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發表于《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10月23日

目前,各種各樣的企業教育訓練越來越多。
然而,在這場風起雲湧的教育訓練熱中,到底有多少是物超所值呢?
有一次在南京講課,有位學員告訴我,他去年曾聽過多堂有關“銷售倍增”、“如何成為億萬富翁”的課程,當時現場氣氛是很熱鬧的,為配合内容,講師手舞足蹈充分調動大家情緒,搞起了俯卧撐、互相擁抱、高喊口号等動作,有的年輕人為此還熱淚盈眶,事後他回味自離開課堂後并沒學到多少東西,倒是堅持啊、激情啊之類的勵志詞語聽了不少,隻覺得腦袋空空如也。
而且,偶然的機會我通過其他管道了解講師背景後,覺得很奇怪:一個今年才27歲的年輕人,根本沒做過多長時間銷售,卻有膽量教别人如何實作銷售倍增,一個從未創過業僅賣弄賣弄嘴皮子的人卻也會給别人傳授成為億萬富翁的方法,真是開了眼界了。
那位學員曾經這樣問我:于老師,教育訓練行業是不是水很深啊?
找教育訓練師重在“絲絲入扣”
現在,由于激烈的市場競争,大多數企業都認識到市場的競争歸根到底是人的競争,是員工素質的競争,都認識到教育訓練是投資最小、回報率最大的一項投資。
知道應該投入,問題是不知道如何投入,往哪裡投入。
沒有搞清楚企業到底需要怎樣教育訓練,隻知道請人來上課,組織各類教育訓練,結果可想而知。
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熱情,員工可能不領情,許多人認為我需要的,企業不做,我不需要的你做教育訓練,反而嫌麻煩,老闆和員工都認為是花了錢沒辦好事。
現在,企業尋找教育訓練師,普遍采取的辦法是與教育訓練公司溝通或者外包給教育訓練公司,這是最快也是最省錢的一種方式之一。
但是,相對于大多數國内中小型企業而言,企業尋找營銷教育訓練師。往往是現實中需要提升或者需要解決問題等的時候,實際上教育訓練承載着“知識、技能、态度”某方面的發展,相對銷售量提升、份額提高等具體名額來講,可能對企業有其它不可比拟的重要性。
是以,不但應該多種方式來找,如同“大海撈針”還得講究原則“絲絲入扣”。
例如,首先是确定本行業還是一些在某些方面有建樹的實戰型職業經理人演化的講師,這就是一個困惑企業教育訓練部門的普遍問題。
如果是行業需要,行業的營銷能力不強,需要開拓與突破行業的營銷能力限制,那麼,選取一些既有多年豐富經驗,又一直在進行總結,同時又形成自己的營銷體系的真正實戰型人士做營銷教育訓練師是最合适的。
他們能給企業以最有沖擊力、最有效的借鑒與啟示,能使企業獲得競争對手沒有的核心能力,有可能形成核心競争力。
實戰背景最重要
我認為,作為一名真正對企業有幫助的教育訓練講師除了熟悉企業戰略品牌塑造與管理的理論架構及企業戰略制訂流程外,還應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
因為隻有擁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才能對國内外在品牌塑造與管理上典型的成功與失敗的企業案例的背景與解決過程有清晰的脈絡和解析,使員工對企業大背景、出現某個問題時的小背景、再到思維過程、競争環境,以及解決之道提煉辦法沿着一條清晰的思路去發現和擷取過程中的知識,進而從理論和具體案例上發散開來,對學員進行“舉一反三”的引導。
還有無論是面對中層還是高層學員,授課及演講風格都應當是輕松、活潑和略帶幽默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須知,自從離開課堂後,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在不斷的“動”中生存,枯燥的靜坐會使得大家非常痛苦和乏味。
一個合格的教育訓練師應該是一位具有豐富營銷實戰經驗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出身學府,而甚至連“一根針都沒有親身賣過的人”,
隻有自身本來就具有豐富的營銷實戰經驗,才能使得自己的教育訓練引發大家的共鳴,須知所有參訓的學員都是市場實踐者,千萬不要将教育訓練變成理論的叙述,脫離了實戰的教育訓練隻能是空談,莫要讓一道美味的餡餅大餐淪為緻命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