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業績下滑、客戶爆雷 IPO重新開機後首家上會企業馬可波羅能否成功“闖關”?

作者:經濟觀察報
業績下滑、客戶爆雷 IPO重新開機後首家上會企業馬可波羅能否成功“闖關”?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曉晖 時隔三個月,A股重新迎來IPO(新股上市)上會企業。

5月10日,深交所官網釋出公告,交易所上市稽核委員會定于5月16日召開上市稽核委員會審議會議,審議馬可波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馬可波羅”)首發上市申請。2024年春節以來,A股已連續三個月沒有IPO公司接受上市委的審議,上交所上一次發審會議日期為2月5日,深交所上一次發審會議日期為2月7日。随着馬可波羅公司即将接受深交所稽核,意味着交易所開始逐漸恢複IPO及再融資發行稽核。

5月14日,經濟觀察網記者緻電馬可波羅證券事務部,詢問該公司對5月16日深交所IPO過審有何期待時,從業人員回複稱,“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應收賬款15.99億元

馬可波羅是一家從事建築陶瓷業務的知名企業,主要産品為有釉磚和無釉磚,公司前身可以追溯到1992年設立的廣東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東莞企業家黃建平,本次IPO發行前,黃建平合計持有馬可波羅42.12%的股份。

馬可波羅的瓷磚産品廣泛應用于建築領域,主要客戶均為大型建材經銷商和知名房地産開發企業。公司2023年取得89.25億元營業收入,淨利潤為13.53億元。

衆所周知,由于很多房地産開發企業面臨困境,馬可波羅的應收賬款是以大大增加。在其招股書中,馬可波羅專門提示了應收賬款的風險。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末,馬可波羅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15.99億元,占期末流動資産的比例為20.45%,切應收款項主要來自房地産等工程類客戶。馬可波羅的業務模式存在銷售規模相對較大且付款周期較長的問題,大多采用應收賬款或商業票據結算。

馬可波羅的工程類客戶主要為大型房地産企業,具備一定的融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但報告期内馬可波羅部分房地産客戶出現了信用違約或逾期情形,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司現金流與經營業績。

此外,馬可波羅的這15.99億元的應收賬款,是按照賬面價值計算的,通過對壞賬準備進行計提,其2023年應收賬款的賬面餘額是26.48億元,壞賬準備為10.49億元,計提比例高達39.61%。

馬可波羅解釋稱,公司針對部分債務違約風險較高的涉房客戶的應收賬款采取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方式審慎地将壞賬損失風險考慮在内,對應收款項進行單項計提。

馬可波羅2023年單項計提的壞賬準備名單顯示,融創地産、綠地地産、時代地産、陽光城地産、卓越地産、世茂地産、藍光地産、雅居樂地産、金科地産、華夏幸福、碧桂園等十幾家知名地産企業均為馬可波羅的客戶。其中,有10家的壞賬準備計提比例達到100%,數量驚人,融創地産的賬面餘額最高,為1.51億元,壞賬準備達到1.33億元,計提比例為88.19%。

應收賬款龐大且壞賬率居高不下,是馬克波羅本次IPO無法避免的一個風險。

多家客戶爆雷,導緻訴訟纏身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顯示,2023年度,已經爆雷的恒大地産在馬可波羅的銷售收入前五名客戶中,排行第二,金額是3.99億元,恒大地産也是馬可波羅2022年和2021年銷售收入的第二大客戶。

在招股書第382頁的“關聯方轉讓債權具體金額及壞賬計提情況”中,恒大地産2021年的債權5.10億元被100%計提壞賬;融創地産2021年5168.78萬元的債權以80%計提壞賬。

衆多地産商的爆雷,導緻馬可波羅及其子公司與相關方的官司訴訟久而不決。與融創地産、陽光城地産、綠地地産、金科地産、時代地産等公司均有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訴訟至今未執行或者未宣判。據其招股書披露,未完結的1000萬元金額以上的訴訟,有13個之多。

應收賬款糾紛還給馬可波羅帶來抵債房産。

馬可波羅表示,公司報告期存在房地産客戶以房抵債情況,抵債資産金額為1.75億元,雖然公司對抵債房産積極辦理網簽備案或相關房産登記的手續,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已對其中13套抵債房産完成辦理網簽備案手續,2套已傳遞,2套已轉售,金額合計占比38.07%。招股書顯示,首創地産、中梁地産和雅居樂地産,均向馬可波羅以房抵債。

大面積的房地産客戶爆雷,同時還導緻馬可波羅最近三年淨利潤顯著下滑。

招股書中,馬可波羅同樣向投資者揭示了該風險。2021年至2023年,馬可波羅營業收入分别為93.65億元、86.61億元、89.25億元,淨利潤分别為16.53億元、15.14億元、13.53億元。馬可波羅提示,由于公司下遊房地産受宏觀經濟及政策調控影響較大,若宏觀經濟環境或公司所處的競争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可能影響公司産品價格以及經營業績的穩定性,公司營業利潤存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就建築陶瓷行業而言,該行業對房地産行業依存度高,與房地産市場呈現高度相關。

國聯證券資料指出,回顧稽核暫緩期間,截至2024年5月12日,2024年以來滬京深交易所公布終止審查的(撤回+終止注冊+稽核不通過)的企業數量達137家(上交所撤否企業46家;深交所撤否企業56家;北交所撤否企業35家),創近5年同期撤否企業數量新高,其中選擇主動撤回的企業數量達134家,僅1家企業上會被否。

東莞證券認為,目前,連停數月的發審會議重新召開,疊加近期二級市場景氣度有所提升,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望逐漸放松,證券公司投行業務有望迎來邊際改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