帶手機到學校,不能上網查自己感興趣的内容,而且老師講懷古詩詞也隻是提一嘴,要麼借古喻今,要麼借古諷今。悲哀的是,我們并不知道老師說的那個“古”到底發生了什麼,“今”又發生了什麼。沒有曆史背景,怎麼了解古詩詞?慶幸的是,現在的我可以自己上網查我不知道但感興趣的内容。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宋武帝劉裕(寄奴)

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一句是拿破侖說的。不想當皇帝的小兵不是好小兵。這一句不是劉裕說的。但他的經曆就是在诠釋這句話。然而,由于後代的不争氣,劉裕建立的朝代隻存在了短短的60年。公元479年,蕭道成逼迫劉準退位,建立南齊。南齊曆史隻存在了短短的24年,卻出現了七位皇帝,可想而知這個王朝有多亂。當南朝最短命的王朝滅亡了,接下來就是蕭衍建立的梁朝了。

蕭衍應該是曆史上最大徹大悟的皇帝了,為了出家竟然連皇上都不當了,而且還不止一次,可真不體諒那些一心想當皇帝卻沒當成的人!當然,他的大臣們為了讓蕭衍繼續當皇帝,硬是向寺廟砸錢,隻是為了讓蕭衍繼續當皇帝,當然也不止一次。錢可通神,古人誠不欺我!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梁武帝蕭衍

無數曆史事實告訴我們,放棄百姓的領袖必定會被百姓放棄。

個人認為蕭衍應該算是處于佛魔之間的人。他很多行為像是一位行走在世間的佛,比如,在儒學和史學方面都很有成就。然而,當他出家後荒廢朝政,引狼入室等害國害民的措施就像一個危害蒼生的魔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蕭衍在位的時候修建的寺廟何止四百八十座,然而,光建寺廟是成不了佛的。如果真的有地獄的話,那時地藏王菩薩肯定還沒成佛, 他至少還要超度蕭衍,甚至如果他忙不過來的話,說不定蕭衍和趙雍會成為好朋友,畢竟他們身份相同(君主),死法相同(餓死),一定有很多心得交流。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陳武帝陳霸先

南朝最後一個朝代的故事很神奇,如果用一個東西概括的話,那就是一一井。準确地說,兩口井,分别是位于今浙江長興的聖井和今天的著名井點胭脂井(南京市雞鳴寺)。據說,南陳開國皇帝陳霸先出生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時候,當時家裡怎麼都燒不開水。無巧不成書,院子裡的一口井剛好這時候冒出熱水,水溫剛好可以用來沐浴,陳霸先的母親依靠着這井裡冒出的熱水生下了他。從此,農民出生的陳霸先在世族門閥壟斷政權的南北朝開始了他的傳奇之路。那口井也被稱之為聖井,這裡可能還是谶緯,或者剛好當時可能是一口溫泉,冒出熱水,剛好碰上了陳霸先出生(個人猜測)。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聖井

當皇位傳到陳叔寶手上時,雖然立國時間隻有短短的25年。但他忘了他伯祖父創業時的艱難,耽于享樂,最後在井裡和他的兩個女人被隋軍所獲,陳朝就此亡國。陳叔寶也成為了曆史上著名的亡國之君,他寫的《玉樹後庭花》也被後人稱為亡國之音!

《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張麗華劇照(玉樹後庭花女主之一)

此時的陳叔寶肯定想不到幾百年後有一個叫杜牧的人根據自己所處的現實環境和他的曆史在秦淮河上憂心忡忡地寫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以警醒世人。

公元589年,立國八年的隋朝滅掉南陳,再造一統。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胭脂井

五胡十六國

公元316年,西晉被匈奴政權所滅,曆史由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當然,這個時期北方不止十六個國家,但還是以這十六個國家為主,并且這些國家都是由五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我們稱之為五胡,他們分别是匈奴、鮮卑、羌、氐、羯。

那麼,十六國是哪十六國呢?

如果直接按建立的順序排下來是很難記住的,不過我發現了一個規律。三個要點,六個數字、六個國名、時間和空間。

六個數字是5、4、3、2、1、1,六個國名分别為涼、燕、秦、趙、胡夏、成漢,時間為前後,空間為東南西北。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其中胡夏和成漢因為具有唯一性,可以很容易記住。數字5表示有五個涼朝,分别為前後(包含時間中的前後),然後是南西北(沒有空間中的東)。4表示四個燕朝,有時間(前後),然後是南北(空間無東西)。3表示三個秦朝,有時間(前後),隻含西(西有大秦,如日方升)。2表示兩個趙朝,隻有時間,沒有空間。

十六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淝水之戰。畢竟這是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争。而且戰争輸的方式太邪乎了!苻堅的軍隊本來想等東晉軍隊半渡而擊,沒想到被晉軍預判了他的預判(将計就計),大喝一聲:“秦軍撤退了,秦軍敗了!”然後秦軍真的敗了,八十萬人敗在了八萬人手上,這一戰也終結了苻堅的霸業。著名的成語草木皆兵也由此而來。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淝水之戰

五胡十六國之後,北方就進入了北朝時期。他們分别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其中,拓跋焘于公元439年統一北方。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滅佛,其中第一位就是他,北魏太武帝。而他的曾曾孫拓跋宏更是第一個推行漢化的皇帝,自己更是改名為元宏。但死的太早了,漢化沒成功,最終使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兩個冤家在不超過20年的時間裡進行了五次大戰。戰争發生地這麼頻繁,最後的結果是,東魏被北齊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著名的中國古代四代美男子高長恭就是北齊人,又帥又會打仗,這種人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頂級IP。隻要一說到北周,我就會馬上想到上柱國這個職位,畢竟楊堅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柱國,也就是後來的隋文帝,徹底結束了亂世,統一南北,功不可沒。

三國到隋:隻和平了11年的大亂世

高長恭劇照

都說亂世出英雄,從三國到隋,這中間除了11年和平之外都是亂世,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在中原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史詩級傳奇。很多人因為這段曆史是以少數民族為主導而存在偏見(以前的我也存在偏見),并不喜歡這段曆史。但我覺得,我們真的應該放下偏見,因為生活在那個時空的人都在為了結束亂世而奮不顧身,亦如今天的我們同心協力的對抗疫情一樣,都想回到正常的生活。曆史,是我們的昨天,亦是我們的今天,甚至還可能是我們的明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