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芯曆史》:浩渺無極,“芯”潮澎湃

《芯曆史》:浩渺無極,“芯”潮澎湃

芯無止境,集微成著。自1947年誕生以來,晶片就成為了全球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核心源動力。在摩爾定律推動下,晶片的密度、性能和功耗等不斷疊代優化,并應用在諸多産業領域。從大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到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再到平闆和智能手機等,可以發現産品越來越小,但性能越來越強大,工藝越來越精進,價格也越來越便宜。而這一産品“縮影”得益于,七十餘年來全球科技企業在浩渺無極的世界裡“芯”潮澎湃、龍争虎鬥。

明勢、取道、優術,事可成。從近幾十年的沉浮故事來看,複雜、精密的半導體行業有自身發展規律,其中包括全球垂直分工和技術交流趨勢難以阻擋。而參與半導體棋局的各國和地區已在大分工體系中已找到了立足之地:美國強在整體實力,英國強于架構,台灣強于代工,顯示荷蘭強于光刻機裝置,中國強在産業鍊。而後摩爾時代,随着5G、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技術發展,全球報半導體格局或将發生新變化。

毫無疑問,半導體技術曆來是國際科技發展及競争的關鍵領域,而各産業企業則是“沖鋒陷陣”的主體力量。在20世紀早期,具備鼓勵創新、支援分權、不懼冒險等“革命家”精神的矽谷企業,就擊敗了恐懼風險、權利集中、缺乏合作的“128号公路”傳統企業。而繼仙童半導體、英特爾和IBM等鼻祖開枝散葉後,全球各半導體企業起起落落,有的已成長為行業巨頭,有的則在産業疊代及競争中落幕。但當初銳意創新的“革命家”精神依然芯光熠熠。

衆所周知,半導體行業堪稱人才密度最高的行業,一個人、一個團隊甚至能影響整個産業發展。這正如古語雲:人才,求之者愈出,置之則愈匮。多年來,全球半導體的攻堅克難和競逐疊代,一直離不開志存高遠、矢志不渝的人才,其中的代表不乏中國龍芯和飛騰等處理器的研制。在攻堅國産自主CPU過程中,相關研發人員馬不停蹄、廢寝忘食背後,都折射出一股闆凳能做十年冷的态度,以及十年如一日、不攻克誓不罷休的愚公移山式精神。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過去的種種經驗表明,半導體産業的發展是政治、經濟、科技及教育等多種力量共同推動的結果,同時涉及的産業鍊縱深極為廣泛。而這背後也勢必産生衆多國際較量、企業競逐、人物進擊故事。由此,《芯曆史》節目旨在通過回顧全球半導體産業發展曆史,勾勒出相關脈絡與輪廓,讓視聽讀者對各國家和地區的晶片緣起及現狀有更深了解,對整體行業有更直覺印象,以及對未來中國乃至全球的半導體發展有更多啟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