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華|我家史記 清清白白

文|姜華

圖|網絡

姜華|我家史記 清清白白

1963年春天,父親陪縣委崔書記到後亭村調研,一人騎一輛自行車。那時縣委和人委沒汽車,幹部下鄉都是騎自行車,近點的就步行。在後亭,支部書記胡榮福和大隊長何興春帶崔書記和父親,沿河跑了七八裡路,檢視了麥田、花生田,對後亭這個四千多人的大村給予高度表揚,誇後亭的農田像繡花一樣精細,全縣都應向後亭學習。說話間就到了吃飯時間,村書記本已殺雞買肉準備好了留他們吃飯。但崔書記和父親說什麼也不同意。二人騎上自行車到了陳流澤村,買了一包豆腐絲,路邊吃了,就算是一頓飯。

這次後亭調研過去一個月了,泰安地委監察委突然來了兩個同志調查情況,有人寫信反映後亭大隊給崔書記送了兩捆粉皮。找父親座談時,父親如實說明了情況,事情原來是這樣的:他們從後亭走後,大隊幹部過意不去,給送來兩捆粉皮。父親批評了他們,并将說此事告訴了崔書記。崔書記讓人把粉皮放在縣委食堂裡,自己又從夥房裡花錢買了十張。 那個年代,幹部就是這麼清白。

姜華|我家史記 清清白白

勝亭兄上高一已進入了下學期。不知是學習緊張,還是别的原因,最近一直說頭疼,父親領他去醫院,也看不出什麼毛病,醫生說可能是學習太緊張了,休息幾天就好了。于是就請了幾天假。結果,休完假去上課還是不行,一學習就頭疼。無奈就休學一個月。但一個月後再去上學,他說什麼也不肯去了。祖父母和我父母輪流去勸,從個人前途到為家争光,什麼道理都講到了,但他絲毫不為所動,無奈隻得辍學在家。這年他十六歲。

時間一長,祖父說,幹脆到糧所去上班吧,正好剛調來的縣委副書記楊惠清的兒子也安排在了糧所。于是,他去了城關公社孫紙坊糧所,離城有五六裡路。文化大革命之前,非農業人口極少有招工的機會,亭兄和楊書記的兒子當時都屬臨時工。雖說是臨時工,但家裡多了個掙錢的,全家都十分高興。

姜華|我家史記 清清白白

有一天,安家情婦奶給祖母說話,委婉地說:“安蓮不小了,我正愁着給她找個婆家,你看有合适的麼?”祖母說:“ 安蓮小妮長得俊巴又靈透,不用愁,到時候提媒的得擠破門”。情婦說:“哎,那也得合适才行。俺看着安蓮小亭就很般配。”兩個老太太你一言我一語,把個祖母說的十分高興。

但祖父和父親考慮是很嚴謹的,他們意見很一緻一一不行。倒不是因安家的曆史背景,那時階級鬥争的弦還沒拉緊,主要兩點,一年齡太小,二來勝亭工作将來還會有變化。

姜華|我家史記 清清白白

作者簡介:姜華,正教授級進階編輯,曾任中國報紙副刊學會理事、中國地市報副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地市報攝影研究會副會長、華東地市封包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副刊學會副會長等職,其文學作品十餘次在全國和山東省及期刊上獲金銀獎。出版文學、曆史、新聞著作多部。

壹點号 泰嶽金融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