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麗立春宋詞六首:春在水無痕,春在山無迹

立春宋詞六首:一片新春入手來,人間要識春來處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首個節氣,是傳統春季的開始。立春在上古是和星象支幹聯系在一起,用來紀年的。代表着一年的正式開始。至少夏朝是用了立春為歲首,此後周朝雖然一年的開始,定在農曆十一月的冬至,但是天子在立春會舉行盛大的迎春祭祀。

漢朝修訂完善了先秦曆法,用日影計算替代了北鬥星的鬥柄移動來劃分四季,實際兩者異曲同工。

漢朝以及漢朝之後的曆代帝王,立春都會舉行迎接春天的祭祀和禮儀。因為以立春為标志。春天回歸,萬木複蘇,萬象更新,對于傳統農耕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是現實中的春耕在即,是各項社會運轉工作即将展開,有着非凡的精神和現實的凝聚力。

而現在使用的二十四節氣劃分是清朝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确定節氣的方法。

而當代計算科學精确到分鐘和秒數,實際是對古代曆法的科學傳承。

無論是哪種方式計算立春,都表明了立春對于傳統中國的重要。而現代的傳統農曆新年,叫作”春節“,實際是對立春節氣和農曆新年的融合。因為立春在古代就要春節,迎春節。

上文裡談到了唐詩中的立春,這篇文字介紹宋詞中美麗吉祥的節氣節日,立春。

”小園半夜東風轉。吹皺冰池雲母面。

曉披阊阖見朝陽,知向碧階添幾線。

小煙弄柳晴先暖。殘雪禁梅香尚淺。

殷勤洗拂舊東君,多少韶華聊借看。“北宋 ·毛滂《玉樓春 其六 立春日》

宋朝經濟繁榮,以文人和儒家主導的上層社會,更注重民間現實的生活,文化下沉,是以表達個人情懷的詞,占了文學和文藝作品的主導,更強調個人真實的體驗。

立春是個盛大而美好的節日,那麼個人對于春天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小小的園林,半夜裡,就有東風吹來,說的是立春在頭天夜晚。

這風,吹開了如同雲母一樣冰封的湖面。

立春前後,氣溫逐漸升高,河流湖面開始解凍。隻是在立春日看到這些細微的變化,更加讓人覺得美好。

這是春天的第一次朝陽,從東方升起,晴暖的太陽鋪在了高大的宮牆屋檐上,萬象更新。而且今日之陽光不同往日,昨天還是冬日,今日就是春陽,這是季節劃分的美妙。感覺今天的太陽明顯比昨天溫暖,而且還長了一段時間。

這是早春,楊柳有着淡淡青煙,在太陽裡舒緩搖曳。太陽照在了殘雪梅花上,那梅花打着骨朵,含苞待放,香氣清淺。

太陽啊春天的太陽,請你慢慢清洗滋潤春天,多少春天的美景,即将在你的照耀下呈現。

小清新,小明麗,整首詞就如初春,如同初春裡剛剛綻放的微笑。

”綵幡金勝。一笑酬春聊适性。

騃女癡兒。半挽梅花半柳枝。

追歡何計。幸對綠尊環皂髻。

欲舞還羞。美盼嬌回碧水秋。“宋 ·王之道《減字木蘭花 其一 和魯如晦立春》

人間的迎春,可比真正的春天生猛,宋朝是個熱鬧愛花的朝代,此時春尚淺,但是抵不住人們迎春的熱情。人們紛紛外出踏春迎春,除了裝燈結彩,打春祭神的活動,更重要的是男男女女都把自己裝點成春花春樹的模樣。

頭上戴着彩色的迎春幡,類似懸垂的旗幟和流蘇,插着金色或者銀色的花鳥魚蟲的裝飾物。早春時節并沒有太多的鮮花可供插戴,那麼男男女女頭上戴的還有用各種人工絹紗堆積制作的花卉,或有梅花狀,或有柳枝狀,總之頭上是一頂頂花冠一樣的飾品集合。

壯觀到什麼程度呢,正月十五流行戴白花賞月,站在城頭,居然看見人流如白浪翻滾。那麼這是上元節之前盛大的立春,可以想到每個人頭上是彩花一片。為的就是迎春和酬答春天的到來。

這句詩很有意思,一笑酬春聊适性,說的是一半是酬謝春天,一半是為了自己高興。

有人說宋朝開始起男尊女卑,女性不讓出門,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這種文化在北宋最先在上層官僚巨宦間流行,以表達有良好的家教和精神信仰,實際民間熱鬧至極,且纏足還沒有像明清兩朝那樣深入到民間漢族小家小戶,普通的女性,在大部分時間還是自由的,尤其是重大的年節盛會,盛裝打扮自己,迎春踏青,甚至約會情郎。

”騃女癡兒。半挽梅花半柳枝。”他們才不癡呆,關關雎鸠,柳條青,梅花好,看對了眼,兩下留情,總要給愛一個出口,何況丈夫帶着妻子出門賞春遊玩也不少。

更有那歌台舞榭,笙箫美酒,是誰在美女堆裡,喝着春酒慶祝春天,又是誰,在歌舞時,忽然看見了喜歡的男子,橫波一轉,顧盼生姿,又羞澀地退下?

這是宋朝立春節遊春的狂歡,是宋朝的關關雎鸠。春天尚淺,可人心人間的春天早已經來到,甚至繁華蓋住了早春風物本身。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

身如西瀼渡頭雲,愁抵瞿塘關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幡判醉倒。

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南宋 ·陸遊《木蘭花/玉樓春 立春日作》

44歲的陸遊,仕途坎坷,此年接到任命,去四川做通判小官,在這裡過了三年,他所憂患的倒不是他自己,而是破爛南宋的朝廷,一味對金國苟且,深有憂患意識的他,此時如杜甫一樣,時刻關注着朝廷動态,隻苦于自己在巴山蜀水。不過他也有前朝榜樣,同樣貶谪到這裡的劉禹錫,一樣艱苦忍耐,最終50多歲召回朝堂。

陸遊隻能這樣勸自己了。

又一年立春到了,在這裡已經三年,忍無可忍,繼續再忍。

這立春節的春酒春菜,年年好吃,我也插着銀色的簪子垂幡,來慶祝春節,就讓我喝醉吧。

反正大家今天都一樣,歲歲年年,又一年春天,也不是隻有我才老一歲。

是自嘲,是安慰,是無奈中的樂觀,也帶着陸遊詩作風格的明麗向上的氣息。

要知道陸遊是難得高壽的古代詩人,他一生颠沛,努力尋找報國的機會,對于收複失地的願望和理想,終生不渝。且他活了85歲。

那麼這首詩其實也有陸遊本身的養生之道,就是堅持信仰的同時,要樂觀,要會化解精神和生活的困境,不怨天尤人,該享受立春的美好,就享受,用自然的風物和美好淡化憂患。

“絲金縷翠幡兒小。裁羅撚線花枝袅。

明日是新春。春風生鬓雲。

吳霜看點點。愁裡春來淺。

隻願此花枝。年年長帶伊。”南宋 ·張孝祥《菩薩蠻 其一 立春》

這是南宋一首寫立春春幡的小詞。

我們上文談到,宋朝流行立春帶着象征立春節氣的春幡,那麼它是什麼樣子的呢?

宋末元初周密所著《武林舊事》載:"(立春)前一日,是日賜百宮春幡勝,宰執親王以金,餘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系文思院造進,各垂于幞頭之左人謝。"

《東京夢華錄·立春》“立春:“是日自郎官禦史寺監長貳以上,皆賜春幡勝,以羅為之。”

在這裡可以看到,在立春頭天,皇帝會賜給百官春幡勝,宰相和親王是金做或者金色的,其他的官員,是金銀摻雜,或者絲織品做成。而且低階的就是絲織品做的。立春那天百官佩戴于頭上的左邊,并且讓它垂下來。

有人就不清楚具體是什麼樣子,張孝祥曾經做到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這是高階朝廷官員,他說的春幡很可能就是禦賜的。

絲金縷翠,是指的這春幡上面用金絲和翠線做成或者繡成,幡通常是飄帶垂懸狀,這裡可能就是垂懸的部分使用的是金箔和玉片,也有可能是繡成的圖案。長度應該是可以垂到肩部或者胸部,否則也不叫幡了。

在簪子上頭,還有用羅纏繞的花枝。高官和普通官員的差別在于垂懸的幡的材料使用上,高官是金銀帶狀,普通官員是羅帶。

張孝祥拿到這隻春幡,是準備明天和皇帝一起迎春,通常此日皇帝會率領百官在東郊迎春,并賜宴,能參與的人員,也是皇帝近臣或者近侍。這不同含義頗有規則的春幡代表地位。

雖然鏡子中他已經有白發,人到中年了,他的人生也并沒有太春風得意過,但是這是皇帝的賞賜和信任,他願意年年有這樣的春幡插在鬓邊。

很多人看這首詞不明就裡,以為這是女孩子的頭飾,實際宋朝的男人一年四季花滿頭冠,比如這美麗繁複 的春幡,還代表等級,地位。誰說隻有女子才愛花?

“夏則飲紅泉,冬則餐紅術。

一片新春入手來,不費些兒力。

春在水無痕,春在山無迹。

李白桃紅未吐時,好個春消息。”南宋 ·汪莘《蔔算子 立春日賦》

離開了繁華的都市和富麗的宮廷,來看看真正山林的立春時節。

汪莘常年隐居深山,季節來得更真實,夏天我飲着遠離人間的山泉,冬天吃着蕃薯。

春天就在我身邊,立春就在我的手上身邊,不用特地迎接。

這裡的春天,在無痕的水中,水依然淡淡無痕。

這裡的春天,在依舊翠綠的遠山上,若有若無。

春天最是美在這個時候,李花沒有開,桃花沒有紅,一切含苞待放,一切似無還有,好個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初美啊。

這就是真實的自然的立春,山淡淡,水淡淡,但是這淡淡之中,春天已經在啊。

我喜歡這首詞,質樸,淡然,歡喜,大氣,真實。

春風春氣就是最好的裝飾品,你隻需要靜靜感受,無需喧嚣和富麗。

·

“寶幡彩勝堆金縷。雙燕钗頭舞。

人間要識春來處。

天際雁,江邊樹。

故國莺花又誰主。念憔悴、

幾年羁旅。

把酒祝東風,吹取人歸去。”北宋末金初宇文虛中《迎春樂 立春》

讓我們回到人間吧,此時的宇文虛中在金國,這是特殊的地點,特殊的立春。他是作為南宋的使臣強行被金國扣押的,此時金國宋朝并沒有完全交惡,不放你,也不殺你,反而讓你參與金國的政治建設。宇文虛中好像沒有特别要死的理由,也就接受了。

他願意當一個和平使者。但是這裡不是他真正的國家和家鄉。

這裡的立春也依然熱鬧,畢竟有很多滞留在北方土地的漢族人,依然戴着春幡,插着燕子钗,迎接盛大的立春。

立春是怎麼來的?這是漢族幾千年的傳統風俗和文明啊,宇文虛中不是不知道。春天是從南方來的,而南宋的首都在金國的南面,杭州,那江南繁華梅樹的地方,現在隻有雁子從那裡飛來,而他回不去。

江南的春天,此時誰是主人,我不在,當然主人是南宋的皇帝。

我在這裡好幾年了,我希望南宋能夠有個機會,讓我回去。

這首一首很堪玩味的立春詞。宇文虛中是叛徒嗎?不是,但是南宋為什麼不向金國交涉,接回他?這就是國力弱還有皇帝的放棄了。用現代的話來講,宇文虛中是個沒有上線的卧底者,他将金國要打南宋的消息傳遞出來,隻可惜,南宋也無良策。最終宇文虛中被金國滿門抄斬。

但我想,他是不後悔的,擔當生前事,何計死後評。至少在我心中,他就是愛國者。

愛着立春,愛着民族,愛着文化,愛着江山故國,生死與他最終鴻毛輕。

又是一年立春,留下你的盛世彩筆,記錄這生生不息的春天和文明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