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泥土的芳香”怎樣登上大雅之堂?導演組期待保留“本色”

張藝謀總導演始終表示,“要讓泥土的芳香登上大雅之堂。”演唱《奧林匹克聖歌》的小朋友來自阜平縣馬蘭國小、石猴國小、井溝國小、八一學校、大岸底國小。“最開始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張不開嘴。”阜平縣城南莊鎮夏莊學區中心校書記、校長劉凱回憶。要用無伴奏童聲合唱的方式演繹希臘語的《奧林匹克聖歌》,挑戰是全方位的。

“泥土的芳香”怎樣登上大雅之堂?導演組期待保留“本色”

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林嘉濠是合唱團的語言老師之一。“對小朋友來說,從零基礎開始學習希臘語,難度确實很大,他們必須掌握很多中文裡沒有的東西。”林嘉濠解釋,比如,希臘語中有很多咬舌音,發音容易出錯,有時候,林嘉濠要逐個檢查孩子們的口型,仔細觀察“咬舌”是不是到位,才能找出人群裡不太和諧的那幾個錯音;也有時候,發音好不容易找對了,但加上旋律唱起來,又開始“跑偏”。“這些都隻能通過一次次的訓練來改正。”為了更真實地體驗孩子們唱歌時的感覺、給出更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法,林嘉濠已經學會了這首并不容易演唱的作品。

保定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院長張紅玉等專業老師為合唱團提供聲樂指導。從專業角度來看,“《奧林匹克聖歌》需要很高的音域,但導演組并沒有要求孩子們在業務上達到多麼領先的水準。短時間内,要讓沒有歌唱經驗的孩子掌握一套科學的發聲方法,也是不現實的。”張紅玉很清楚,導演組期待保留并展現孩子們的“本色”,讓世界看到他們的聰明靈動,看到他們的真誠質樸和一點小羞澀,是以,在平時的聲樂訓練中,除了通過一句句的教學讓孩子們達到應有的音準,張紅玉并沒有在“技術”上對孩子們提出太多的要求。他同時很注重加入一些集體遊戲,讓孩子們既意識到合唱是一種集體合作,也保有那份天然的對音樂的熱愛:“我們希望,孩子們既能完成這次重大的任務,更不要丢掉他們的簡單快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