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明起源 論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

文明起源 論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

文明起源 論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

文明起源 論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 20大台基南護牆47号石雕南側面

石峁遺址位于陝西榆林神木市(縣級市)高家堡鎮,地處黃土高原北端的黃河西岸,毛烏素沙漠東南緣。碳十四系列測年及考古學系列證據表明,石峁城址初建于公元前2300年前後,廢棄于公元前1800年前後,面積達400萬平方米以上,是中國已知規模最大的龍山時代晚期城址,被譽為“石破天驚”的重要的考古發現。

《論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

張鴻雁《遼甯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第45~49頁

本文主要通過論述“城市的明芽”、“香秋的期城小六心人B四辦同士代的目休情市興起的途徑”,闡釋了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問題。作者認為,根據大陸古代的具體情況,城市在秦代以前大體經曆了三個重要階段:一是城堡階段,大約從原始社會後期至夏代;二是都邑階段,從商到西周;三是完全意義上的城市興起,從春秋初年開始。春秋時代是一個大動蕩的時代,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增強,城市建設在很多方面表現了獨特的發展風格。此時城市興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生産力發展使社會生産分工擴大;二是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興起和發展。春秋時期城市興起的途徑有:一、西周封邦建國過程中發股起來的醫國郁城所從的城;二、士同也内枇的員發展而成的城市;三、新立采邑和賞賜的邑地發展為城市;四、有些城市是由農村的邑落發展而來的,它早期隻是一個農村公社;五、處于水陸交通樞紐或是河川渡口要塞的重要城邑發展起來的城市;六、出于軍事目的所築城邑發展而為的城市。

文明起源 論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

《關于王城崗城堡的性質問題》

鄭傑祥《中州學刊》1986年第期第115~118頁

本文通過分析王城崗城堡遺址的資料,說明了作者對王城崗城堡性質的看法。文章指出,在王城崗已發現的兩座東西并列的城堡中,其東城存在與否值得懷疑,而其西城城址則較為明确。王城崗城址的時代應屬于煤山一期即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将其定為“中晚期”之說是不确切的。作者認為,城堡的産生有着悠久的曆史,它可能直接來源于原始社會中期“堡壘型共同住宅”,到原始社會後期才正式形成。王城崗城堡不論從其規模或其相對年代和絕對年代來看,都不大可能是夏初都邑,而應是一座原始社會晚期的城址,也可能是大陸曆史上最早的城堡之一。

文章最後指出,禹所居陽城應屬于一座當時夏部族的中心地,還說不上是夏代都邑。王城崗城址大緻上屬于文獻記載的鲧、禹時代的建築,從規模上說它不大可能是陽城,但它地處夏人活動的中心,因而很有可能是階級社會前夕的夏人所建造的。

文明起源 論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

《試論中國城市之起源》

李先登―《天津師大學報》1986年第5期第47~53頁

本文通過對文獻、考古資料的分析,對中國古代城市起源問題進行了研究。作者認為:第一,據河南登封王城崗、淮陽平糧台及山東壽光邊線王等處城址的發現來看,中國古代城市的出現是一個過程,即從原始社會末期城市開始萌芽,爾後有一個發展完善的時期,到了階級社會産生之時,真正的城市也就随之出現了。第二,古代文獻中關于城市起源的記載,大緻有兩種說法:城市出現于三皇五帝時期,或認為出現于鲧、禹時期。前一種說法目前還不能證明,後一種說法基本上可信。第三,從古文字角度看,古代的城市有城牆,是人們居住之處,由軍隊保衛。在古代城市産生時期,城市與國家是一回事,二者密不可分,是同時出現的。夏人是大陸最早建立城市的人。将王城崗等城址稱為“城堡”,未必合适。第四,夏代初期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已進入青銅器時代,農業與手工業有了較大發展,生産力出現了一次飛躍,這是中國古代城市産生的經濟基礎。第五,夯築技術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之一,夯築城牆的出現是中國古代城市出現的前提與标志之一。第六,原始社會末期以來,在經濟大發展的基礎之上,社會最終分裂為奴隸與奴隸主兩大對抗階級,階級鬥争日益激烈,國家逐漸産生,這是中國古代城市産生的階級基礎。第七,中國古代原始社會末期至夏代初期發生的洪水與人們的治水鬥争是中國古代城市産生的催化劑與助産婆。第八,古代城市的内涵說明,城市的本質是奴隸主貴族、王居住與進行統治的中心,是國家的政治中心。

最後,作者總結說城市是在人類曆史發展的一定階段出現的。在大陸,城市是在社會發展進人青銅時代、進人文明時期-夏代奴隸制王朝時期出現的,是與文字同時産生的,青銅、城市、文字在中國古代文明産生時期是密切相連的一個整體,城市的出現是中國曆史進入文明時代的标志之一。

文明起源 論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