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芯历史》:浩渺无极,“芯”潮澎湃

《芯历史》:浩渺无极,“芯”潮澎湃

芯无止境,集微成著。自1947年诞生以来,芯片就成为了全球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核心源动力。在摩尔定律推动下,芯片的密度、性能和功耗等不断迭代优化,并应用在诸多产业领域。从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到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再到平板和智能手机等,可以发现产品越来越小,但性能越来越强大,工艺越来越精进,价格也越来越便宜。而这一产品“缩影”得益于,七十余年来全球科技企业在浩渺无极的世界里“芯”潮澎湃、龙争虎斗。

明势、取道、优术,事可成。从近几十年的沉浮故事来看,复杂、精密的半导体行业有自身发展规律,其中包括全球垂直分工和技术交流趋势难以阻挡。而参与半导体棋局的各国和地区已在大分工体系中已找到了立足之地:美国强在整体实力,英国强于架构,台湾强于代工,显示荷兰强于光刻机设备,中国强在产业链。而后摩尔时代,随着5G、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发展,全球报半导体格局或将发生新变化。

毫无疑问,半导体技术历来是国际科技发展及竞争的关键领域,而各产业企业则是“冲锋陷阵”的主体力量。在20世纪早期,具备鼓励创新、支持分权、不惧冒险等“革命家”精神的硅谷企业,就击败了恐惧风险、权利集中、缺乏合作的“128号公路”传统企业。而继仙童半导体、英特尔和IBM等鼻祖开枝散叶后,全球各半导体企业起起落落,有的已成长为行业巨头,有的则在产业迭代及竞争中落幕。但当初锐意创新的“革命家”精神依然芯光熠熠。

众所周知,半导体行业堪称人才密度最高的行业,一个人、一个团队甚至能影响整个产业发展。这正如古语云:人才,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多年来,全球半导体的攻坚克难和竞逐迭代,一直离不开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人才,其中的代表不乏中国龙芯和飞腾等处理器的研制。在攻坚国产自主CPU过程中,相关研发人员马不停蹄、废寝忘食背后,都折射出一股板凳能做十年冷的态度,以及十年如一日、不攻克誓不罢休的愚公移山式精神。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过去的种种经验表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科技及教育等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同时涉及的产业链纵深极为广泛。而这背后也势必产生众多国际较量、企业竞逐、人物进击故事。由此,《芯历史》节目旨在通过回顾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勾勒出相关脉络与轮廓,让视听读者对各国家和地区的芯片缘起及现状有更深理解,对整体行业有更直观印象,以及对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的半导体发展有更多启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