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擄走,曹操花重金将她贖回,史稱“文姬歸漢”

作者:易珩文化苑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大學者蔡邕之女,東漢末年女性文學家。蔡文姬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著作《蔡文姬集》已失傳,留世作品隻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上官婉兒,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

大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擄走,曹操花重金将她贖回,史稱“文姬歸漢”
(蔡文姬畫像)

一、多才博通

(一)書法真傳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不僅是大學者,也是一位大書法家,創造了八分體。蔡文姬聰慧穎悟,加上從小的耳濡目染和受父親的教誨熏陶,蔡文姬對書法也很擅長。韓愈曾說:“中郎(蔡邕)有女能傳業。”蔡文姬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寫古籍,無論真書還是草書都可以寫。

(二)文姬辨琴

蔡文姬九歲那年,父親蔡邕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弦,蔡文姬說:“是第二根弦斷了。”蔡邕說:“你這不過是偶然說中罷了。”于是故意弄斷一根弦,問她是哪一根,蔡文姬說是第四根。父親這才佩服不已。文姬辨琴的故事也被寫入了三字經。

(三)文采橫溢

蔡文姬作有《悲憤詩》兩首,一首為五言體,一首為騷體。其中五言的《悲憤詩》側重于“感傷亂離”,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叙事詩。清代詩論家張玉谷稱贊蔡文姬的《悲憤詩》曰:“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钗裙。”大意是說蔡文姬的才華壓倒了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詩受到了蔡文姬的影響。

《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創作的琴曲歌辭,長達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明朝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

二、命運多舛

(一)丈夫早亡

蔡文姬最初嫁給了一個名叫衛仲道的人,丈夫不久就去世,二人沒有生育子女,蔡文姬回到娘家居住。

“陳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于音律。适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甯于家。”(《後漢書·列女傳》)

(二)被虜北方

董卓在長安被殺後,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曾為董卓所迫,接受中郎将官職而獲罪,為司徒王允所囚,後被處死獄中。時值中原大亂,兵荒馬亂,四處交兵,南匈奴撕毀交好協定,趁亂闖入中原大肆燒殺搶掠,蔡文姬不幸被南匈奴所擄走。也許是出衆的外表和不凡的氣質,或許是父親蔡邕名聲的庇護,蔡文姬在胡地的遭遇還算幸運,沒有像其他人被當作奴隸,而是被南匈奴左賢王看中,納為小妾,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并且為左賢王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弱女子,兵荒馬亂中被擄走,身處北方嚴寒蠻荒的異鄉,無親無故,無依無靠,一待就是十二年,其中的痛苦酸楚隻有她自己知道。

大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擄走,曹操花重金将她贖回,史稱“文姬歸漢”

(宋陳居中《文姬歸漢圖》)

“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于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後漢書·列女傳》)

(三)文姬歸漢

建安中,随着曹操軍事力量的不斷強大,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的被逐漸削平,曹操統一北方,戰亂得以暫時平息,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曹操是個惜才之人,素與蔡邕交好,得知故人的女兒困在北方,當即派遣使者到胡地與匈奴首領談判,用金璧将蔡文姬從匈奴贖回中原。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文姬歸漢”的故事。

“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于祀。”(《後漢書·列女傳》)

然而,蔡文姬在北方已有家室,并且有兩個孩子,如今又要與兩個兒子活生生永别,無依無靠回到大漢,作為一個母親,她是多麼的心如刀絞、痛徹心扉!作為一個弱女子,她又是多麼無助、多麼忐忑、多麼無奈,她沒有選擇的權力。她作為一件政治物品被交換了出來。“文姬歸漢”曆來被傳為曆史美談,然而,曹操是否出于人道、念及舊情把她營救了出來?還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或是某種政治作秀、政治交換?這一切都不得而知,在男權至上的古代社會,女性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其間的苦楚隻有自己明白,默默忍受。

大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擄走,曹操花重金将她贖回,史稱“文姬歸漢”

(金張瑀《文姬歸漢圖》局部)

(四)文姬求情

  蔡文姬歸漢後,曹操以蔡邕無子嗣之由将蔡文姬許配給了屯田都尉董祀。剛成婚沒幾個月,董祀卻犯了死罪,眼看自己剛嫁沒多久的丈夫又要面臨死亡,蔡文姬隻身前往朝堂求情。當時是冬天,她赤足單衣,蓬頭垢面,面容憔悴至極。當時曹操聽到禀報,對着衆多賓客說:“今天我讓你們見一見大學者蔡邕的女兒!”蔡文姬一見曹操,當即叩頭謝罪,求曹操免除董祀死罪,言語清晰明朗,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曹操卻反問道:“我下命的文書已經在路上,要如何撤回?”或許他想聽聽這位大才女會怎樣回答。文姬答到:“您老人家馬匹上萬數,将士多如樹林,何不趕快派一匹快馬,追回檔案,救救垂死的性命呢?”曹操被其感動,就赦免了董祀。

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驿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衆皆為改容。操曰:“誠實相矜,然文狀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後漢書·列女傳》)

大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擄走,曹操花重金将她贖回,史稱“文姬歸漢”

(越劇《蔡文姬》)

董祀到底犯了什麼死罪?曹操為什麼要殺董祀?史料無從查考。有人說,曹操原本就沒打算殺董祀,要的就是文姬的求情,使董祀和蔡文姬一輩子感激他,這或許才是曹操的目的所在。

(五)默寫古籍

蔡文姬為丈夫董祀求情時,天氣非常寒冷,曹操見蔡文姬沒有穿鞋,又披散着頭發,于是贈給蔡文姬頭巾鞋和襪子。蔡文姬的父親蔡邕家裡曾經收藏過很多古書,曹操問蔡文姬:“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能記起來嗎?”蔡文姬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餘卷,但因為戰亂流離失所,儲存下來的很少,現在我能記下的,隻有四百餘篇。”曹操說:“我派十個人陪夫人寫下來。”蔡文姬說:“男女授受不親,給我紙筆,我一個人寫就是。無論真書草書,聽從大人的指令。”于是蔡文姬将自己所記的古籍内容寫下來送給曹操,沒有一點遺漏和錯誤。

時且寒,賜以頭巾履襪。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别,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于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後漢書·列女傳》)

大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擄走,曹操花重金将她贖回,史稱“文姬歸漢”

(蔡文姬雕像)

從文姬求情和默寫古籍的事迹可以看出,蔡文姬不僅飽讀詩書,才華橫溢,而且貞烈剛強,不為所屈。

三、“文姬歸漢”是大國關懷還是女性悲哀

“文姬歸漢”的故事聽起來是鼓舞人心,似乎彰顯了大國的實力與人文關懷,但從蔡文姬自身來說,她是一個犧牲品,她沒有選擇的餘地。無論待在胡地或重回故土,對她都是煎熬,兩地都成了她難以割舍又難以安放的糾結去處。如若蔡文姬并非蔡邕之女,蔡文姬不是鼎鼎有名的大才女,曹操會不會救她呢?其實,現實早就給了我們答案。曆史上那些籍籍無名的被北方少數民族擄走的中原女子,誰又管她們的死活呢? 誰又記得她們呢?

大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擄走,曹操花重金将她贖回,史稱“文姬歸漢”

(蔡文姬紀念館)

蔡文姬離開匈奴,回歸大漢,按照外人來看,她應當歡欣雀躍,她一定是非常高興的,其實,蔡文姬的内心非常痛苦,畢竟她已在北方生活了十幾年,而且有了兩個孩子,面臨母子活生生的永别,她心如刀割。從她的《悲憤詩》就可看出,她離開孩子是多麼的傷心,如今對孩子是多麼的思念。

蔡文姬《悲憤詩》(節選):

……

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

人言母當去,豈複有還時。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見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癡。

号泣手撫摩,當發複回疑。

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别。

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

馬為立踟蹰,車為不轉轍。

觀者皆歔欷,行路亦嗚咽。

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

悠悠三千裡,何時複交會。

為複強視息,雖生何聊賴。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勵。

流離成鄙賤,常恐複捐廢。

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離開孩子後,在百憂煎熬之下,自己感到已快到生命的盡頭,雖勉強生活下去,也失去了生活的樂趣。重嫁董祀之後,雖用盡心力,勉勵自己活下去,但經過一番流離之後,自己已經成為被人輕視的女人,反映出加在她身上的巨大的精神枷鎖,以及她内心的沖突、擔憂、煎熬和苦楚。

在男權擁有絕對地位的古代社會,女性不管是才華橫溢,還是出身名家,都難逃戰亂的禍害和命運的捉弄,命運是多麼的坎坷多舛。而身為名人之女,又被當做了政治交換的工具。她無處訴說,欲哭無淚。

曹操與蔡文姬的複雜情感糾葛也難以說清。曹操對蔡文姬,有憐惜、有疼愛、有欽慕、有尊重、有貪戀。而蔡文姬對曹操呢,有敬重、有感激,又有防衛,既想依靠,又不完全放心。可以說,二人的情感關系非常複雜,似戀人,似知音,似父女,又似君臣。

大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擄走,曹操花重金将她贖回,史稱“文姬歸漢”

(文姬歸漢浮雕)

文姬歸漢的故事被後人編入小說、戲劇,得以廣泛流傳。如,元金志南的《蔡琰還漢》雜劇,明陳與郊的《文姬入塞》雜劇,清尤侗的《吊琵琶》雜劇,小說《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程硯秋的《文姬歸漢》平劇,以及郭沫若的《蔡文姬》五幕曆史劇等,均取材于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