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泺源堂的匾額與楹聯

文 | 李宗益

名聞遐耳的趵突泉北面,約五六米距離的一處歇山飛檐,金碧輝煌的大殿稱作泺源堂。

泺源堂面闊3間,進深6米,高約15米,上下兩層。二層木闆地面,東側為上下出口,青磚壘垛梯階。殿前為卷棚式廈檐,楣額透雕雲紋、彩亭、禽獸、花卉等圖案,顯得玲珑古典。紅漆木檻柱,金色琉璃瓦,殿台臨水,硬山出廈,熠熠生輝,蔚為壯觀,始建于北宋熙甯年間。

青未了|泺源堂的匾額與楹聯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載:曆城有泺水,俗謂之娥姜水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廟故也。著名文學家曾鞏于熙甯年間知齊州時(1072~1073年),在這裡建二堂,并作《齊州二堂記)雲:“起初,朝廷和鄰近州郡使者、官吏來時,并無寓所,僅構築臨時館舍,讓其住宿,走後拆除,既浪費又簡陋,故在泺水處建二堂,供客人居住,南堂臨泺之源,稱泺源堂,北堂對曆山,曰曆山堂”。清代曆城人任弘遠《趵突泉志》記:“曆山堂、泺源堂:北堂曰曆山,南堂曰泺源,曾南豐知齊州建此以館客,見《齊州二堂記》。熙甯六年二月已醜建”。

趵突泉畔修建泺源堂用當下的話說,無疑于在景點或景區内政府建造的樓、堂、館、所。達官貴人來視察、遊玩或小住在這群泉之中近可觀泉遠可覽景。金、元後泺源堂改為呂祖廟,供奉道教領袖呂洞賓。後明朝鹽運使司張奎光、濟南知府樊時英、曆城縣令呂黃鐘又改閣為祠,稱“呂仙祠”。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觀察何啟圖改曆山堂為閣,上層祀文昌,下層祀鐘離,同時将閣後李公祠改祀鬥母,稱“鬥母宮”殿統稱呂祖廟,直到解放後方才恢複泺源堂原名。

數百年來,泺源堂曾鑲嵌與懸挂了諸多匾額與楹聯。這些達官貴人、名流賢士撰稿或題寫的匾額分别有,明代崇貞年間山東司員外郎曹玑書的,清代山右唐廷琰,清代何啟圖題書的、,清代楊霖的,還有不何人所書的、等匾額,分别懸掛于泺源堂上二層或下層。

泺源堂的楹聯則分别有,明代毛直指題書的“勝境自從開府辟,仙人原為對泉來”的七言聯;清代順治十七年任佥事劉昌臣題撰的“七十有二泉自數仙源第一,一千八百國應拟勝地無雙”十一字聯;清代官學使喀爾欽的“錦绮霞明千尺雪,玻璃風漾一池珠”;清代名士袁裡題寫的“仙風拂雪濤兩袖瑞光争日月,鶴駕來瑤島一囊丹粒壽乾坤”十二字對聯;江南淮安府人進士康熈六年山左學政周龍甲題書的,“源泝伏流側坎碎珠成萬斛,嶽鐘間氣飛輪碾雪湧三堆”十一字聯。

還有,凊代武昌人,康熙癸醜進士,曆官通政使周士皇的“空山何處來黃鶴,流水無心響白雲”七言聯,呂仙的七律“趵突新詞千尺劍,蓮山舊迹數行書”;佚名的“惟蓋初張尚憶廣陵翔白鹭,珠玑紛落還疑星宿泛仙槎”九言聯; 清代泰安人官至布政使的旋天一題書,“泉聲傾萬斛源源時出無停沛澤長流環海岱,水勢映三台滾滾上行不竭清光位射動星辰 ”三十六字長聯,意境高雅,對仗工整,音律合協,精當傳神,與趵突泉畔相映成輝。

據>記載,這些匾聯有的于康熙年間廢止,但大多匾額楹聯仍繼續懸挂,至何時曆史上并無确切記載。從光緒二十九年(1903)老照片看,泺源堂外面四根出廈抱柱與門前都挂滿了紅底黃字或白底黃字的楹聯,但唯獨沒有一塊匾額,但是否是原聯不得而知。1929年幾張老照片中出現了兩塊不同的匾額,一塊黃底黑字,一塊四邊雕琢古色古香匾額鑲嵌于廈檐上端,内容則與原匾不同。1931年照片中,泺源堂内西間辟建為茶社,門口也有匾聯,匾額内容是“惠我無我”,也不是原匾。1956年趵突泉辟建公園前泺源堂早已無任何匾聯,1958年9月10日泺源堂進行修建時的照片,清楚看到這一切。

現今泺源堂匾額楹聯“泺源堂”與抱廈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1964年9月懸挂的。其中還有許多來曆與故事。

1962年7月13日,濟南遭遇特大暴雨。降水量為五十多年來最大一次。大雨滂沱,山洪由南至北呼嘯而至,淹沒了大半個濟南。尤其山水溝和陳家大河裹挾着泥沙,似猛獸沖向趵突泉區域。趵突泉一片汪洋,地面積水深一米多,泉池河溝被掩埋。趵突泉一片狼藉,面貌皆非。當時,濟南市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長許延梁召集園林、建設局、文聯,博物館等部門上司與專家鄭文齋、彌菊田、姜守遷、關有聲等人研究修複趵突泉。有人提出了要在泺源堂懸挂匾額與楹聯,關有聲與彌菊田分别推薦了山東省博物館陳列組副組長鄭作祯和著名書法家金棻先生書寫。

書印雙絕的鄭作祯為人謙和低調,曾與文化名人王獻唐、王統照、路大荒、任曉麓、鄭亦橋等齊名。本人精通書法,各體皆能,尤擅魏碑。善于篆刻。解放初期受山東省人民政府委托,為毛澤東和朱德治印,先前也曾給蔣某人均刻過章。而金芬先生善寫魏碑,其書法集漢魏六朝碑帖之神韻,賦以新意,自成一體,豪放雄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讓誰去征集這二位先生的作品呢?上司反複商量,決定由園林局負責文化宣傳範中文與園林基建隊美工,著名書法家王仲武負責溝通聯系。

幾天後,鄭作祯先生把寫好的泺源堂書法作品送到花中文手中。當上司看到大氣厚重,結體方整,端莊典雅,圓腴遒勁,結體绮麗的作品後,讓他立即送至木工班刻制。李局長見沒有題款與章印,鄭先生回電說,他寫的匾聯部分都沒署款與蓋章。以至于後人誤以為泺源堂三字出自清代書法家鄭翰丞之手或集字而成。

青未了|泺源堂的匾額與楹聯

一天上午,王仲武專程來到區金棻先生住家,說明來意。先生滿口答應,即刻帶着筆章随他前去園林基建隊五龍潭辦公地。在潭西精社房内,王仲武舒紙濡墨,金先生提筆在手,略作端詳,在準備好的三幅聯紙上,縱橫捭阖地舞動起來。那遒勁的筆力,頓挫仿佛有聲,豪放之氣使人目弦。不長時間,三幅相同内容的對聯一揮而就。金先生又反複審閱了作品,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笑着對王仲武說,我已完成了任務,以後他們成了很要好的忘年交。

鄭、金的作品經過園林基建隊美工王仲武的過字、上闆、飛白處理後交有木工師傅李元英、王培慶刻制,第二油漆社上漆最後工序。泺源堂匾聯懸挂後,省市各級上司與觀衆前來觀看,當看到匾額上厚重端莊的泺源堂三個大字,龍飛鳳舞的趙孟頫《趵突泉》詩句楹聯,映襯在金碧輝煌的大堂内,在趵突騰空的泉水面前更顯得富有神韻。

一位書法造詣深厚的省上司看到金棻書寫的這幅蒼勁有力的魏書,問陪同的文聯彌菊田書者的情況。古道心腸的他順便把金芬先生尚無正當職業的事說了出來,後來金先生被聘為省文史館擔任館員,成了齊魯愛才惜才的一段佳話。

如今,趵突泉随着遊人的進進出出,泺源堂匾聯趙孟頫詩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飛向了海内外,也印記在人們的腦海中。

青未了|泺源堂的匾額與楹聯

作者簡介:李宗益,筆名靜軒、山東濟南人,現為:山東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詩詞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麒麟讀書會塈作家聯盟副會長、山東普利詩書畫聯誼會副會長,文學作品散見于中央、省市濟南日報、齊魯晚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報刊雜志和網絡,作品多次獲獎。

壹點号山東金融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