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丨左捏捏、右捏捏……齊河面塑老虎賀大年!

1月28日,臘月二十六,齊河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内,各式各樣的“老虎”成了“主角”,2022中國高校生肖創意設計大賽作品特展暨齊河文化創意衍生品展正生,虎虎生威。

丨左捏捏、右捏捏……齊河面塑老虎賀大年!

捏面人,就是面塑藝術,也叫“捏粉”“江米人”。它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種人物或動物形象的民間工藝,是在民間做面花食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17年,齊河面塑技藝列入德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當地也是以出現不少面塑愛好者。近幾年很多民間藝人也會用輕質粘土為原料進行創作。

丨左捏捏、右捏捏……齊河面塑老虎賀大年!

說起面塑的起源,其實很平常。大陸古代很多地方,在民間流傳着逢年過節慶喜時用面粉做“饽饽”“棗花”“月糕”“面魚”“面羊”的風俗,這些面食一般是作為蘊含祝福意義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這些用面做的“果實花樣”既好吃,又好看,還蘊含着求吉納福的祝願,深受人們喜愛。慢慢的,也就出現了專門的捏面人的師傅,用模子或者手捏成各種人物、動物擺到街市上,沿街叫賣,那些彩色的面人兒逐漸就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

丨左捏捏、右捏捏……齊河面塑老虎賀大年!

面塑起源的具體年代已不可考證,現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出土于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地區的唐代永徽四年(653年)的面制女俑頭、男俑上半身像和面豬。到了宋代,捏面人已經成為民間節令很流行的習俗。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用面造棗锢飛燕,柳條串之,插于門楣,謂之子推燕”,“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兒,謂之果實花樣”。當時面點,有“甲胄人物”“戲曲人物”“孩兒鳥獸”“飛燕形狀”等,可謂“奇巧百端”。

據了解,齊河本次活動與非遺與文創開發相結合,在節日期間為群衆帶來一次視覺盛宴。展出将持續至3月4日。

(大衆報業·大衆日報用戶端記者 張雙雙 賀瑩瑩 報道 設計 李揚 于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