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丽立春宋词六首:春在水无痕,春在山无迹

立春宋词六首:一片新春入手来,人间要识春来处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是传统春季的开始。立春在上古是和星象支干联系在一起,用来纪年的。代表着一年的正式开始。至少夏朝是用了立春为岁首,此后周朝虽然一年的开始,定在农历十一月的冬至,但是天子在立春会举行盛大的迎春祭祀。

汉朝修订完善了先秦历法,用日影计算替代了北斗星的斗柄移动来划分四季,实际两者异曲同工。

汉朝以及汉朝之后的历代帝王,立春都会举行迎接春天的祭祀和礼仪。因为以立春为标志。春天回归,万木复苏,万象更新,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实中的春耕在即,是各项社会运转工作即将展开,有着非凡的精神和现实的凝聚力。

而现在使用的二十四节气划分是清朝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

而当代计算科学精确到分钟和秒数,实际是对古代历法的科学传承。

无论是哪种方式计算立春,都表明了立春对于传统中国的重要。而现代的传统农历新年,叫作”春节“,实际是对立春节气和农历新年的融合。因为立春在古代就要春节,迎春节。

上文里谈到了唐诗中的立春,这篇文字介绍宋词中美丽吉祥的节气节日,立春。

”小园半夜东风转。吹皱冰池云母面。

晓披阊阖见朝阳,知向碧阶添几线。

小烟弄柳晴先暖。残雪禁梅香尚浅。

殷勤洗拂旧东君,多少韶华聊借看。“北宋 ·毛滂《玉楼春 其六 立春日》

宋朝经济繁荣,以文人和儒家主导的上层社会,更注重民间现实的生活,文化下沉,所以表达个人情怀的词,占了文学和文艺作品的主导,更强调个人真实的体验。

立春是个盛大而美好的节日,那么个人对于春天的感知是怎样的呢?

小小的园林,半夜里,就有东风吹来,说的是立春在头天夜晚。

这风,吹开了如同云母一样冰封的湖面。

立春前后,气温逐渐升高,河流湖面开始解冻。只是在立春日看到这些细微的变化,更加让人觉得美好。

这是春天的第一次朝阳,从东方升起,晴暖的太阳铺在了高大的宫墙屋檐上,万象更新。而且今日之阳光不同往日,昨天还是冬日,今日就是春阳,这是季节划分的美妙。感觉今天的太阳明显比昨天温暖,而且还长了一段时间。

这是早春,杨柳有着淡淡青烟,在太阳里舒缓摇曳。太阳照在了残雪梅花上,那梅花打着骨朵,含苞待放,香气清浅。

太阳啊春天的太阳,请你慢慢清洗滋润春天,多少春天的美景,即将在你的照耀下呈现。

小清新,小明丽,整首词就如初春,如同初春里刚刚绽放的微笑。

”綵幡金胜。一笑酬春聊适性。

騃女痴儿。半挽梅花半柳枝。

追欢何计。幸对绿尊环皂髻。

欲舞还羞。美盼娇回碧水秋。“宋 ·王之道《减字木兰花 其一 和鲁如晦立春》

人间的迎春,可比真正的春天生猛,宋朝是个热闹爱花的朝代,此时春尚浅,但是抵不住人们迎春的热情。人们纷纷外出踏春迎春,除了装灯结彩,打春祭神的活动,更重要的是男男女女都把自己装点成春花春树的模样。

头上戴着彩色的迎春幡,类似悬垂的旗帜和流苏,插着金色或者银色的花鸟鱼虫的装饰物。早春时节并没有太多的鲜花可供插戴,那么男男女女头上戴的还有用各种人工绢纱堆积制作的花卉,或有梅花状,或有柳枝状,总之头上是一顶顶花冠一样的饰品集合。

壮观到什么程度呢,正月十五流行戴白花赏月,站在城头,居然看见人流如白浪翻滚。那么这是上元节之前盛大的立春,可以想到每个人头上是彩花一片。为的就是迎春和酬答春天的到来。

这句诗很有意思,一笑酬春聊适性,说的是一半是酬谢春天,一半是为了自己高兴。

有人说宋朝开始起男尊女卑,女性不让出门,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种文化在北宋最先在上层官僚巨宦间流行,以表达有良好的家教和精神信仰,实际民间热闹至极,且缠足还没有像明清两朝那样深入到民间汉族小家小户,普通的女性,在大部分时间还是自由的,尤其是重大的年节盛会,盛装打扮自己,迎春踏青,甚至约会情郎。

”騃女痴儿。半挽梅花半柳枝。”他们才不痴呆,关关雎鸠,柳条青,梅花好,看对了眼,两下留情,总要给爱一个出口,何况丈夫带着妻子出门赏春游玩也不少。

更有那歌台舞榭,笙箫美酒,是谁在美女堆里,喝着春酒庆祝春天,又是谁,在歌舞时,忽然看见了喜欢的男子,横波一转,顾盼生姿,又羞涩地退下?

这是宋朝立春节游春的狂欢,是宋朝的关关雎鸠。春天尚浅,可人心人间的春天早已经来到,甚至繁华盖住了早春风物本身。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南宋 ·陆游《木兰花/玉楼春 立春日作》

44岁的陆游,仕途坎坷,此年接到任命,去四川做通判小官,在这里过了三年,他所忧患的倒不是他自己,而是破烂南宋的朝廷,一味对金国苟且,深有忧患意识的他,此时如杜甫一样,时刻关注着朝廷动态,只苦于自己在巴山蜀水。不过他也有前朝榜样,同样贬谪到这里的刘禹锡,一样艰苦忍耐,最终50多岁召回朝堂。

陆游只能这样劝自己了。

又一年立春到了,在这里已经三年,忍无可忍,继续再忍。

这立春节的春酒春菜,年年好吃,我也插着银色的簪子垂幡,来庆祝春节,就让我喝醉吧。

反正大家今天都一样,岁岁年年,又一年春天,也不是只有我才老一岁。

是自嘲,是安慰,是无奈中的乐观,也带着陆游诗作风格的明丽向上的气息。

要知道陆游是难得高寿的古代诗人,他一生颠沛,努力寻找报国的机会,对于收复失地的愿望和理想,终生不渝。且他活了85岁。

那么这首诗其实也有陆游本身的养生之道,就是坚持信仰的同时,要乐观,要会化解精神和生活的困境,不怨天尤人,该享受立春的美好,就享受,用自然的风物和美好淡化忧患。

“丝金缕翠幡儿小。裁罗撚线花枝袅。

明日是新春。春风生鬓云。

吴霜看点点。愁里春来浅。

只愿此花枝。年年长带伊。”南宋 ·张孝祥《菩萨蛮 其一 立春》

这是南宋一首写立春春幡的小词。

我们上文谈到,宋朝流行立春带着象征立春节气的春幡,那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宋末元初周密所著《武林旧事》载:"(立春)前一日,是日赐百宫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人谢。"

《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是日自郎官御史寺监长贰以上,皆赐春幡胜,以罗为之。”

在这里可以看到,在立春头天,皇帝会赐给百官春幡胜,宰相和亲王是金做或者金色的,其他的官员,是金银掺杂,或者丝织品做成。而且低阶的就是丝织品做的。立春那天百官佩戴于头上的左边,并且让它垂下来。

有人就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样子,张孝祥曾经做到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这是高阶朝廷官员,他说的春幡很可能就是御赐的。

丝金缕翠,是指的这春幡上面用金丝和翠线做成或者绣成,幡通常是飘带垂悬状,这里可能就是垂悬的部分使用的是金箔和玉片,也有可能是绣成的图案。长度应该是可以垂到肩部或者胸部,否则也不叫幡了。

在簪子上头,还有用罗缠绕的花枝。高官和普通官员的区别在于垂悬的幡的材料使用上,高官是金银带状,普通官员是罗带。

张孝祥拿到这只春幡,是准备明天和皇帝一起迎春,通常此日皇帝会率领百官在东郊迎春,并赐宴,能参与的人员,也是皇帝近臣或者近侍。这不同含义颇有规则的春幡代表地位。

虽然镜子中他已经有白发,人到中年了,他的人生也并没有太春风得意过,但是这是皇帝的赏赐和信任,他愿意年年有这样的春幡插在鬓边。

很多人看这首词不明就里,以为这是女孩子的头饰,实际宋朝的男人一年四季花满头冠,比如这美丽繁复 的春幡,还代表等级,地位。谁说只有女子才爱花?

“夏则饮红泉,冬则餐红术。

一片新春入手来,不费些儿力。

春在水无痕,春在山无迹。

李白桃红未吐时,好个春消息。”南宋 ·汪莘《卜算子 立春日赋》

离开了繁华的都市和富丽的宫廷,来看看真正山林的立春时节。

汪莘常年隐居深山,季节来得更真实,夏天我饮着远离人间的山泉,冬天吃着红薯。

春天就在我身边,立春就在我的手上身边,不用特地迎接。

这里的春天,在无痕的水中,水依然淡淡无痕。

这里的春天,在依旧翠绿的远山上,若有若无。

春天最是美在这个时候,李花没有开,桃花没有红,一切含苞待放,一切似无还有,好个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初美啊。

这就是真实的自然的立春,山淡淡,水淡淡,但是这淡淡之中,春天已经在啊。

我喜欢这首词,质朴,淡然,欢喜,大气,真实。

春风春气就是最好的装饰品,你只需要静静感受,无需喧嚣和富丽。

·

“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

人间要识春来处。

天际雁,江边树。

故国莺花又谁主。念憔悴、

几年羁旅。

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北宋末金初宇文虚中《迎春乐 立春》

让我们回到人间吧,此时的宇文虚中在金国,这是特殊的地点,特殊的立春。他是作为南宋的使臣强行被金国扣押的,此时金国宋朝并没有完全交恶,不放你,也不杀你,反而让你参与金国的政治建设。宇文虚中好像没有特别要死的理由,也就接受了。

他愿意当一个和平使者。但是这里不是他真正的国家和家乡。

这里的立春也依然热闹,毕竟有很多滞留在北方土地的汉族人,依然戴着春幡,插着燕子钗,迎接盛大的立春。

立春是怎么来的?这是汉族几千年的传统风俗和文明啊,宇文虚中不是不知道。春天是从南方来的,而南宋的首都在金国的南面,杭州,那江南繁华梅树的地方,现在只有雁子从那里飞来,而他回不去。

江南的春天,此时谁是主人,我不在,当然主人是南宋的皇帝。

我在这里好几年了,我希望南宋能够有个机会,让我回去。

这首一首很堪玩味的立春词。宇文虚中是叛徒吗?不是,但是南宋为什么不向金国交涉,接回他?这就是国力弱还有皇帝的放弃了。用现代的话来讲,宇文虚中是个没有上线的卧底者,他将金国要打南宋的消息传递出来,只可惜,南宋也无良策。最终宇文虚中被金国满门抄斩。

但我想,他是不后悔的,担当生前事,何计死后评。至少在我心中,他就是爱国者。

爱着立春,爱着民族,爱着文化,爱着江山故国,生死与他最终鸿毛轻。

又是一年立春,留下你的盛世彩笔,记录这生生不息的春天和文明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