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晨讀|在古典詩詞裡過個穿越年

中國古詩詞裡的過年,為我們留下了先人生活的生動記錄。

晨讀|在古典詩詞裡過個穿越年

檢閱中國古詩詞,寫到過年的顯然不少。周朝始立年,後來便有涉及過年的詩歌陸續出現。如曹植的《元會》:“初歲元祚,吉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共有四節,寫出曹魏時代新年元旦賀歲的場面和全程。唐詩中有幾首寫在除夕之夜個人心情的,如邊塞詩人高适的《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鬓明朝又一年”。對于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漂泊者,這首詩總能引起共鳴。我三十多歲時曾有兩年客居拉薩不能回家過年,也曾夜思千裡。

賀歲詩或寫過年的詩,以宋代詩詞為多,且不乏名篇佳構,一直傳誦至今。根據我的主觀判斷,被後人引述最多的大機率有兩首。一首是北宋詩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是用兩塊桃木書寫兩門神的名字,或用紙畫兩門神像,分挂或分貼在門的兩邊,據說有驅鬼辟邪的作用。主政改革的宰相王安石顯然以“新桃換舊符”除舊迎新的過年習俗,寓改革之意于其中,其良苦用心可見一斑。元日是舊曆的“元旦”,也即年初一。20世紀民國推行公曆,卻把舊曆元旦移花接木作為公曆一月一日的稱謂了。另一首影響深遠的詩,是王安石的前輩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元夜即正月十五元宵夜,以今喻古,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或曰狂歡節。這還得感謝漢武帝時代的太史令司馬遷,他創太初曆時,就把元宵節定為重大節日。之後曆代元宵夜不宵禁,男女老少皆可上街觀燈遊樂。未婚女子也可走出深閨“看人”,雙方若看對了眼,當場便可約會。故歐陽修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之語,終成千古名句。比起王安石的政治情結,歐陽修多了一份羅曼蒂克的情懷。我是從讀者接受的角度來判斷這兩首是“年詩”中影響力最大的。謂予不信,可用大資料去測定。

現在常有科幻小說或科幻電影表現穿越。若問想穿越到本國曾經的哪朝哪代,據說不少人會選擇宋代。人們從北宋天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生動形象地目擊到當時東京水陸交通發達、商業繁榮、貿易自由、生活便利,一派生機勃勃的都市景象。可與此畫互為佐證的是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所記多為宋徽宗時代都城開封的繁華景象:“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争馳于禦路,金翠耀目,羅绮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從宋詞中,可以更多地看到集豪放與婉約為兩面一體的宋代文化。若繼續發問在哪個節日穿越而至,那最好就是春節。如果隻去一天,那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如覺得北宋歐陽修那首寫得簡約,那還有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可以補充。詞曰:“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火樹銀花、寶馬香車、急管繁弦、明月彩燈,元宵之夜是如此的令人意亂情迷。更有華服時裝、笑語盈盈、暗香襲人的女子飄然而行,足以令少年春心淪陷,便急急忙忙去追尋。辛詞向以豪邁雄健著稱,可元夕詞寫得如此婉約動人,不得不令人歎服。有人說此詞另有寄托,似乎非要找出政治上的微言大義來不可。我以為大可不必穿鑿附會,硬要把讀者從審美享受中拖出來耳提面命一番,豈非大煞風景?

如果将來發明了時光機得以實施穿越,那我建議穿越者去會會一身都是藝術細胞的宋徽宗趙佶。我雖然不太欣賞他自創的瘦金體,但對他的狂草還是買賬的。至于他的絹本設色畫《瑞鶴圖》,則視角獨特,構圖新穎,由形入神,皆自出機杼,可謂冠絕古今。但他根本不适合做皇帝,不如勸他僅管翰林圖畫院即可。假若他聽勸,北宋王朝也就不會在金戈鐵馬下歸于滅亡了。

春節期間,曆來有拜年習俗。明代陸容在《菽園雜記》中寫道:“京師元旦,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在吏風腐敗的時代,這煕熙攘攘的拜年隊伍裡大抵不乏買官鬻爵者。但也有既不求見也不送禮的拜年。明代才子文徵明《拜年》詩曰:“不求見面惟通谒,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随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文徵明一生隻做過三年翰林院待诏,随即辭官回鄉,詩、文、書、畫皆絕,為人也就灑脫。朋友之間都可簡便從事,所謂拜年僅互投名刺而已,并不需要照面。其實宋代就有這種象征性拜年的簡便風尚,甚至不必親自去投名刺。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就有記載:“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拜年的簡化,在微信時代的今天,那就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發個吉慶一點的表情包到群裡,等于過去的團拜,卻省去了許多繁文缛節,更不必準備茶水糖果。在朋友圈裡發個拜年的表情包,那就叫圈拜。有的人微信朋友圈有千把人,那更是省錢省力了。如果一對一地用微信視訊拜年,那就與登門拜年差不多了。至于發送微信紅包,那就等于當面發壓歲錢了。文徵明說“世人嫌簡不嫌虛”。我說自從用了微信,日日操練,已經簡、虛兩不嫌了。

如果誰過年時穿越到明代,請把這個發明告知文徵明,讓他不必抱憾。呵呵!(王紀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