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精讀媽: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是借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的獨立個體,隻有在父母平等和尊重的教育中長大,他們才會擁有獨立自主而又平和快樂的人生。

作者:小小韋(爸媽精讀作者)

前晚在菜市買菜,聽到一位爸爸和兒子說:

“之前你答應爸爸說跑十圈操場,剛才你沒有跑夠十圈,你卻告訴爸爸完成了,你這樣做是不誠實守信的行為!”

兒子聽得爸爸批評後,真心地和爸爸道歉,說是下次不會了。

而這位爸爸也滿意地笑了,繼續選菜。

一會,這對父子就選好了幾樣菜,并叫老闆算了賬,付了款。

付款後,他們轉身剛離開幾米,爸爸發現一堆菜裡面的一袋牛肉丸沒有付錢。

但是這位爸爸沒有想着趕緊回頭把錢補上了,反而沾沾自喜的對兒子說,“撿了個大便宜”。

而且,爸爸還叫兒子快點走,要不等下老闆發現了,追上來要錢了。

這位爸爸一邊叫兒子要誠實守信,一邊自己又不誠實守信。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雙标父母。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确實,雙标在家庭教育中很常見,很多家庭裡都存在雙重标準,隻不過我們父母不願意承認罷了。

比如父母叫孩子不要睡懶覺堅持打籃球,但是自己開了健身卡快一年都沒去幾次。

又比如父母自己不吃芹菜,但是又買來煮給孩子吃,說是維生素多。

再比如父母叫孩子上課要認真,自己上班卻是玩手機上網無心工作。

你說,孩子遇到這樣的父母,擁有這樣的家庭是什麼感覺?

就是你很想逃,卻又逃不掉,身邊是你最親近的人,也是給你帶來痛苦的人。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不要對孩子雙标

有這麼一則寓言故事。

猴子“猛可”撿到一塊手表,知道了确切的時間,規劃猴群的作息時間,随後當上了猴王。

“猛可”又撿到了第二、第三塊表,但是每塊表的時間訓示都不相同,它掌握不了準确的時間,猴群的作息時間也亂了,最後猴王的位置被取消了。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就是指一個人佩戴着很多手表,但是每一個手表的時間不一樣,是以佩戴者不能知道準确的時間。

而父母的雙标就是手表效應,也就是父母用雙重的标準去對待孩子。

記得同僚小歡說過,她父母是在部隊工作的,什麼都是他們說了算。

有一次小歡回到家,沒有換鞋,第一時間跑去和媽媽說“我回來了”,但是卻被媽媽批評說不講衛生,不換鞋,弄髒了地闆。

批評完,她媽媽從廚房走去陽台淋花,也沒有換陽台的拖鞋,花盤地下泥土随着淋花的水沾到了媽媽的鞋子,還印得客廳一個個鞋印。

類似這樣雙标的場景不止一次了,但她不敢反駁,憋着氣,進了自己的房間,連續幾天沒有和媽媽說話。

心理研究表明,父母的雙标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容易産生委屈心理,不信任父母,久而久之就産生逆反心理,甚至以激烈而極端的行為來對抗父母。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這樣還會惡性循環,孩子學上父母的“雙标”行為,也變得“雙标”,以至于最後難以完成自己的目标,還會引起他人反感,交不到朋友。

而且,做“雙标”的父母,對孩子所有的管教都失去效果,還沒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在教育中,父母一定要牢記“手表定律”的啟示,拒絕對孩子“雙标”,讓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拒絕雙标,父母應該怎麼做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人的全面發展取決于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于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環境。”

是以為了不耽誤孩子的發展,父母要學着拒絕雙标,以下三招不妨試試。

首先,放下父母的架子。

每次父母做出雙标行為,其實就是端着一副“我是你爸媽”、“我生你的,你就要聽我的”的架勢來要求孩子。

德國心理學家黑爾加·吉爾特勒曾這樣告誡父母:“如果您放棄權力,放棄您的優越感,那麼您得到孩子信任和尊敬的機會就更大。”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他們畢竟也是人,也希望父母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隻是長輩,更不希望父母擺出一副長者姿态動辄訓人。

人,不論年齡大小,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都是渴望着大家思想和感情上平等的

交流。

要想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父母不妨放下父母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交流,進而獲得孩子的信任、尊重。

其次,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先做到。

近日,一對母子打點滴的視訊,讓我印象深刻。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在醫院的打點滴處,一位媽媽和兒子同時打點滴,作為教師的媽媽在認真批改試卷,兒子則認真完成自己的作業。

媽媽要求兒子努力讀書,哪怕生病了,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帶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媽媽自身作則的帶領下,兒子在病痛前,也沒有受到影響,抓緊時間認真完成作業。

原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寄語學生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崇拜的對象,是以在孩子心中,父母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甚至父母所有的行為都是正确的。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孩子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裡,是以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然後,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标準中。

去年上網課時,小外甥的班主任問大家每天在家幾點起床。

印象最深的是他班上一個同學每天堅持6::30起床,起床後都要和父親去跑步。

試想一下,如果父母睡到8點、9點,卻讓孩子6:30出去跑步,你覺得可能嗎?

把“自己”和“孩子”差別對待,會讓孩子覺得“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久而久之,父母的威信全無。

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勳先生曾經說過:“在孩子的頭頂,有父母情緒和行為的接收器。”

意思就是孩子在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前提下,都會去模仿自己父母的行為,也可以解釋為父母的情緒和行為影響着孩子。

是以,父母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标準中,不要面對自己有一套原則,面對孩子卻有另一套原則。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多點平等和尊重,讓孩子快樂成長

上周末去摘草莓,看到一位媽媽提醒女兒說:“草莓沒有洗,也沒有過稱給錢,你不要吃哦。”

這位小女孩眼饞地盯着一個個剛摘來的草莓躺在籃子裡。

可是這位媽媽一轉身,卻将一個碩紅的大草莓放到嘴裡,還開心地旁邊的朋友說:“試試看甜不甜,甜的話就多摘一點帶回家。”

這位媽媽當衆“變卦”,讓小女孩無所适從,最後委屈地哭了,好好的一場親子遊玩就泡湯了。

父母可以是領路人,站在孩子人生分岔路中亮起明燈,為其照亮方向。

但是,父母絕不能在領路的途中頻頻雙标,更不能做孩子人生的主宰。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是借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的獨立個體,隻有在父母平等和尊重的教育中長大,他們才會擁有獨立自主而又平和快樂的人生。

也隻有孩子在你這裡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将來,他才有可能把這種尊重傳遞給他周圍的人,包括做父母的你。

父母請注意:你的“雙标”,可能會毀了孩子

作者簡介:小小韋,爸媽精讀專欄作者,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