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作者:子牙童趣微觀視角

說起中國的農村教育,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是落後,但依然有不少人願意将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農村未能接受優質教育的孩子們。

但誰又能想到一個外國人能夠對中國農村教育“情有獨鐘”長達18年呢?有人說他是為了博眼球,也有人說他是為了掙錢。

在飽受诟病的同時他默默付出,多年堅持支教,卻從不收取一分錢的工資,他就是感動中國的“洋老師”盧安克。

微觀人物故事,立志激勵最為上進的責任青年。本期子牙童趣微觀視角,為你講述盧安克的故事。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德國富裕家庭出身

他1968年出生在德國漢堡的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農場主,他還有一個雙胞胎哥哥。

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他不僅享受到了家人的無限寵愛,從小還能夠在廣闊的農場裡盡情玩耍。

德國的教育方式和中國也是截然不同的,德國人更講究素質教育,鼓勵孩子們通過實踐來擷取知識。

學習好不好不能成為衡量一個孩子的标準,是以從小散漫的他相比學習,更願意跟着父親去農場裡務農,學習各種農具的使用方法。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叛逆孩子

但正是放養式的教育讓他變得“放蕩不羁”,尤其是上了中學之後更加叛逆,他的家長幾乎成了老師辦公室裡的熟客。

有一次更是直接離家出走,賭氣的他為了脫離家庭直接去帆船廠當了一名學徒。

原以為他嘗了社會的苦會想要回家上學,沒想到他在帆船廠學東西也快,後來做出的帆船設計還得了獎,父母這才發現自己這個叛逆的兒子不一般。

從帆船廠回家的他完成了自己的學業,但父母認為他的性格太過沖動,還需要磨一磨,于是又送他去當了一年兵。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考上名校

就在身邊的親戚朋友都以為他要回自家的農場幫忙時,他再一次帶給大家驚喜,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漢堡美術學院。

誰能想到當年逃學不學無術的他能夠考上德國知名的藝術院校呢?

雖然他的性格早已變得沉穩許多,但依然熱愛冒險、嘗試各種新的事物,他去過美國,去過英國,也去過非洲。

他用一部相機記載了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但這些地方都沒能讓這個“浪子”停留。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直到1990年的夏天,他來到了中國,先去了南京,後來又去了廣西,中國的美食和風土人情讓他流連忘返。

志願支教中國農村

此時的他隻看到了中國大城市的繁華和熱鬧,卻從未去到過中國破落的小山村,懷着繼續探索中國的熱情他報名了志願支教活動。

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農村,郁郁蔥蔥的山林,各種鳥和蟲在山林裡叽叽喳喳地叫着,村民們拿出自家舍不得吃的肉來招待這群支教的老師們。

在這裡他學會了吃野菜,将農家風味給嘗了個遍,在對這裡感到新奇的同時,他也發現了這裡的貧窮。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學校基本上都是平房,屋頂也都是用稻草搭建的,桌椅也都是坑坑窪窪,就連書籍都是上一級的孩子用完了再給下一級的孩子繼續使用。

一個老師幾乎要帶所有課程,支教老師的來臨無疑是分擔了村子裡老師緊缺的壓力。

可是支教日期一到,他們這些支教老師都要啟程回家了,農村老師緊缺的局面依然沒有得到改變。

村子裡雖然沒有很好的物質條件,但盧安克卻被孩子們的善良和淳樸所打動,相比畢業之後進入社會爾虞我詐,他更希望以後能和這群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他已經有了留在這裡的想法了,可是他現在隻是個學生還要回學校完成學業,于是他離開了這個小村子回到了德國繼續讀書。

本以為中國農村支教的經曆将會隻是他生命中的昙花一現,回到德國的他也會将之前想要留在中國農村支教的想法抛到腦後。

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大學不僅選修了漢語,還關注着中國的各種新聞,一畢業他就向父母說出自己想要前往中國支教的想法。

得到家人支援的他趕往了中國農村,開啟了自己的支教道路。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與傳統教育的差別

但他的一腔熱血并沒有受到當地人的歡迎,一方面是因為他沒有教師資格證,即使是在農村當老師門檻也是很高的,他的到來直接就被村長拒之門外。

另外一個方面因他是個外國人,農村的老人對外國人的抵觸情緒是很高的,這個德國小夥子一開始并不受老人的待見。

但為了留在這裡,盧安克主動要求不要一分錢的工資,隻要能有口飯吃,有地方住就行。

奈何村裡老師緊缺,孩子們又很喜歡這個金發碧眼的德國人,盧安克就這樣留了下來。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他并沒有入鄉随俗沿襲中國的教育方式,而是堅持所謂的華德福教育理念,堅持讓學生們自主發展。

但大山裡的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就是讀書,他這樣的教育方法并沒有讓學生的成績有所提升,唯一提升的就是孩子們能夠說上一口标準且流利的英語。

但還是引起了不少家長的不滿,在家長的強烈要求下盧安克被迫辭職,離開了這裡。

本以為這次離開将是永遠的離開,沒想過他又回到了這裡,他放心不下這裡的孩子,于是他創辦了自己的學校,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有個前提就是不能保證孩子的成績。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不少沒錢上學的孩子都來他這裡學習,他帶着孩子們體驗各種從未嘗試過的事情。

比如村裡的路太過崎岖,尤其是下雨天更是不好走。因為沒錢修路,他就主動帶着學生學習如何修路。

村裡買不到課外書籍,他就專門為孩子們寫了一本小說《和平劍》。

不僅讓他們學習小說人物的優秀品質,還鼓勵他們出演書中的角色,可以說是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确的人生觀。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一轉眼十年,他将無數個孩子送出了大山,外國人在中國支教的故事也逐漸傳開。

在2006年他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但他卻直接拒絕了這項榮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中國感動了他

原來在他心裡,是中國感動了他。

經過和村民長時間的朝夕相處,看到他不求回報地教育着孩子,不少村民對他的印象也改變了不少,從最初的“洋鬼子”到現在尊敬地稱他為“洋老師”。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除此之外,因為他不收學費,甚至孩子們的有些花費還需要盧安克倒貼錢,讓不少村民都不好意思。

原先他都是在村長家吃飯的,之後隔三差五的就有各種學生家長邀請他去家裡吃飯,後來直接就是每天都有家長“搶”他去家裡吃飯,這大概就是所謂甜蜜的負擔吧。

為了公平起見,盧安克直接排了表,一天一家輪流着來,就這樣他和這裡的村民們融為一體,成了一家人。

但這樣其樂融融的場景在外人眼中卻是格外的“刺眼”,不少媒體為了蹭熱度前來采訪他,都被一一回絕。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外界壓力

一些被拒絕的無良媒體直接在網絡上抹黑他,說他耍大牌,支教隻是為了火,導緻一些網友紛紛在網上指責他。

這将一向低調的盧安克推上了風口浪尖,也将他的生活暴露在了大衆的面前。

後來在2010年被迫離開中國回到自己的家鄉,但是由于放心不下孩子們又再次來到中國。

然而迫于種種壓力再次離開中國,再也沒有來中國支教了,大概是外界給予的壓力讓他筋疲力盡,無力再支教吧。

洋老師盧安克:異國他鄉孤身支教18年,他感動中國後又為何離開?

回到德國的他了無音訊,不知是否還在從事自己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不管怎樣都感謝他作為一個外國人對中國支教事業所做出的無私奉獻,衷心地希望他一切都好。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贊并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