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紅書,“種草”這門生意不好幹

作者:市界
小紅書,“種草”這門生意不好幹

小紅書在上海的辦公區被設計得如同一座“小城邦”,正如它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分享生活方式的“社群”,認為每個使用者都是“居民”。

在“真誠分享,友好互動”的社群公約下,“居民們”在APP裡分享吃喝玩樂,順便看看天南海北的“鄰居”身上值得借鑒的東西,營造出一種真實不作僞的氛圍。

但現實是,在上面釋出的内容卻時不時跟“代寫”“濾鏡”扯上關系,雖說小紅書一直承諾整改,但卻屢禁不止,比如不久前的1月23日,還傳出小紅書因内容“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被罰30萬”的消息。

種種負面之下,小紅書不得不開展治理。比如,2021年12月16日起,小紅書對“虛假種草”進行了整治,阿道夫、可優比等57個品牌被封禁,還有17多萬篇虛假種草筆記被處理。

此外,小紅書還表示将在春節期間,開展包括網絡暴力、散播謠言、“兒童邪典”、“軟色情”等方面的重點治理。

屢次負面的背後,是其作為商業化平台的邏輯在起作用。畢竟,使用者除了“社群居民”的身份外,還是“平台使用者”,會跟市場、消費相關聯。

01 初長成

小紅書誕生時恰逢國内跨境電商方興未艾,2013年成立的它本是沖着分享海淘好物去的。

當時很多出境遊客不知道怎麼更好地跨境購物,也找不到合适的攻略。瞿芳便是從這樣的需求中,看到了商機。

于是,這位特别愛折騰的武漢姑娘辭去了外企的工作,開始了跟搭檔毛文超的創業之路。

小紅書,“種草”這門生意不好幹

(小紅書創始人 瞿芳)

小紅書聚集了一批在各種購物論壇活躍的使用者,通過他們曬全球好物或海外購物攻略,跟有需要的人進行互動。到2014年1月,使用者量就達到了1500萬。

在瞿芳的設想中,小紅書是一個“遊樂場”,使用它的人要先覺得好玩兒才會再來,并産生在上面花錢的欲望。是以小紅書一開始是想建立一個以UGC為導向的垂直社群。

在商業上的初次試水則是在2014年8月,小紅書上線了一款來自希臘的清洗液用來秒殺,跨境電商成為了其流量變現的第一站。

該業務也讓小紅書受到了資本關注,到2015年底,小紅書已經完成了C輪融資,過往投資方中有騰訊、紀源資本GGV、金沙江創投等。

發展電商業務的小紅書開始在全球建立倉庫,做“福利社”自營商城,APP裡除了小紅書社群之外,多了小紅書商城。小紅書還在不斷拓展品類,“都市白領女性生活方式分享社群”初見雛形。

沒成想,跨境電商卻突遭政策寒冬,從2016年4月8日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開始按貨物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

一大波跨境電商平台倒在新規後,小紅書也不得不重新找出路,小心翼翼地調整電商跟社群内容的比例。

2017年出現了轉機,一批明星開始在小紅書分享日常,比如依靠《美人魚》走紅的林允,釋出了自己染發失敗、吹便宜風扇的内容,範冰冰在上面揭秘自己一年敷多少面膜等等。

小紅書,“種草”這門生意不好幹

(林允)

明星的入駐帶動了小紅書使用者的增長,到2018年5月突破了1億。資本時隔兩年多後,重新關注到小紅書,2018年6月,小紅書宣布獲得來自阿裡領投的3億美元融資。

或許這讓小紅書備受啟發,開始專心營運社群内容,對自我定義從跨境電商變成了生活方式社群,Slogan變成了“标記我的生活”。

為實作使用者圈層突破,小紅書還贊助了《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熱門綜藝。截至目前,小紅書的月活已經超過了2億,有超4300萬分享達人,90後、95後居多。

02 商業化困擾

盡管名聲在擴大,但如何實作商業化卻始終困擾着它。小紅書雖然對外一直強調變現的步子可以慢一點,但背負着投資者的期待,不可能一直賠本賺吆喝。

瞿芳也在等待一個時機。2018年5月,小紅書的使用者數突破了1億,月度活躍使用者接近3000萬。這樣的使用者規模給了瞿芳信心。

或許直白點說,流量變現的時機成熟了。擺在小紅書面前的路有兩條,也是大多内容社群嘗試的方向,那就是電商和廣告。

按一般邏輯,小紅書天然适合交易。畢竟,小紅書本來就是在上面推薦産品的,有使用者在上面“種草”,感興趣的使用者随之下單,覺得好用,産生信任,再次複購,完成閉環。

但事實是,使用小紅書的使用者大多是在小紅書被“種草”後,再到淘寶等平台去下單。小紅書更多是作為一個推薦平台而存在。

更重要的是,小紅書本身的使用者數,不足以支撐其與其他電商平台“切磋”。

“電商講究規模效應,不到一定規模是賺不了錢的。”網際網路分析師葛甲告訴市界,做電商往往要先熬過漫長的虧損期,頂住各種壓力沖過去,升到一定規模,才會有價格優勢,然後賺錢。

直到現在,小紅書的使用者規模也很難成為跟其他電商平台打價格戰的資本。更不要說,做電商還要解決供應鍊問題,有段時間小紅書身上的負面就有“假貨”一條。

小紅書,“種草”這門生意不好幹

小紅書也做直播帶貨,但從資料表現來看并不盡如人意。除去觀看人數少之外,不少直播内容也不以帶貨為主,反而更多是一些交流分享。

相比之下,廣告似乎更适合小紅書。鐘薛高跟完美日記等品牌靠在小紅書上宣傳出圈也說明了這一點。

以鐘薛高為例,這家2018年才成立的雪糕品牌,能迅速打響知名度,最初靠的就是在小紅書上的“種草”。首批産品上市的同時,鐘薛高就找了大量的小紅書KOL、素人體驗産品,并在小紅書上釋出感受。

短短三個月,鐘薛高就在小紅書上有了4000多篇相關筆記,迅速火出圈。就連鐘薛高創始人林盛也說,要想做品牌,就得做網紅投放。

鐘薛高、完美日記等的成功,讓小紅書在其他品牌眼中成了很好的範例,它們都想借助小紅書這個“種草神器”實作自我的價值增長。

小紅書,“種草”這門生意不好幹

小紅書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瞿芳曾把小紅書比喻成一個金礦,“很多人想來挖”,是以小紅書的動作必須要加快。

小紅書将2019年定義為商業化探索元年,2019年10月,小紅書月活使用者過億,開始跟更多品牌合作,也有了MCN合作計劃。

小紅書把自己定位于“新品牌孵化器”,建立起“從商家到關鍵意見消費者再到消費者”(B2K2C)的商業化模式。

在這套模式中,品牌通過影響小紅書裡的關鍵意見消費者(KOC),在社群樹立口碑,影響使用者的消費行為。使用者再分享消費體驗,進而反向影響品牌和其他使用者,進而形成一個正循環。

模式看上去美好,但也引來了“虛假種草”。為此,小紅書在1月19日開展了第三輪虛假種草治理,并封禁了渝舍印象、安隅酒店、廣州曙光美容醫院、佑天蘭、至初、歐德堡等線下商戶和品牌。在此前的兩輪治理中,小紅書已封禁了68個涉虛假種草品牌及線下商戶。

從資料來看,廣告已經成為小紅書的主要營收來源。2020年,小紅書廣告營收6-8億美金,約占總營收80%;電商GMV約10億美金,電商營收占比約為15%-20%。

2021年11月,小紅書還完成了一輪5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已經達到了200億美元,要知道B站和知乎的市值不過在100億美元和20億美元左右。

03 流量焦慮

市值雖高,但小紅書的焦慮還在,那就是靠廣告能不能長久。

“從營收構成來看,小紅書就相當于一個導流工具了。”從事相關行業的李想告訴市界,靠廣告賺錢,好處就是利潤高,但問題是,流量會衰減。

葛甲分析道,一個社群要想留存使用者,内容品質和社群氛圍至關重要。一方面是商業項目不能太多,保證使用者體驗,另一方面就是要能給人以期待的、讓人激動的内容,比如交友的陌陌、八卦互動的豆瓣等。

小紅書就曾被使用者吐槽廣告太多,看經驗文章看了個軟廣,這無形中影響到了使用者體驗。

另外,小紅書部落客的積極性也是個問題。美食部落客阿芬告訴市界,隻要通過小紅書接商單就要被抽傭。也有想私底下接單的,但隻要品牌跟小紅書報備了,部落客也必須報備,小紅書會收取品牌和部落客各10%的服務費。

更重要的是,流量衰減本身是個必然事件。

“一般一個平台的流量三個月會衰減15%。”葛甲解釋,比如一個平台剛開始的流量是10萬,到後面就開始“卷了”,老使用者流失,新使用者上不來,使用者整體規模就會下降。

從前不少平台也會如此,往往通過增長彌補流失。也就是通過花錢買流量,來覆寫流失的使用者。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培養回頭客,雙管齊下,保證使用者增速。

小紅書,“種草”這門生意不好幹

在使用者規模擴大後,甚至可以減少商業廣告,讓使用者體驗更好,留存的使用者更多,有了談判的資本,賺取的廣告費用也會不斷增加。

“但是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葛甲感慨,“如今的流量貴的像石油一樣。”

随着網民數量的增長在減緩,新增使用者不斷減少,讓很多平台隻能從存量中“做文章”。

回報到小紅書身上,作為一個女性使用者占比極高的APP,如此精準垂直的流量相對更不好找

“說是商業化難,其實就是流量不易獲得。”葛甲說道。

或許也是對流量的渴求,小紅書近年來問題不斷。比如備受诟病的“煙草門”“黑醫美”“濾鏡景點”,以及不久前剛剛發生的“内容侵犯《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等,不就正是流量平台發展中的泥沙俱下嗎?

李想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小紅書雖說是分享生活方式的社群,但說到底,并不是絕對剛需。是以,要想更多流量進來,這種事情似乎很難避免。

對比來看,微信的使用者已經超過了12億,抖音日活躍使用者早就超過了6億,小紅書2億多的月活說明,它目前還隻是一個小衆垂類APP。

這也是為什麼現階段品牌方傾向于把其當宣發陣地,而非主陣地。“很多新品牌、獨幕喜劇牌缺乏熱啟動資源,如果直接到淘寶等平台,基本上沒有出頭機會,就先到小紅書做品宣。但要真賣貨,還是會去量級大一點的平台。”

小紅書俨然成了一個次優選擇,這也是它的沖突所在。作為一個擁有2億多月活的内容社群,賣貨則規模不夠大,還可能虧損;做廣告賺得多,但流量會衰減,等生命周期一到,品牌便會離去。

小紅書也很清楚這一點,在不斷嘗試破圈,希望能開拓更多元度的使用者。不過,“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平台賴以為系的生态,不是一兩天可以改變的。

(文中出現的李想、阿芬為化名)

(作者丨華宇,編輯丨韓忠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