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可波羅首發打破A股IPO"空窗期",釋放出怎樣的信号?

作者:格隆彙

時間很快,新"國九條"釋出已經滿月。回顧今年,政策環境發生了積極變化,資本市場由此開啟新一輪的深化改革。

在新"國九條"提出後,各交易所緊随其後釋出一系列業務規則的修訂征求意見稿,對分紅的規定做出重點安排。時間再往前到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釋出《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意見(試行)》《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等四項政策檔案,都對資本市場的企業分紅問題釋放強監管信号。

目前來看,政策效果十分顯著。一方面,2023年年度分紅的上市公司數量和金額都創下了曆史新高,多家公司加入了季度分紅的隊伍。

另一方面,IPO關于分紅等方面的規則完善告一段落,A股時隔三個月重新開機IPO稽核,馬可波羅成為在新"國九條"等出台後首家"吃螃蟹"的IPO企業。

馬可波羅首發打破A股IPO"空窗期",釋放出怎樣的信号?

根據5月10日深交所上市委公告,上市委定于5月16日2024年第9次審議會議,對馬可波羅的首發進行審議。在5月10日更新了财務資料後,馬可波羅步入了上會環節。

作為一家大型建築陶瓷制造商,馬可波羅為何能夠率先打破IPO市場長達3個月的沉寂期?

打破A股IPO"空窗期"

在這段IPO沉寂期中,每周都有公司選擇主動撤回,退出排隊的隊伍,其中不乏在分紅比例和财務名額上,明顯不符合上市門檻标準的企業。是以此次馬可波羅的出現,能夠反映出這家公司在以上方面,反而具備相當強的底氣。

此前《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意見(試行)》提出,要嚴查嚴防拟上市企業突擊"清倉式"分紅。

根據滬深交易所對此的最新指引,報告期三年累計分紅金額占同期淨利潤比例超過80%的;或者報告期三年累計分紅金額占同期淨利潤比例超過50%且累計分紅金額超過3億元,同時募集資金中補流和還貸合計比例高于20%的,将不允許其發行上市。

檢視馬可波羅最新更新的财務資料,2021年-2023年,公司營收分别為93.65億元、86.61億元、89.25億元,淨利潤分别為16.53億元、15.14億元、13.53億元。分紅方面,在2022年和2023年,馬可波羅分别進行了5億元、3.23億元的分紅。

經過計算後可以發現,馬可波羅報告期内累計淨利潤約為45.20億元,分紅金額占比為18%。這樣不難判斷,馬可波羅符合上市前分紅的相關規定,分紅舉措也不屬于突擊"清倉式"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馬可波羅主動删除了"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拟募集資金從40.18億元減少至31.58億元,把首發募集資金全力投入到和業務相關的項目之上:

江西加美陶瓷有限公司智能陶瓷家居産業園(一期)建設項目、廣東東唯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産540萬平方米特種高性能陶瓷闆材項目、江西唯美陶瓷有限公司陶瓷生産線綠色智能制造更新改造項目、廣東家美陶瓷有限公司綠色智能制造更新改造項目、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建築陶瓷生産線綠色智能制造更新改造項目、馬可波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綜合能力提升項目。

可以看到,通過上市募資,圍繞産能部署方面,馬可波羅核心在于推動建陶産業向綠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轉型更新,有着積極意義。

實際上,目前馬可波羅正處在行業發展的關鍵階段。2023年房地産行業信用風險出清接近尾聲,今年在利好政策的持續呵護下,行業開始加速築底複蘇,而相關産業鍊也将随之迎來修複。伴随着建陶行業産能出清,可以預見龍頭的市場佔有率将會進一步提升。

對于馬可波羅來說,上市募資顯得非常有必要。得益于此,馬可波羅未來在加速完成先進産能的建設之後,有望為它帶來企業規模和經營業績方面的進一步增長,鞏固自己在行業中的龍頭地位。

分紅也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

翻閱馬可波羅最新更新的财務資料,還會注意到,公司已經引用了新修訂後的上市新規第一項上市标準,這是在财務名額方面更高的上市門檻。

在新"國九條"出台之後,滬深交易所"将第一套上市标準中的最近3年累計淨利潤名額從1.5億元提升至2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名額從6000萬元提升至1億元,最近3年累計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名額從1億元提升至2億元,最近3年累計營業收入名額從10億元提升至15億元。"

也就是說,回歸公司經營本身,馬可波羅在主要業績名額、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貨币資金等多方面的表現,是比對資本市場所處發展階段的,能夠經受政策層面的檢驗。

反映在具體的分紅舉措上,一方面,馬可波羅有能力通過分紅方式,回報股東長期以來對自己的支援;另一方面,馬可波羅能夠結合業績情況做出合理分紅,避免對财務狀況和新老股東利益産生重大的不利影響。

簡單來說,馬可波羅的分紅方式能夠與業務發展、企業财務情況相比對,沒有脫離分紅"必要性"和"合理性"。

從長遠角度來看,類似這樣經營狀況相對健康、業績基本面優異的企業,在上市後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投資标的。企業通過分紅回饋股東,同樣也是向市場傳遞積極信号,即企業有足夠的盈利能力和資金實力支援公司未來發展。

去年滬深交易所同步證監會修改了完善規範運作指引,明确操作性要求,引導公司積極分紅,在交易所資訊披露評價中,向高分紅公司進一步傾斜,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回報股東。在今年新"國九條"等一系列新規之後,上市公司分紅能力及意願穩步提升,通過現金分紅回報投資者已成為市場參與各方共識。

那麼,馬可波羅以及未來其他正常IPO企業,過去已經具備現金分紅回饋股東的意識,未來上市後也大機率會保持持續分紅的态勢。而馬可波羅此前取消"募資補流",也讓投資者更聚焦于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和發展前景,進而更加關注公司本身的長期發展。

結尾

總的來說,馬可波羅的上會給沉寂許久的A股IPO市場帶來了些許"暖意"。而對投資者來說,這也給大家的投資邏輯帶來了新的思考。在政策導向以及行業景氣度的基礎上,抓住良好的基本面始終是緻勝資本市場的不變法則。

對于優質企業的IPO項目,其上市前的分紅需要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而且投資者可以對其合理的融資需求給予支援,這樣不至于"錯殺"好企業,以及埋沒它們上市後的價值。從長遠來看,這也是促使相關行業和資本市場能夠更加健康發展,最終讓投資者從中獲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