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說周立波語言類節目,在各類綜藝節目裡,還是占據了小半壁江山的。人們喜歡語言類節目,本質上是語言能給人帶來想象力,和不一

作者:南一66

說說周立波

語言類節目,在各類綜藝節目裡,還是占據了小半壁江山的。人們喜歡語言類節目,本質上是語言能給人帶來想象力,和不一樣的回味。

周立波,毫無疑問是語言類節目裡的一個牛逼角色。盡管現在的周立波頹了,但一碼歸一碼:海派清口的時代,他緊扣時事新聞,語言幽默有趣,服裝精緻,頭絲清爽又一絲不苟,是典型的上海人的“腔調”,有強烈的地域感。節目精彩得可以,無需否認。

上海人早期喜歡并力捧周立波,除了海派清口真的是不一樣的煙火和大氣象,還因為上海人太需要有這麼一個人的出現了。

春晚舞台,盡管已經沒有從前那麼風光那麼不可一世,但在全國的影響力,依然是硬硬的還在。說春晚和聯考,構成中國百姓每年最關心的兩件事,沒毛病。

隻是,這麼重要春晚的舞台,這些年越來越少了上海人的聲音。更有鞏漢林之類利用春晚舞台,“糟踐”、“惡心”、“醜化”上海“小男人”。這不就是欺負春晚沒有阿拉嘛。

是以,上海人力捧周立波,除了海派清口的确好,還因為上海想要告訴人們:上海文化不單純隻是糾纏曲高和寡,也是包容一切,是雅俗共賞的,是有人間煙火氣的。

周立波成名的開始階段,被诟病的内容也不少。比如打了前嶽父,比如抛棄了捧紅他的關棟天。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我一貫的秉性,也是業内對我為人的共識。十年前的一碗泡飯,總不能天天鮑魚魚翅伺候吧?”這句話,是周立波诠釋他和關棟天分道揚镳的經典言論,聽着聽着就覺得有些不道地,不是嗎?

但,這兩人的分手,在我看來,也是必然:早期的海派清口我基本都看了,每次關棟天主持的時候,都不忘重點提到自己發現并捧紅了周立波和海派清口。

沒有關棟天,就沒有後來不可一世的周立波,這麼說也沒毛病。但你到底不是角兒,你的成就就必須依賴周立波的光芒四射,而不是讓他烙印上“關棟天産品”的标志。

“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許攸說的是事實,但不能挂在嘴邊,不是嗎?

周關分手,各有問題。用不着過度拿了“人品”和“格局”說事。上海人有一大優點,就是所謂“拎得清”,關棟天的問題,是他有些“不上海”。

周立波後來遭遇很大的麻煩,匪夷所思,仿佛被下了降頭一樣,聲名狼藉的收場,令人扼腕。甚至于自我要求驗毒,腦子瓦特了,這就更“不上海”了。

不說他的生活問題,盡管所謂人品和格局,的确會影響一個人的未來。但周立波的一路滑滑梯的人生,本質上還是他放棄了成就他的大上海。

說國語的周立波,和說上海話的周立波就是兩個完全不同檔次的人。

上海話,比起陝西話和四川話難懂,但比粵語容易懂。上海話有特殊的味道,聽懂也不太難,隻是,學說上海話太難,外地人想把上海話說道地了,确實太難。

香港人可以讓全中國人哼唱粵語歌曲,說明好的東西,營銷得當,就必然可以推廣。周立波是有能力在推廣上海話的同時,強大并推廣、營銷他自己的。

他不是不能說國語,他的國語也還行。但他用國語,和他說上海話擺在一起一比較,精氣神全弱了,沒了。

用國語的周立波,比郭德綱差遠了去了。郭德綱和孟非搭檔主持的節目,停了很多年了,還是有人不斷找來看。郭德綱也不是沒有問題,他的職業習慣決定了他最怕話掉在地上,也是以話太密,不讨有些人的喜歡。但在國語做節目這一項而言。有了郭德綱,周立波很難冒出頭來。

隻可惜,他太作了,自己把自己玩丢了。還能再火起來嗎?

說說周立波語言類節目,在各類綜藝節目裡,還是占據了小半壁江山的。人們喜歡語言類節目,本質上是語言能給人帶來想象力,和不一
說說周立波語言類節目,在各類綜藝節目裡,還是占據了小半壁江山的。人們喜歡語言類節目,本質上是語言能給人帶來想象力,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