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天,一個老和尚攜小和尚外出遊方,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想過河,卻又不敢過。于是,老和尚主動背着女子過了河,然後把女子放

作者:書女讀書

有一天,一個老和尚攜小和尚外出遊方,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想過河,卻又不敢過。于是,老和尚主動背着女子過了河,然後把女子放下,與小和尚繼續趕路。

小和尚不禁嘀咕:師父怎麼了?怎麼敢背女子過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後還是忍不住說:“師父,你犯了戒,怎麼背了女人了?”

老和尚歎道:“我早已放下,你卻還不放下!”

所謂君子坦蕩蕩,是君子心胸開闊,氣定神閑。而小人長戚戚,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古往今來,樂觀開朗,接人待物一片赤誠之人,無人不愛。

在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中,蘇東坡到徐州上任三個月不到,因地方屬于親山近水之地,又鬧洪澇,作為地方縣令,一邊為保住城池,親自下水搶救物資,一邊為穩住人心,幾十天不回家過夜。

同時,為了盡快結束這場人與自然的戰争,他不顧生命安危,赤腳踩着泥濘跑到軍營求助。因軍營受命于朝廷指揮,地方官兵被蘇東坡的忠于職守打動,欣然同意接受并肩作戰。

在官兵百姓的齊心協力下,奮戰了四十多天之後,終于把洪水趕走,老百姓歡欣鼓舞,大家在慶祝勝利,蘇東坡卻想着要防範于未然,要建堤壩,以徹底解決洪澇災害問題,于是向朝廷請示。

在蘇東坡的努力下,徐州城外多了一條穩定的木壩,還多了一座高一百尺的建築,名叫“黃樓”,此名也給予了蘇東坡對地方的祝福,“黃”在五行中屬土,與水相克,意為防水。

蘇東坡在地方任官深得人心,不隻是親自為民辦實事,還對百姓一視同仁,甚至囚犯也不例外,在他看來,囚犯也是普通百姓,生老病死理應受到為官者的人道救助。

在那個年代,像蘇東坡這樣的太守非常難得,囚犯家屬對他感激涕零,城内百姓也堅定地擁趸他。

但,物極必反。

當他的名氣傳至皇宮,那些心懷叵測之人,早被蘇東坡“碎碎念”的文章擾得心煩,早想找機會彈劾他。

在蘇東坡再次上任湖州時,蘇東坡在謝恩奏章上的言詞,被别有用心之人從雞蛋裡挑了骨頭,說他在有意藐視朝廷,就此,要拿他進京審問。

那些當權派在火速準備“重案小組”時,蘇東坡還與家人在山水間閑聊。

當蘇東坡知道這個噩耗時,知道此次進京兇多吉少,看着一家老小梨花帶雨的,他沒有驚慌,依舊使出樂天派的性子,當場給家人編了個故事,直到夫人破涕為笑,才揮揮衣袖放心離去。

蘇東坡被捕,關進皇家監獄,曆經四十多天的審問,當權派想置他于死罪,但他有才有能,一身正氣,什麼都不怕。

當權派拿着蘇東坡之前寫的詩詞,責問他是不是對朝廷政權有不滿,某句詩詞确實暗有所指,蘇東坡都承認。

陰差陽錯,讓蘇東坡誤以為自己大難臨頭了,随即給弟弟子由寫了兩封訣别信。詩詞措辭悲慘,内容情真意切,子由看後痛哭流涕。皇帝看了這封感天地泣鬼神的信,直接就給蘇東坡的案子判得輕了些。

皇帝本來就不想置蘇東坡于死罪,每次蘇東坡在地方寫出一首詩詞來,隻要傳到皇宮,皇帝都要對着滿朝文武贊賞一番。這偏偏給圖謀不軌之徒視作了眼中釘,處處挑他的刺,陷害他于不利。

但,真金不怕火煉,人正不怕影子歪。

在仁宗皇帝在世時,看完蘇氏兩兄弟的考卷,贊不絕口,還說給自己的後代物色好了兩位愛臣。仁宗皇後對蘇東坡也稱贊有加,在臨終前還告誡神宗皇帝說:“蘇東坡遭難,完全是小人在和他作對,不要冤枉好人。”

一天夜裡,突然有個人走進監獄來,一句話也不說,往地上扔下一個小箱子作枕頭,躺上就睡了。蘇東坡以為是進來一個囚犯,什麼也不管,泰然自若地又打着鼾聲大睡了。

原來皇帝是派了一個太監到監獄裡去觀察蘇東坡,太監回奏皇帝說蘇東坡睡得沉穩,很安靜。再次證明,蘇東坡做人做事問心無愧。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從古至今,慈母育兒,總是要求孩兒要做個頂天立地,敢作敢當的好孩兒。

于人于己都大有好處,胸懷不堵不塞,舒坦,也是成大事者之光明大道。

有人在事業前途上失意,就耐不住寂寞,看别人走歪門邪道成事來得快,如若效仿,一步錯将步步錯。

不管是在仕途,還是與人相處,走正确的路,和正氣的人相處,路才不會走歪,人才不會被帶壞,永保赤子之心,正氣凜然,令人敬畏。

有一天,一個老和尚攜小和尚外出遊方,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想過河,卻又不敢過。于是,老和尚主動背着女子過了河,然後把女子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