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坤夜讀丨乾城的“春”(有聲)

亞坤夜讀丨乾城的“春”(有聲)

......(節選)

乾州的春會,就是乾州人把祈禱來年的風調雨順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情結,寄托在了“春”的意象中。這種樸素而又美好的情結,讓急性子的乾州人在嚴寒過後,等不及武陵山脈的高山大壑脫去雪白的冬裝,換上春天的衣裳,便開始自己動手,把心裡埋藏了一冬的夢想,一筆一畫、一篾一片、一絲一線地塗紮在了“春”的身上,把過去一年的苦樂和未來一年的願望盡情鋪排在了“春”的身上。那是一種敬畏,也是一種寬慰,更是一種念想。這些造型生動、裝扮喜慶、散發出藝人們美好心靈的“春”,是乾城人保留下來的文化種子,它用春的旋律喚醒了一代又一代乾城人春的夢想,給人們帶來溫暖心懷的快樂享受。

從現今手藝人傳承下來的工藝來看,乾州紮春分“紙紮”“扮春”“綁春”,且以人物造型為主,以花枝為陪襯。“紙紮”多是根據故事情節需要,用篾和紙紮成牛、龍、魚、蝦、蚌、龜、采蓮船等。“扮春”就是選民間十歲左右長相俊美、活潑可愛的童男童女,扮成神話或戲劇中的人物,俗稱“春伢兒”。扮演的多是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古典戲劇及曆史人物故事,通俗易懂,喜聞樂見,如“孫悟空大鬧天宮” “天女散花”等。“綁春”就是在特制的擡架内,将扮好的“春伢兒”連一小馬紮送上高杆擺好姿勢,再以軟布條縛牢,高低錯落有緻,按照習俗每月一台春,一年一共十二台,逢閏月十三台,每一台春講述一個故事。

“散花結彩的演春”是乾州春會活動的高潮。遊春時,跟着紙紮的魚、蝦、花燈、采蓮船、蚌殼精、笑眯羅漢之後出場的第一台彩春是質樸生動的“春牛圖”,一牧童執鞭騎牛背上吹笛,寓意“催春”。春牛的顔色根據皇曆推算出一年的天氣情況:牛頭繪紅色表示有春旱,腰繪紅色表示有夏旱,尾繪紅色表示有秋旱,全身黑色表示有水災,中間有藍色表示有風暴。牧童頭戴鬥笠表示多雨有澇,身背鬥笠表示風調雨順,鬥笠挂牛角上表示有大旱,是以農民看“春”之時最關注這台彩春的變化。随後一台台春意盎然、花枝招展的彩車依次閃亮登場,他們走街串巷,光影流動,引來四面八方的鄉親簇擁圍觀。

乾城的“春”是湘西農耕文明的縮影,它綜合運用了民間手工、繪畫技藝,以其生動的造型、鮮明的色彩、獨特的形式再現人類古老文明的發展程序。不僅讓人們得到藝術享受,而且從中還能擷取農事氣象資訊,預測一年的春景,集中展現了乾州人弘揚真善美的文化傳統,充分反映了乾州人的審美情趣和民族情操,成為世人認識、了解、研究乾州乃至湘西神秘文化的視窗。

乾城的“春”,把快樂裝入童心的愉悅,至今讓我回味無窮,50餘年了,不能忘懷。那種愉悅澆散了我許多胸中的塊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