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企,“失意”在春天

新能源車企,“失意”在春天

撰文/疏狂

來源/中國産業經濟資訊網新經濟頻道聯合趣識财經出品

2月7日,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曬出了年後首份成績單。公告顯示,比亞迪2022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93168輛,同比增長361.73%。

在此之前,一衆造車新勢力也紛紛公布了首月傳遞量。資料顯示,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哪吒汽車1月傳遞量分别為12268輛、12922輛、11009輛,同比分别增長128%、115%、402%。

與動辄數倍增長相比,蔚來汽車則要遜色不少。1月傳遞9652輛,同比增長33.6%,這一資料也讓蔚來增速墊底行業。

但瑕不掩瑜,年後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強勁,也讓資本市場迎來了久違上揚。

股民大虧,縮水三成

截至2月7日收盤,比亞迪大漲7.76%,長城汽車收漲2.85%,一掃節前頹勢。

在海外市場,由于沒有春節“耽擱”,造車新勢力先一步反彈。2月4日,小鵬汽車、理想汽車股價分别大漲11、12個百分點。

但對一衆投資人來說,這樣的反彈還遠遠不夠。資深股民王也言道,“自己60元時買入長城汽車,才兩個多月,已經縮水3成。”實際上,諸如王也般在造車新勢力上折戟的股民,不在少數。

另一位新能源汽車投資人楊非給趣識财經算過一筆賬,在11月後的三個月裡,比亞迪股價下跌了30%,小鵬汽車與理想汽車也下跌了30%,蔚來跌幅更是超40%。而這都不是最慘的,長城汽車股價更是幾近腰斬,三個月下跌48%。

于是,上半年因新能源賺的盤滿缽滿的一衆股民,臨近年終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較理性的股民周岩直言,疫情這幾年新能源汽車算是為數不多的好賽道,隻因前期股價漲了太多,回調再正常不過。好在自己見好就收,算是逃過一劫。

隻是如周岩這般幸運之人,畢竟少數。突如其來的腰斬,讓不少股民隻能持股過年。

從行業來看,前期新能源車企股價幾輪大漲,透支了未來增長潛力,或是本輪調整的關鍵因素。除此之外,缺芯也是另一重要因素。

以蔚來為例,受晶片等零部件供應短缺、停工改造等因素影響,其10月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當月3667輛新車傳遞量創了新低。其他諸如造車勢力,或多或少亦受此缺芯影響,表現不一。

不過,好在2022年1月,一衆車企表現尚可,但這也是隻是“尚可”而已。如下所示,趣識财經統計了幾家頭部車企銷量,單就增速而言,除蔚來增速較慢外,比亞迪、理想、小鵬依舊維持了三位數的高增長。

新能源車企,“失意”在春天

▲ 頭部新能源品牌銷量(資訊整合自乘聯會及公告)

如若換個角度,如果較一月增速與2021年全年增速相比,則隻有比亞迪跑赢“大盤”。無論是小鵬理想還是蔚來都遠遠低于去年全年增速。

後院起火,各有煩惱

跳出股民的視角,盡管占據新能源的康莊大道,但各大車企卻各有煩惱。

以比亞迪為例,盡管在國内新能源車企中,其已是名副其實的一哥地位,但增收不增利一直困擾着它。2021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營收1452億元,但歸母淨利潤隻有24.43億元(同比下滑28%)。

緣何如此?除企業自身因素外,新能源汽車産業鍊成本過高是重要因素,這其中又以上遊锂電池原材料锂礦石為最。據行業測算,在電動汽車中,锂電成本占比最大,約占40%上下。

而當下锂電成本卻居高不下,并有持續上漲之勢。相關資料顯示,進入2月碳酸锂現貨價格漲至35萬元/噸,一年前價格為7萬元/噸,短短一年漲幅超4倍。氫氧化锂現貨價格更是不遑多讓,現貨27萬元/噸,一年前其價格隻有6萬元/噸。

據2月8日上海鋼聯釋出資料顯示,今日部分锂電材料報價再度上漲,碳酸锂漲14000元/噸,均價報38萬元/噸,氫氧化锂再漲10500-11500元/噸。

除卻原材料成本壓縮利潤外,屢屢涉嫌“欺詐消費者”也讓新能源車企焦頭爛額。

2021年12月6日,央視财經報道了長城旗下歐拉好貓“車機系統晶片與宣傳不符”,此後這一事件登上熱搜。

據悉,多位歐拉好貓車主投訴稱,該車并沒有搭載品牌方宣稱的高通八核車載晶片,實際使用的仍是2016年生産的英特爾晶片。這導緻車機反應速度慢,運作卡頓,且部分主流App無法安裝。

而據品牌方回應,“目前正銷售的歐拉好貓車型确實未配置高通八核晶片,這一配置在未來的車型上搭載。”對此,部分歐拉車主聯名上書,提出了“更換晶片,給予補償以及終身質保”以及”不更換晶片則無條件退車+50%現金賠償”等諸多方案,至此這一事已是沸沸揚揚。

另據車質網平台資料顯示,自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歐拉好貓連續三個月位列新能源車型投訴榜首位,其累計投訴量1694條,比身後五家車企累計投訴量還要多。想來,這與“換芯門”事件脫不了幹系。

新能源車企,“失意”在春天

其實,深陷維權之路的不止長城汽車一家。

此前,新款理想ONE也因更新60餘項新功能,售價卻隻上調1萬元,引來老車主維權。在老款理想ONE的車主,車剛到手就“貶值”了,關鍵是此前提車時還得到銷售承諾“近期不會有改款;沒有接到新車即将發行的通知”。

如果說理想與長城汽車,還是陷入使用者的甜蜜煩惱中,那蔚來則是幹脆“一蹶不振”。

2021年初,蔚來豪言“年銷10萬輛”。可惜事與願違,非但這一小目标木有實作,自三季度以來,傳遞量更是持續低迷:7月失去新勢力傳遞量頭把交椅,10月就暴跌6成以上,隻傳遞3000多輛,全年傳遞量被小鵬超越,且與理想的差距越來越小。今年1月傳遞量增速33%,在增速上遠不及小鵬與理想的三位數增長,且絕對量上也低于小鵬與理想。

據知情人分析,蔚來銷量走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則蔚來此前多布局高端車型,而多說消費者當下更青睐于中低端車型,于市場不太貼切,而中端新車型又千呼萬喚始不出來。二者,晶片短缺也讓蔚來生産在生産端,捉襟見肘。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結語

應了那句,新能源車企,“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進入2022年,上遊原材料成本依然高企,對企業利潤壓縮之勢還将持續。此外,缺芯仍是常态,這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産能端。與其它行業相比,車企規模效益更加明顯,上不了量便賺不了錢。

而即将出爐的年度業績快報,或是個不小的試金石。據長城汽車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營收1363億元,同比增31.95%,歸母淨利67.8億,同比增26.4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