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血管病冬季高發,警惕這個發病征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張誠斌 彭逢美

冷空氣持續發威。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趙益業主任醫師提醒,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無論是家中有老人的市民,還是工作壓力大的人群,除了防寒保暖,還應特别注意防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發病征兆:胸悶、有壓迫感

“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病高發時間段,這一點在老年人身上更加明顯。”趙益業提醒,家有老人,應特别注意心血管病的發病征兆——當心血管病發病時,通常表現為血壓異常波動和痙攣,患者會出現胸悶,有難以形容的壓迫感。這些症狀如果在5—15分鐘内不能緩解,則屬于心血管病的急性發作,應馬上就醫。

心血管病冬季高發,警惕這個發病征兆!

圖/視覺中國資料圖

為何心血管病冬季高發?

趙益業解釋,心血管病在冬季高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寒冷且驟寒驟暖。在低溫情況下,血管會收縮,容易引起心髒等重要髒器缺血缺氧,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而且冬季晝夜溫差大,人體的神經系統和内分泌系統功能容易出現紊亂,增加誘發急性病症的可能性。

2.血壓波動大。冬季激素水準的變化、室内外溫度的變化等,容易造成血壓波動,尤其是老年人,血壓的來回波動會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和發展,容易造成心絞痛或腦血管的問題。

3.霧霾影響。冬季空氣污染相對多發,PM2.5等污染物會加快心率,升高血壓,激發血管發炎反應,導緻血液處于高凝狀态進而引發心髒病。另外霧霾天氣氣壓低,空氣中氧濃度也低,高血壓、冠心病、心衰等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易缺氧。

4.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節,呼吸道感染發生率上升。感染後,肺組織的氧交換能力降低,心髒負擔增加,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現。

5.運動減少。由于天氣寒冷,市民戶外活動減少,更多地在室内娛樂,年輕人可能更多地上網玩遊戲,還有堅守在辦公室工作的人群,通常都會久坐不動,再加上氣溫低,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流緩慢,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6.飲食不當。春節前後,市民往往容易攝入更多高脂肪飲食,引起肥胖,血壓和膽固醇水準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可能性。

這些人群要特别警惕!

趙益業提醒以下這些人群應尤其要注意防範心血管病。

1.患有高血壓。據估計,全國有血壓正常高值人數約為4.35億。長期高血壓可使腦動脈血管壁增厚或變硬,管壁變細。當血壓驟升時,腦血管容易破裂發生腦出血;或高血壓加快動脈硬化過程,動脈内皮細胞液受到損傷,血小闆易在傷處聚集,又容易形成腦血壓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2.長期吸煙。資料顯示,吸煙者心血管病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得多,蛛網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因為煙堿可促使血漿中的腎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闆聚集和内皮細胞收縮,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3. 熬夜壓力大,吃動不平衡。深夜EMO(情緒低落)、情緒不穩定、習慣熬夜玩遊戲、刷視訊是許多年輕人的常态;生活節奏緊張,家庭、事業讓中青年人的壓力也不斷增大。

同時,冬天過量飲酒、攝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運動,導緻人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血液流速會減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腦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時調理,将會引發冠心病、高血壓、腦血栓、脂肪肝等心腦血管疾病。

4. 長期暴露于空氣污染環境中。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明,室外空氣污染物濃度升高與心血管病死亡及發病增加存在顯著關聯。總懸浮顆粒物(TSP)、SO2、NOx和PM2.5顯著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風險。

此外,血脂異常、糖尿病、慢性腎髒病、代謝綜合征、睡眠障礙患者也應提高警惕。

冬季安全Tips:

趙益業提醒大家,心血管病患者在冬季特别要做好以下幾點:

1.規範用藥。嚴格遵醫囑用藥。

2.注意保暖。

3.科學運動。老年人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睡醒時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一會兒。由于清晨人的血小闆容易聚集,血壓容易升高,心跳增快,激素水準旺盛,容易導緻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是以心血管病患者不宜晨練,冬季要等到太陽升起來之後再去運動。

4.合理膳食。低鹽低脂飲食,每天食鹽量(包括醬油)要減至5克左右,老年人七成飽即可。老人對口渴反應遲純,容易缺水又不易覺察,是以早起可緩慢飲溫開水500毫升,一日三餐外多飲些水,有助于使血液稀釋,減低血栓形成的幾率。多食用含膳食纖維充足的食物。

5.嚴重霧霾天時注意做好防護措施。

6. 心态平和。情緒波動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要保持開朗、情緒穩定且安定,不生氣,少激動,保持正能量。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崔文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