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旅行家馬可·波羅:他遊記中國十七年是否真實?史料已經給出答案

作者:修心養性的妲己

英國漢學家吳芳思,著作了一本非常暢銷的書籍,書的名字叫《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從吳芳思的書名,我們不難想象,直至今天,仍有人懷疑,這位世界聞名的大旅行家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當然,糾纏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同時期,有許多像馬可•波羅那樣的外國人來到中國遊記,并且都留下了生動的文字。

也許,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那些很多類似馬可•波羅的外國遊記們,他們筆下的那個中國時代,那個由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國。

旅行家馬可·波羅:他遊記中國十七年是否真實?史料已經給出答案

馬可波羅畫像

13世紀出現的蒙古鐵騎曾令整個世界膽寒。蒙古馬蹄聲所向披靡,東方文明也在有意無意之間浸潤着西方的土地。 在此之前,東西方國家雖有上千年的往來,但地理距離的遙遠險惡,也限制着雙方交往的深入。

13世紀初成吉思汗興起後,随着蒙古政權的不斷對外擴張,一個史無前例的龐大帝國開始出現了。在東起太平洋西至多瑙河的廣袤土地上生活的衆多民族,都成為蒙古人統治下的臣民。 蒙古帝國的擴張是殘酷血腥的,幾乎所有被蒙古人征服的國家,都曾痛苦不堪。

旅行家馬可·波羅:他遊記中國十七年是否真實?史料已經給出答案

但不可否認的是,蒙古的不斷擴張,無形中打開了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國迷人文化的巨大視窗!而統一完善的驿站交通系統,又使歐亞大陸的交往暢通無阻,大大縮短了東西方的空間距離,由此,這一時期也成為東西方交流最為興盛的一個時期。

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父都是威尼斯的商人。1271年,他們攜帶着意大利教皇寫給蒙古大汗的書信和贈予大汗的禮物,萬裡迢迢來到了中國,而十七歲的馬可•波羅有幸跟随兩位長輩,并在1275年夏一行三人抵達元朝大都開平府。 此時,蒙古的大汗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

旅行家馬可·波羅:他遊記中國十七年是否真實?史料已經給出答案

馬可波羅和忽必烈

馬可•波羅在華十七年,大都是他待得最久的城市,也是他最熟悉的城市。這座國際大都市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大汗之城。馬可•波羅對中國各地的商品、物産頗為敏感,在遊記中不厭其煩地加以叙述,這大概與他的職業有關。作為受到蒙古統治者重用的威尼斯商人,他在華的身份是斡脫商人。斡脫商人就是指持有蒙古統治者頒發的牌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指有很多特權的商人。到各地經商,為蒙古統治者賺取利潤。

杭州是江南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城市。馬可•波羅多次光顧此地,馬可•波羅把杭州稱為“天城”,不遠的蘇州稱為“地城”,這不由得使人想起“天上天堂,地下蘇杭”這句古老的諺語,顯然,不通漢語的他曲解了這句諺語。 在遊記中,馬可•波羅對杭州衆多橋梁、街道、運河所構成的縱橫交錯的水陸交通,都有非常仔細的描述,也許正是杭州與其家鄉威尼斯相似的美麗,使馬可•波羅對杭州發出了由衷贊歎!

旅行家馬可·波羅:他遊記中國十七年是否真實?史料已經給出答案

杭州西湖——馬可波羅雕像

馬可•波羅雖然在中國旅居多年,但從遊記來看,他顯然不懂漢語。不過,他隻要是掌握蒙古語、波斯語或者突厥語中的任意一種,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暢通無阻,而馬可•波羅顯然具有這種能力。

作為元代江南最繁華的大都市,西湖是杭州最著名的景點,相信每一個到過此地的人都會流連忘返。

馬可•波羅來華期間,目睹了大運河建成後所帶來的奇迹,馬可•波羅曾多次沿大運河南下,遊覽運河沿岸的城市。這些城市,在他的遊記中都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在鎮江,馬可•波羅提到當地聶思脫裡派基督教的傳播情況。指出當地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蒙古大汗曾任命一位叫馬薛裡吉思(Mar Sarghis)的基督教徒為地方官,治理當地三年。 據史料記載,當地确實有過一位名叫馬薛裡吉思的人,而且他确實也是基督教徒。馬薛裡吉思是在至元十五年上任的,上任時間與馬可•波羅所記完全相符。

旅行家馬可·波羅:他遊記中國十七年是否真實?史料已經給出答案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一家久居中國,思鄉心切,多次向忽必烈提出返鄉要求,都沒有獲得準許。但機會最後還是被他們等到了。 忽必烈的侄孫,統治波斯地區的伊利汗國君主阿魯渾汗,在王妃蔔魯罕去世後,根據她的遺願,派遣三位使臣到元朝,請求迎娶一位與蔔魯罕同族的姑娘。忽必烈在蔔魯罕的同族中挑選了一位名叫闊闊真的姑娘,讓三位使臣帶回去。 馬可•波羅一家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向忽必烈提出願意護送闊闊真一行到伊利汗國。這次,忽必烈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1291年初,馬可•波羅一家從泉州港揚帆出海,從此,告别生活了十七年之久的中國。1293年,抵達伊利汗國霍爾木茲港,以後又于1295年回到闊别已久的家鄉——威尼斯。

20世紀40年代,大陸著名學者楊志玖先生在《永樂大典》所錄元代《經世大典•站赤門》中找到一份材料,講的是1290年前往伊利汗國阿魯渾汗處的三位使臣支請口糧的事情。非常有意思的是,三位使臣的名字分别為兀魯、阿必失呵、火者,與馬可•波羅遊記中提到的伊利汗國三使臣Oulatai(兀魯)、Apusca(阿必失呵)與Coja(火者)發音正好相符。這為馬可•波羅到過中國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旁證。

旅行家馬可·波羅:他遊記中國十七年是否真實?史料已經給出答案

馬可波羅遊記——英文原版

《馬可•波羅遊記》既是一部豐富多彩的東方見聞錄,又是一部長期聚訟紛纭的旅行記。即使在其生前,也有不少人對遊記的真實性産生過懷疑。

關于《馬可•波羅遊記》的真僞,争論還在繼續。但無論如何,它為當時封閉的歐洲世界打開了一扇文明的視窗。 西方有學者認為,馬可•波羅的遊記,“不是一部單純的遊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于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無數的西方人為馬可•波羅筆下的那個神秘的國度而着迷,被它的富庶所吸引,甚至紛紛踏上了追尋的道路,并是以而開啟了人類社會一個嶄新的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