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甲醫院招聘醫生博士起步,24歲的實習醫生:需要6年,但不後悔

作者:健康界

李毅,首都醫科大學在讀,剛過了24歲生日。

迎面走來時,可以明顯察覺到這個年輕人隐藏不了的疲憊。經過簡單寒暄後,他又馬上多出了一絲羞澀。

.

「最近北京下雪,滑倒造成骨折的病人突然增多,工作量更多了。」李毅終于擠出了一個笑容。

和大多數學醫的學生一樣,李毅即将進入規培階段。未來他需要在33個月的時間内,完成北京某大三甲醫院外科各科室的輪轉。

在這個階段,李毅每月隻能領取2400元補貼,由學校和實習醫院共同發放。

由于他上級醫生的手術和接診病人數量很大,是以他的實習生涯并不輕松。

剛剛交談了半個多小時,李毅就被緊急召回了手術室。他的任務是協助上級醫生完成一個小型手術的助理工作。

匆忙離開,隻喝了一口的咖啡都沒有顧上帶走。

不能返鄉的春節

這些實習醫生的工作量,完全取決于他們所在科室和上級醫生。

一些冷門科室,如内科、皮膚科還算清閑。不過,李毅所在的骨科,在他們眼中被視作「熱門」科室,工作自然比較繁重,有時周六、日也會被臨時叫來應付急診。

工作時長也不固定,一般從早上8點開始,最早到晚上6、7點結束工作,加班到夜裡兩點也都是家常便飯。

不過,在随後談到剛過去的這個春節時,這個勉強的笑容也轉瞬即逝了。

由于疫情的緣故,實習醫生回家需要經過三層審批,學校、科室主任和醫院。

前兩天,李毅所在的醫院明确告知:所有實習醫生不允許回家。

「其實學校審批不嚴,但由于是高危人群,主要是科室主任不會準許我們回家的。」李毅說。

還好,李毅出生在北京,父母都在北京工作。但其他實習醫生,就不那麼幸運了,春節不僅不能與家人團聚,還要留在醫院繼續工作。

不後悔的選擇

當一名外科醫生,是李毅從上學起就有的夢想,聯考前就已将第一志願鎖定在了「醫學院」。

不過,在拿到650分的成績單後,李毅不得不将北京大學醫學院改為了首都醫科大學。

「就是單純的感興趣,外科醫生需要工匠精神。」這是李毅對于自己夢想的诠釋。

三甲醫院招聘醫生博士起步,24歲的實習醫生:需要6年,但不後悔

來源:圖蟲創意

當年的很多同學都已經開始工作,那些考入金融專業的,甚至已經獲得了一份體面且收入很高的工作。

但李毅還需要完成三年的研究所學生學業,畢業後才能拿滿從業資格。

而如果未來想要進入三甲醫院工作,還要再讀3年博士。

這意味着,李毅還需要6年才能成為一名「正式」醫生。目前,他最多隻能在一些小手術上,以「醫助」的身份出現在手術室中。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29歲才能正式進入編制,這中間或許早已被同齡人拉開了差距。

「偶爾也想過放棄,但事已至此,還是需要堅持下去。」李毅說,「從來沒有後悔過選擇醫生這個職業。」

「考博」是唯一的規劃

在實習醫院裡,他更多的是要時刻掌握病房裡病人的具體情況,并根據病情,與各科室醫生進行對接,同時還要應付很多的文書工作。

盡管能力已經可以基本勝任,但李毅仍然沒有自主診斷和進行手術的權利,所有病人情況都需要彙報,由上級醫生來決定治療方案。

對于未來,李毅并沒有規劃。不過,他清楚的知道,6年後将要面對的将是多麼嚴峻的就業形勢。

三甲醫院招聘醫生博士起步,24歲的實習醫生:需要6年,但不後悔

春節期間,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最新一批拟聘從業人員名單公布,均為博士學位。在拟聘的15人中,除了4人來自本校,其次是北京大學醫學部3人,日本大分大學2人,首都醫科大學2人,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各1人。

此次拟聘人員來自「雙一流」高校的有7人,海歸2人,尤其是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和北大醫學部。2020複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中,河北無一家醫院上榜,在華北地區排行榜上,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上榜,排名第12名,也是河北唯一上榜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沒上榜。

「還是想留在三甲醫院裡,但這類醫院要求太高。博士學位僅僅是基礎,還要最好發表過權威性的論文。現在二甲醫院的要求也很高,很多也強調必須是博士學位。」李毅無奈的說,「估計未來工作會很難找,博士太多了!」

「隻能繼續學習,先考上博士再說。」這是他目前最清晰的規劃路徑。

對于科室的選擇,實習醫生這個群體早已在心裡分出了「三六九等」。

骨科、普外都是臨床類實習醫生心中首選的熱門科室,但同時也是競争最為激烈的。其次是工作輕松、醫患糾紛少、患者滿意度高的科室,比如皮膚科、整形科等。

不過,由于醫學領域更細緻的學科劃分,即使是輕松、熱門的科室,專業不對口,也很難進入。

沒人知道的名字

2022年1月,李毅發了一張照片在他的朋友圈,照片中他舉着的一面錦旗上,有他的名字。

盡管被排在了最後一位,但他依然笑得很燦爛。

「送錦旗的患者也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可能大家比較聊得來。」李毅馬上解釋道,「錦旗都是送給上級醫生的,一般上面都沒有我的名字,因為患者根本不知道我是誰。」

這些被遺忘在角落裡的實習醫生,實際上付出的工作量與上級醫生相差無幾,但患者幾乎「永遠」也不會主動問起他們的名字。

失落、缺乏成就感,可能會伴随大多數實習醫生五、六年的光景。

「沒有自豪的事,但更容易受到打擊,有時心情會很低落。」這是李毅對于自己實習階段的評價。

尤其在醫患關系中,實習醫生一直都是弱勢群體。

年輕,是最容易被患者針對的一個理由。

三甲醫院招聘醫生博士起步,24歲的實習醫生:需要6年,但不後悔

「實習過程中,會受到很多的委屈。明明自己盡心盡力,但有時候仍然不被了解。」李毅說。

由于疫情,很多患者家屬不能進院陪同,這就導緻患者在治療的全部過程中,都需要自己與院方溝通,有的家屬甚至不知道患者已經完成了手術。

這種特殊時期的資訊不對稱,會大大提高糾紛的機率。

實習醫生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患者與家屬間、在上級醫生與各科室醫生間徘徊,其中滋味或許外人很難感同身受。

此外,即使參與了手術過程,但也沒有管道能夠掌握患者愈後的情況,到底病人恢複的如何,無從知曉。

無法從工作中擷取成就感,還要不斷的重複枯燥的病房文書工作,對李毅這樣的年輕人,似乎過于苛刻了。

走一步看一步

不過,在實習過程中,确實可以獲得在學校無法得到的經驗。

「在實際臨床中,和學校裡完全不一樣。前者更注意細節,書本會告訴你什麼病可以用什麼藥,但不會告訴你怎麼用。書裡還會介紹手術的步驟,但對細節的把握上,是完全不能從書本裡獲得的。」李毅說。

但是,這并不足以讓實習醫生徹底完成從校園到社會的脫變。

「在學校時,對醫生這個職業有着無限的遐想。但真正從業後,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李毅停頓了三秒,「現在已經完全沒有了幻想。」

在實習之前,這個年輕人将收入、醫患關系、社會地位想象成了一副美好的畫面。

如今,搞科研、處理複雜醫患關系、繁重的文書工作,沖淡了一心隻想做手術、給患者治病的初衷。

「未來隻能走一步看一步。」這是李毅當下最真實的想法。

李毅的同學們,同樣處于這樣的糾結中。回到學校寝室,室友們除了讨論自己最近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外。還會互相吐槽各自實習醫院中那些令人費解的流程、人際關系。

對于未來,不知他們何時開始的迷茫。

據李毅透露,目前在首都醫科大學裡,籍貫是北京的同學居多,但那些非京籍的同學,大部分可能會在畢業後選擇回家鄉就業。

生活成本高、沒親人、沒關系,讓他們感覺到了太大的壓力,回家就業,可能競争力更強。

「未來首選當然是骨科,換科室也能接受。實在不行,離開北京,去别的城市。」李毅說,「全國各地的博士都來北京,競争太激烈!」

内卷已侵入到了實習醫生的群體中,他們還将在夢想與現實、留下與離開中,掙紮很多年。

(文中李毅為化名)

來源|健康界

撰文|隔壁老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