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思維方法︱四個原則,八個步驟,融合不同的觀念

生活在這個世界裡,每個人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可是,我們不是獨立地居住在地球上,難免要與他人接觸,共同商讨事情。往往與他人産生分歧就是共同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雙方也許會各執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有時互不相讓。

思維方法︱四個原則,八個步驟,融合不同的觀念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如何才能在面對工作、面對生活時與他人能夠達成一緻,雙方各自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皆大歡喜呢?

我想,這是我們一生都要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将結合身邊發生的案例和個人的體會來解讀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當我們在跟同僚、家人或者生意上的夥伴探讨問題做決策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習慣性地把決策的導向偏向于對自己有利的選擇,雙方的沖突是以産生了。

是以,不論我們與誰共同決策一件事,首先雙方在決策問題前要達成四點共識:

1、 決策結果要雙赢;

2、 非原則問題可以适當地妥協;

3、 原則問題協商解決;

4、 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有了這四點作為決策的指導,等于有了處理問題的尺度和标準,能更好地衡量和解決問題。

确定了決策原則,接下來就是探讨我們如何解決分歧,更好地得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在分享方法之前,先看一個案例:

小林和小欣是夫妻,最近他們因為一件事發生了分歧,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

小林好交朋友,朋友有時來小林所在城市遊玩,小林都把朋友留在家裡住。而妻子小欣認為家是避風港,是個人最自由的地方,不容侵犯,最好不要讓外人在家裡住,如果朋友來就給朋友在酒店開房住。

小林認為讓朋友住在家裡能給自己省一些招待朋友的錢,而小欣認為朋友住在家裡侵犯了個人隐私,兩人因不同觀點産生了分歧。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首先,要解決夫妻二人的分歧必須讓雙方都達到滿意;其次,小林認為招待朋友在家裡可以省錢,這不是原則問題,讓朋友住酒店也是可以的,小林認為親戚要住在家裡,會讓自己很有面子。而小欣看重的是個人隐私和不被别人打擾自己的生活,對于小欣來說朋友住在家裡是無法容忍的。小林看重的是面子,而小欣看重的是個人生活的隐私不被他人打擾。

綜上所述,雙方在溝通和協商的過程中各退讓一步,雙方的親屬可以在家裡住,而朋友可以開酒店住。

在與他人對某件事産生分歧的時候,重要的是要先了解對方的真正訴求,有八個步驟可以化解沖突和沖突:

第一, 真實表達自己的需求。表達這件事對自己不良的感受,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想法,希望對方共同協商解決辦法。在溝通中用陳述性語言,少用指責性語言。不給對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清楚這件事給雙方帶來的影響。

第二, 雙方坦誠相見,各抒己見。把自己心裡的真實感受說出來,不隐瞞自己的感受,表達出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采用商量的口氣,進行協商。

第三, 找到沖突點進行評估。哪一方的觀點說明了對家庭帶來更大傷害的隐患,應該做出何種讓步才能平衡家庭沖突。

第四, 找到沖突點的原則問題和非原則問題。雙方各不相讓的哪個是原則性問題,哪個是非原則性問題。非原則性問題一方可以做出妥協和讓步。如果兩個人的沖突點都是原則性問題,就要考慮合并原則性問題共同實作想法,或是一方做出适當的妥協和讓步。

第五, 不了解的問題反複溝通,直到對方了解為止。可能一方在說服另一方的時候,可能另一方轉不過彎來,沒有了解對方的意思,需要反複溝通、深入剖析問題,讓另一方能夠了解對方的意圖和想法,最終達成共識。

第六, 在實踐中磨合雙方達成的共識。再好的想法需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通過行動能夠看到想法是否切合實際,哪些需要調整和改進,進而建立正确的家庭規矩或合作标準。

第七, 錯誤的一方做出改變,正确的一方進行正向引導。經過雙方的磨合和溝通,錯誤的一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糾正錯誤落實到行動中來。

第八, 互相取長補短,融合觀念。在家庭中,遵循原則,處理問題,以後再遇到事情的時候達成彼此的默契,都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再難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如果是雙方合作關系,要把原則制定成合同标準,嚴格執行,雙方共同經營,彼此誠信,把生意這塊蛋糕越做越大。

可能我們會想,這個世上最難的就是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觀念能夠很快地轉變嗎?我認為,一切改變都在于有良好的溝通,在溝通中讓對方了解你的想法,并真正了解對方的訴求,結合實際需要,合理地滿足對方的訴求。

生活的智慧是每天點點滴滴的累積彙集而成的,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能體會到生活帶給我們的酸甜苦辣,當我們足夠成熟,我們就能夠接納并融合他人的智慧為,我們才會成長得更快。

成長型人生意味着我們一生要保持成長的節奏,活到老,學到老,等到花甲百年時依然通透、豁達,還是智者。

我是不惑青蓮︱推薦看過的好書,終身讀書,終身寫作,持續成長,實作自我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