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土情結和現代語境
看孫成新的畫
文/程大利
孫成新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的老編輯,長期的編輯生涯陶冶了畫家的心胸,也煉就了畫家一雙能識高下真僞的眼睛。他的審美取向既傳統又現代。說他傳統,是因為他把握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心儀着濃郁的鄉土情結,石獅、門畫、斑駁的老牆、水鄉的月影,這些浸透着中國人生命味道的東西在成新的心靈中紮下了根須,以至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我斷定他是喜歡平劇的,愛喝二鍋頭,當然也是喜歡看皮影戲,甚至會沉醉在社火場面中的人。對于傳統他比一般的藝術家還要敏銳得多,是以他畫面上的點滴氣息都是中國味道。但是,他又不是機械的傳統論者。他沒有過多地留心筆墨技術,特别是元以來的文人筆墨,沒有“以書法入畫法”,而是創設了一種新語境,這種語境有些時尚,有些現代。它吸收了西洋現代畫風中的構成因素和抽象語彙,強調團塊對比和色彩運用,甚至冷暖關系也在畫家的設計之中。看得出,畫家是很精心地構思和處理“天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用心去畫畫的同時仍保留激情,這是很難的。
畫家創造了一種屬于自己的形式,形成了一套很個人化的語言,并創設了一種融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于一體的語境,這是孫成新的探索指向。在人們讨論“全球化”和“本土化”問題的時候,孫成新的藝術為中國畫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應該說,這是作為一位有修養的中年國畫家的貢獻。但是,有幾千年文化積澱的中國畫還有自己的一套審美規律。“無鞍乘野馬”當是中國畫創作的最高境界,以此為标準,蒙德裡安的冷抽象運用到中國畫中是難以成功的。不以巧算取勝,但大感覺中保留“計白當黑”的規律。以最自由的狀态和形式鋪陳形象、創造境界,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國畫“書寫”的魅力當是擺在成新面前的新課題。惟願以此與成新兄共勉之。“藝海無涯”,相信作為藝術家的成新會有更輝煌的智慧結晶。
藝術家簡介
孫成新,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就職于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人民美術出版社。自八十年代起在國内外舉辦過數次大型個展,在藝術界享有盛譽。作品被國内外各界收藏。其中《胡同印象》收藏于大英博物館。《武夷山居圖》收藏于中國美術館。
作品欣賞
▍《正陽門下》59.0cmx98.0cm
▍《美人圖》100.0cmx53.0cm
▍《水鄉》70.0cmx74.0cm
▍《月下澄懷》85.0cmx55.0cm
▍《海上生明月》104.0cmx64.0cm
▍《觀自在菩薩》54.0cmx8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