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零售商能從特斯拉供應鍊中學到什麼?

文/Greg Petro

供應鍊僵局是百年一遇的管理危機,沒有一家公司能夠預料到,更不用說做好準備了。但有些公司在某種程度上确實做到了。

零售商能從特斯拉供應鍊中學到什麼?

圖源:Tesla

在超級零售商類别中,沃爾瑪正在實施一項長達數十年的計劃,使其更多的産品在離家更近的地方采購,目前已經是該計劃的第九年。該公司最初承諾購買價值500億美元的美國制造的産品。去年,沃爾瑪宣布計劃在未來10年向美國制造業再注入3,500億美元,原因之一是該公司85%的客戶“表示,零售商銷售在美國制造或組裝的産品非常重要”。

在這一現象的另一端是Taylor Guitar,這是一個領先的原聲吉他制造商。該公司曾表示,它能夠在疫情期間保持生産,是因為它已經建立了其使用的特殊木材的深厚庫存,這些木材隻能在海外森林中找到,必須以可持續的方式采伐。

或許最值得零售業借鑒的公司是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

正如《紐約時報》最近報道的那樣,當通用汽車和福特因電腦晶片短缺而關閉工廠時,特斯拉卻創下了一連串創紀錄的季度銷售業績。去年,該公司2020年的汽車銷量翻了一番。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分析人士對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讓公司“自己做更多事情”的目标表示懷疑。當疫情襲來時,特斯拉也無法獲得所需的晶片,“它采用了可用的晶片,并重寫了操作這些晶片的軟體,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大型汽車公司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們的軟體和計算專業知識大多依賴于外部供應商。”

這場疫情讓大多數零售商措手不及,因為在亞馬遜無情的價格戰的刺激下,該行業的普遍做法是把重點放在盡可能低的成本和庫存上。

KPMG美國供應鍊和營運業務主管Brian Higgins最近在接受《金融郵報》采訪時表示:“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供應鍊營運模式都被打破了,它們都是在20年前的普遍真理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他說,這些真理“造成了漫長而脆弱的供應鍊”。

新冠疫情并不是供應鍊的脆弱性第一次被暴露出來。上一次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資産價值大崩潰——引發的經濟低迷期間,這種低迷持續了數年。當時的問題不是港口堵塞,而是供應商之間金融不穩定帶來的影響。

在國内和近岸尋找供應商是新冠肺炎疫情時代第三年的趨勢。

但這不僅僅是運輸距離的問題。現在的關鍵詞應該是合作。在危機中,那些與供應商建立夥伴關系并鼓勵透明度的公司會發現,它們擁有的影響力和善意,是它們在世界另一邊以成本為基礎挑選資源時所沒有的。

有證據表明,零售行業的自有品牌采購已成為管理者的一個獨立問題。在《華爾街日報》網站最近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自有品牌咨詢公司Daymon的總裁Michael Taylor表示,他的公司對美國各零售商進行了調查,發現“那些與供應商有長期合作關系的零售商超越了競争對手……即使是在分銷困難的時期。”

每個人都計劃解決這個問題,但問題仍然存在,正如我們最近從零售高管那裡收集的供應鍊中斷資料所預測的那樣。根據咨詢巨頭麥肯錫的說法,空談多于實際行動。該公司在2020年對來自不同行業和地區的供應鍊高管進行了調查,發現93%的人表示,他們打算“讓他們的供應鍊更加靈活、靈活和有彈性。”一年後,麥肯錫報告稱,“隻有15%的企業開始進行結構性改革。”

Greg Petro為福布斯撰稿人,表達觀點僅代表個人。譯 Stephe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