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醫生與王醫生》:這并不僅是東北的、醫生的故事

作者:海南版歐陽寒

可以說,這是我這幾年讀到的最好的一本社會學著作。與其說它深刻地觸動了我,不如說它深刻地觸到了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社會結構深層沖突的症結。

《張醫生與王醫生》:這并不僅是東北的、醫生的故事

這是一本好書,也是一本好讀的書。它沒有一般社會學著作枯燥的概念,也沒有什麼理論推斷,隻是把兩個人和兩個家庭的故事講給你聽,生動有趣,語言通俗流暢,娓娓道來,讓人不忍釋卷。就連引經據典也是順應故事需要恰到好處,但其所揭示的問題又是如此深刻,讓我們看到了習以為常現象背後的所因所在。這部書給我印象最強烈的特點是:真實與深刻。或者說是因為真實而深刻,因為深刻而真實。

這是兩個真實的人和兩個原生家庭三十年奮鬥的真實故事。或者說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沈陽)和勞工階級社會存在三十年際遇變化的真實曆史。老工業基地的衰落,勞工階級隊伍(父輩)的沉淪,勞工後代的無奈和紛争,社會結構的保守,城市轉型的羁絆,所有這些沖突和問題,在這本書中被層層撕裂剝離,把它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讓人心頭戰栗,發人深省。

《張醫生與王醫生》:這并不僅是東北的、醫生的故事

其實一個人的命運多少帶有宿命的意味,因為你不可能脫離原生家庭,也不可能脫離那個你所在地方的形塑,這兩個因素決定了你人生的基本面,就像烙印一樣深深地嵌入了你的體内,結構着左右着你的人生。

一個城市的文化塑造了社會結構的所有層面,也形塑了這個城市的所有人,同時決定了一個城市獨具特色的人格特征。是以,我們可以很容易區分南人北人,沈陽人和上海人。道理就是如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思考過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的社會因素,不曉得“孔雀東南飛”的逃離為什麼成了社會現象,不了解保守固化的社會結構其壓抑能量到底有多大,這本書讓我知曉了社會因素為什麼如此“難以割舍”。而這方面的改造提升卻不是短時間内可以完成的。

《張醫生與王醫生》:這并不僅是東北的、醫生的故事

這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和一個城市的“斷代史”,也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和一個城市深層結構糾結不清的曆史宿命。宿命不是結局,逃離不是目的,改革創新當然任重道遠,但卻是唯一的選擇。因為,沉淪的結局必是死亡,而生存必須奮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