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全事故頻發,監管全面收緊,電動自行車加速駛入正軌

作者:钛媒體APP
安全事故頻發,監管全面收緊,電動自行車加速駛入正軌

随着生産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其自身出色的便利性,電動自行車正在成為家家戶戶短途出行的首選。資料顯示,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達到3.5億輛,2023年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産電動自行車4228萬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電動自行車雖然本身具有足夠大的基數,但仍然屬于一種“年輕”的物種,随着産品的普及,近些年也發生了不少的安全事故和社會争議。電動自行車本身的設計、制造、使用規範,有着較大的提升空間。

屢禁不止的改裝起火

據上觀新聞報道,5月8日上午,上海交警在道路進行例行檢查,幾分鐘内被攔下的幾輛電動自行車全部被發現使用涉嫌超标的電池,甚至有人一輛車裡配了5塊電瓶。

在電池箱中,5塊紅黑色外殼的電池通過導線連接配接組成了60伏電壓的電池組,明顯超過新國标電動自行車要求的48伏電壓标準。根據現場畫面顯示,這些加裝的電池組包裝簡陋,沒有相關阻燃措施,電池使用、充電時存在明顯的安全隐患。

事實上,近年來随着電動自行車的普及,非法改裝就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霾。早在2022年央視315晚會就曝光了電動自行車超速改裝問題,包括新日、金箭、台鈴、綠源、小牛等等品牌,銷售的新國标電動自行車都能通過解碼器解鎖等手段,實作對于新國标25km/h限速的破解。

在一系列暗訪當中,企業可以借助第三方硬體進行限速破解為了能夠在交警查驗時瞞天過海,很多銷售電動自行車的店鋪還提出了“改速不改表”的騷操作,即車速可以達到30~40km/h,但是表顯速度卻停留在25km/h。

根據北京交管部門釋出的資料顯示,截止2023年6月15日北京市電動自行車亡人事故已占全市交通亡人事故的29%。電動自行車超速、逆行、闖紅燈等行為導緻的道路交通問題,已經成為了路面上不可忽視的安全隐患。

電動自行車行業從業者劉敏告訴钛媒體App,如今的新國标電動自行車在設計制造時普遍是按照新國标要求的25km/h設計制造的,車輛的輪胎、刹車、車身強度不會有太多的餘量,自行解鎖限速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

除了非法改裝帶來的車輛行駛安全問題,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電池所帶來的火災隐患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安全事故頻發,監管全面收緊,電動自行車加速駛入正軌

2023年12月29日早上,北京市豐台區一居民小區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消防部門撲滅火災後調查發現,起火為兩名租客将電動自行車電池帶回家中充電所緻,為此兩人均被處以行政拘留十天的處罰。

事後火災調查人員對起火原因進行了調查,發現起火點位于客廳電腦桌上,并發現了電動自行車電池的殘骸。事主承認,起火電動自行車電池是合租室友的,事發前一晚兩人将電池拎到四層的家中充電。清晨已經充了一晚的電池發生短路,随即引發了火災。

資料顯示,2022年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超過1.8萬起,比2021年上升23.4%,接報居住場所内因蓄電池故障引發的火災有3242多起,比2021年上升17.3%,有關電動自行車起火的安全問題整體有着上升的趨勢。

安全&效率之間的博弈

具體到電動自行車領域的問題來看,騎手追求更高的送單量、老百姓出門代步希望能夠快一點都是正常的需求,但前提是要在不危害自身和路上行人的安全。

2024年一月,話題詞“外賣平台給騎手大量規劃逆行送餐路線”沖上熱搜。據上觀新聞報道,美團平台一名騎手緻電“12345”,投訴平台給他規劃的送餐路線中包含逆行路線。相比于遵守交通規則的正常路線,美團内置導航所規劃包含逆行的路線縮短了1.2公裡。據騎手介紹,“配置設定到每單上的送餐時間通常是卡得緊緊的,按照平台規劃路線走才不會逾時。”

資深導航産業技術專家鄧勇認為“這顯然不是技術問題”,導航軟體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做到不規劃逆行路線。而外賣平台之是以會規劃逆行路線,與它的“排程算法”有關系。

鄧勇稱,外賣平台通常都有路線規劃、距離計算的算法提供商,會根據平台的營運邏輯來開發算法。能規劃出逆行路線,則說明在算法中遵守法規顯然沒有被放在第一位。

據投訴的騎手稱,自己已經向平台回報超過20次。要求平台規劃合理的路線并配置足夠的送餐時間。平台客服曾給過他不同的回應,有時候客服會強調平台提供的路線不是騎行的導航路線;有時候客服會承諾“平台将會采取措施予以優化”。反映得多了,平台索性以“距離補貼”的名義每單轉給他2元配送費,算是将他“打發”了。騎手就此認為,平台對于規劃逆行路線的現象應該是“默許”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騎手的取送餐地圖界面上,美團平台特意标注了“路線非導航規劃”,并提醒騎手要“遵守交規”,但這似乎不應該成為能夠讓平台置身事外的免責條款。

北京市惠誠(成都)律師事務所張一凡律師曾表示,針對導航使用者和導航軟體平台之間的關系,目前主要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于地圖廠商來說,目前尚沒有特别明确的法律規定來界定,規劃推薦逆行線路,是否屬于違法行為。

針對外賣平台在提供路線示意圖時,注明了“非導航規劃”,是否就可以不承擔主體責任。張一凡表示,外賣平台如對騎手的路線進行了限制,強制要求騎手必須按其規劃的路線行駛,此時如因規劃路線錯誤而出現了交通事故,外賣平台應承擔部分的賠償責任。

對于電動自行車使用者而言,除了生活的壓力,對于電動自行車電池風險認識不足,周邊設施的不完善以及成本問題,也是讓很多人心存僥幸的原因。

安全事故頻發,監管全面收緊,電動自行車加速駛入正軌

相比于傳統的鉛酸蓄電池,锂離子電池具有重量輕、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無記憶效應的優勢,是以被認為更适合新國标電動自行車。

但與此同時,锂離子電池也存在成本高、安全性能較差的問題。其中安全性能較差,就是指锂離子電池在使用過程存在起火的可能。

導緻锂離子電池起火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個是過充,另一個是受熱短路。過充時,锂從正極的過度釋放會改變正極的結構,過多的锂被插入負極造成沉澱,電壓過高電解質分解出現大量氣體,進而引起火災;在高溫情況下,溫度會使電池内部的隔膜燒毀,随後電解液分解為氣體,導緻内部壓力過大,随後起火。

雖然,正規的锂離子電池往往都配有防過充的設計,但總難免有劣質産品或是功能失效的可能。此外使用者在日常使用電動車時,也有可能會增加火災風險的習慣,像是在夜間睡覺時充電、将電池拿到室内充電,在很多電動自行車使用者看來并不是一件有問題的事,但卻實實在在威脅着生命和财産的安全。

除此之外,在内卷加劇的大市場環境下,高價格的電動自行車産品也許還有緩沖的空間,但對于2000元左右的電動自行車而言,既要廉價又要長續航輕量的锂電,結果就隻能是犧牲安全性。電動自行車行業從業人員海洋告訴钛媒體APP,對于一些廉價電池供應商而言,使用電動汽車上面淘汰的廢舊動力電池根本就是正常操作。

除了對于電動自行車電池風險認識不足之外,使用成本也是讓很多電動自行車使用者對風險視而不見的原因。

钛媒體APP實測,充滿一塊符合新國标标準的48V26Ah電動自行車電池,需要大約1.2度電,以北京市的電價計算, 對應價格大約是0.5-1元錢。應該說即便是對于每天都使用電動自行車的使用者,把電池帶回家充電的成本也不能算高。

但實際情況是,有些小區會對電動自行車放到指定充電區域收取需停車費,單次1元-2元不等,算上充電費用,每次的使用成本可能會達到3元左右,相比于拿回家隻要幾毛錢的充電成本,直接翻了幾倍。

考慮到有些小區還沒有足夠的充電樁,或是充電樁距離較遠,都相當于提高了電動自行車的使用成本。除此之外,擔心電池、充電器被盜,都可能導緻電動自行車使用者更願意把電池帶回家裡充電,進而導緻危險事故的發生機率提高。

電動自行車使用者王剛告訴钛媒體APP,自己很了解電動自行車電池的風險,是以從将電池拿到家裡充電。但由于小區沒有友善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就隻能在公司園區内充電。王剛表示,如果小區有着平價且數量足夠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自己當然願意在自家小區給電動自行車充電,但可惜沒有。

對于現代社會而言,安全與效率之間存在一定的博弈關系。追求絕對的安全就隻能放棄效率,但如果不顧安全的追求效率,勢必有人要為一部分人支付代價。他們可能是路上騎自行車的普通人,也可能是和騎手同住一個小區的居民,在沒有做錯什麼的情況下,随時有可能面臨飛來橫禍,為商業公司的利益或是别人基于不友善而産生的僥幸付出高昂的代價。

全流程加強規範,多方面出擊治理

作為一種新型事物,電動自行車的普及也是在最近十年間才完成的事,自然需要有一定的寬容度,但這也絕不是放任其野蠻生長的理由。

進入2024年春季後,多個部門先後釋出了有關電動自行車的條例規範,就上述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室内充電、平台規劃逆行送餐路線做出了相應要求。

2024年4月30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消防救援局三部門日前印發了《電動自行車行業規範條件》和《電動自行車行業規範公告管理辦法》。

據新華社消息,針對上述檔案的相關要求,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大陸是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産、消費大國,目前國内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達3.5億輛,電動自行車已成為人民群衆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與此同時,電動自行車行業也面臨着産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創新研發能力較弱、品質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發展品質和水準。

上述檔案從多個角度對保障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産品品質加以規範。

一是從主要生産裝置和生産線方面提出相關要求,如切割、焊接、裝配等重要工序流程均需配備與整車産能相比對的生産線及裝置,并滿足焊接自動化率達到70%以上、電動或氣動裝配工具達到流水線上産品工藝設計總工位的70%等關鍵名額要求。

二是從檢測裝置與檢測能力方面提出相關要求,如企業需配備底盤測功機等必要檢驗檢測裝置,且具有充電器、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檢測能力,裝置原值不少于100萬元。

三是強化标準在産品品質保障方面的引領作用,要求電動自行車整車及充電器、锂離子蓄電池、鉛蓄電池、電動機、控制器、電線束等關鍵零部件均應符合相關國家或行業标準。四是從強化企業内部管理制度方面提出相關要求,如企業應設定品質管理部門,配備專員按照工作制度執行相關品質工作安排。

上述檔案明确,企業生産或采購的電動自行車蓄電池應依标準進行編碼辨別,推動電池資訊溯源管理;企業應落實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通過自建、委托、合作等方式提供老舊蓄電池更換、回收服務;加強廢锂離子蓄電池規範回收利用宣傳,引導消費者規範安全移交廢锂電池;鼓勵開展對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監控管理。

安全事故頻發,監管全面收緊,電動自行車加速駛入正軌

4月底,深圳市司法局公布了《深圳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針對電動自行車非法加裝、改裝的問題,要求銷售門店以及其他機關和個人,不得為電動自行車實施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标準的非法改裝行為。對于加裝雨棚等嚴重威脅行人安全的加裝行為,明确由深圳市公安交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五百元罰款。

針對郵政、快遞、即時配送等民生行業的企業職責,明确規定針對因配送考核機制不合理導緻駕駛人超速、沖紅燈的問題,企業應當優化改進平台算法,保障合理的配送時間。同時,要求企業強化騎手通行安全和車輛停放充換電安全教育,利用技術手段對超速、沖紅燈、駛入禁限行區域、疲勞駕駛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提示、幹預和管理。

針對充電問題,明确将加強城中村、老舊小區、商業、辦公、醫療機構等區域充換電設施建設,以及存量設施合規化改造。壓實物業服務人責任,要求物業服務人應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對違反規定的停放、充電的行為,物業服務人應當予以勸阻、制止,以及“禁止攜帶電動自行車及其電池進入電梯轎廂。鼓勵電梯安裝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進入監測預警系統”。

上海方面,最近也有針對電動自行車的新規推出。5月14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的決定》已于2024年5月10日表決通過,将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明确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已建成的住宅小區非機動車停放場所及充電設施建設的投入,引導、規範群衆蓄電池攜帶、放置和充電等行為,加強對違規充電行為的綜合治理。對私拉電線和插座為電動自行車及其蓄電池充電行為設定了法律責任;增加了禁止在居住建築的室内區域違規停放充電以及禁止攜帶電動自行車或者其蓄電池進入電梯轎廂的規定,并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明确對從事拼裝、加裝、改裝非機動車經營性活動或者銷售拼裝、加裝、改裝的非機動車的,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綜合來看,上述多個檔案将會進一步規範企業生産管理行為,落實相關部門的責任,推動電動自行車的安全使用和行業的健康發展。電動自行車行業從業者劉敏告訴钛媒體APP,随着行業的進一步規範,電動自行車行業競争環境有望改善,行業的集中度或進一步提高。(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吳泓磊,編輯|鐘毅,文中劉敏、王剛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