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中國VC會迎來明斯基拐點嗎?

2022年,中國VC會迎來明斯基拐點嗎?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泡騰VCer,作者|cheche、Janet,編輯|小橘

2021,賽道清空,行業消失。

雙減政策正式出台,教育企業市值暴跌超過90%,背後是數萬“N+1”人的命運;新消費品牌經曆着爆火之後的暴雷,大型Campaign和流量銷售光環不再,“消費降溫”成了媒體們愛用的熱詞;直播這一線上銷售管道震蕩連連,雪梨薇娅直播入口被關閉,線下實體行業也随着疫情的發展路線上下起伏......

然而這場大動蕩的背後,同樣孕育着無限生機。

醫藥和科技賽道帶來的技術、産品和品牌成了人人首肯的香饽饽;被消費卷到不行的投資人們借力開拓新方向,“一袋牛奶一瓶醬油也要卯足了勁兒投”的時代日漸遠行;碳中和、環保、商業向善等名詞随着新生世代的價值觀不斷闖入衆人的視線......

在90後踏浪最後一波網際網路紅利的當下,95後新晉投資人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當然混沌與危機也意味着無限的可能與生機。

為此,泡騰連線了數十位奮戰在各個行業一線的基金合夥人、企業戰略負責人及特邀網紅作者,為大家解讀2021年的市場變量及2022年的新興機遇。

2022,你的行業将會如何?一起來看看。

“擁抱變化,在市場中做決策不能有賭徒思維”

祥峰基金合夥人 趙楠

2021年的感悟是:永遠擁抱變化,有些變化在曆史規律中,有些變化在預期之外。在劇烈波動的市場中做決策不能滿打滿算,這是一種賭徒思維,某一次賭對了不是赢,下一次可能就輸光所有籌碼,一定有留白思維,能夠在節奏變化中遊刃有餘。

具體市場來看,2021年,伴随着全球疫情的多次反複,消費市場需求端的全面疲軟,兼合供給端的原材料上漲,全球都缺少增長引擎,資本市場也缺少真正具有實質性的新闆塊。我認為這些情況在美聯儲的持續縮表動作下,2022年也不會有太多新改變。是以,2022年,在宏觀情緒和疫情的不确定下,控制好節奏依然是每個創業者最重要的命題。

如果要展望一些新的變化,那麼Web2向Web3的人才和資本湧入将成為明顯的趨勢;除此之外,線上虛拟空間、合成生物、碳中和、新能源的儲能、中藥保健等概念也會在2022年得到更多的資本關注。

“中國供應鍊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無界創新資本合夥人 張之晨

我過去幾年一直在深耕國内供應鍊相關的生态,從17年底開始關注中國供應鍊的商品通過海外電商管道出海。疫情之後,海外電商需求暴增,我親身經曆了出海電商行業從18年19年隐形于資本市場到20年底開始資本大肆湧入,聲勢浩瀚地投資,直到21年下半年開始的亞馬遜封号和運費暴漲,導緻行業的增速受到影響,向上趨勢受到質疑,資本市場溫度聚降。我認為現在跨境電商行業正處于拐點,對我們新基金來說有了更多的機會。背後的大邏輯還是中國供應鍊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在一級市場GP競争激烈,新基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專精單一賽道的基金更有機會活下來,我們選擇了供應鍊全球化這個大方向。

宏觀來看,人口及産業分布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美國已經走到第三産業很難退回,東南亞、印度第二産業尚未健全,全球的輕工業都對中國供應鍊依賴度較大,重工業、高科技等行業也在往中國轉移。雖然未來一部分會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市場比如東南亞,但實際上由于國家小和人口少的因素,很難形成類比中國的全産業鍊,出海增量主要來源于全球各地的電商滲透率提升。而中國對于電商的基礎設施及整個服務生态領先于世界很多,是以我們在對海外輸出商品的同時,還能輸出整個電商相關的服務配套,包括物流、支付、工具等。

同時,我們還會關注供應鍊出海中需要的各種服務,我們跨境服務的ToB、ToC都會看。

ToC的紅利在于F2C的機會,海外平台的搭建完善,可以讓中國工廠直通海外消費者。在基礎設施完善後,海外的很多品類都值得被做一遍,類似于過去兩年國内消費市場的新品牌爆發,海外也有形成新品牌的機會,就是要花一點時間。我們看到的服裝、時尚、家具、家居等品類,都有一些能持續做産品創新,持續跟蹤消費者的品牌,會有新品牌發力的機會。

ToB的機遇更多在于服務出海的機會。電商和品牌生态的成熟,離不開經銷、物流和支付服務。經銷、物流、支付服務等幾塊在國内市場已經模式創新了很多年,相關服務配套齊全,遙遙領先于海外,我們認為都有出海全球化的機會。這中間要關注本地化的問題,每個國家市場的文化、宗教、消費者都不盡相同,更多需要與本地發生更深入的互動,這也是對新創業者的一個挑戰。

“科技行業的本質不會發生變化,但人才、資源和資本将加快流入”

衆為資本合夥人 于曉璐

2021年對科技賽道比較大的一個感受是“貴”,這意味着大量資金的進入及利好政策不斷發展,大家更加全身心的投入進來,國家也在不斷打開自有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助推力。但同時,有一些不具備産業化基礎和能力的項目也沖到市場,同時好項目貴到起飛,是以整體都不便宜。

不過一二級市場間的态度并不一緻,一級市場明顯态度更High,二級市場更為冷靜謹慎,這就導緻項目到了最後容易出現倒挂現象。我認為對行業的關注更多還是要看公司的基本面,而不能僅停留在溢價上市這個層面,更重要的是尊重大周期,做好早期布局,選擇好團隊,順應科技的自然周期去看項目。

随着大家對科技方向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這幾年行業的細微變化也更多被看見,但我認為科技賽道的本質特性沒有改變。未來的變化主要展現在三方面,一是人才流動的變化,越來越多高精尖人才會回國創業,優秀資源不斷注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助力國内底層技術的突破。二是教育系統的變化,高校迅速響應了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不斷開設新型專業,并且和産業間進行研發和關聯。三是資本市場的變化,例如A股以前對科技項目的偏好非常标準一緻,即營利性,但随着北交所、科創闆、注冊制的出現,大家在承認科技本身,尤其是科技TOB應該也需要被給予一些時間好好發展,即便當下的盈利能力并不強。

下一年我肯定還是繼續看科技賽道,從大方向來說,主要是碳中和、車相關的周邊(核心零部件、自動駕駛等)、AI機器人、工業制造、半導體産業鍊等。

“沒有誰能阻擋消費者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某消費基金創始合夥人 大川

21年一直深耕消費領域,見證了消費賽道投資從熱火朝天到噤若寒蟬。資本的情緒跟過往任何一個風口賽道都何其相似,不一樣的是曆史很多風口賽道過了就沒了,但消費領域持續會有後來人的機會。因為沒有誰能阻擋消費者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反而資本熱潮退卻使得行業也重回理性和健康。

22年還會堅定消費領域的投資,心底裡要接受消費品牌比不上位元組跳動這種标的的體量和速度;要接受品牌建設需要時間;要接受領域難以壟斷、品牌多元共存。其實一直都是資本搭上好品牌的便車,而不是品牌去搭資本的火箭。

“疫情是個持久的催化劑,會促使全球進入一個長達10年的快速線上化過程”

盈動投資合夥人 蔣舜

過去兩年一直深耕跨境相關領域,疫情過後,我們對跨境的疑慮被打掉了。疫情是個持久的催化劑,會促使全球進入一個長達10年的快速線上化過程。而短期導緻的市場供需失衡,在供應鍊、人才、人力優勢凸顯的中國,無疑為企業帶來紅利。在中國工廠開足馬力生産的同時,國際物流價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海外平台對中國賣家也有了不同的态度。

2021年,跨境行業的玩家日子并不好過。無論是拿了大錢的頭部玩家的增長速率,還是我們調研的一些跨境賣家的生存狀态,都不理想。但短期跨境的投資窪地,讓我們更容易挖掘優質企業。

我們更多以産業本身自居,隻是以投資的方式參與到産業中,同時也希望為行業中玩家提供更多的除資金以外的賦能。誠然,跨境賽道是一個很小的方向,項目基數相對較少,且在生态中大多數還是基礎賣家,及少部分服務商。但我們仍希望可以找到不同公司的差異,從産業視角發現投資機會。

對于22年的主攻方向,主題不會變化太大,主要聚焦三個方向,1)對跨境賣家/品牌,會保持非常高的熱情,謹慎出手;2)戰略并購海外流量,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重要戰略布局。是以和流量相關,有着穩定商業模式的公司,會持續關注。3)強勢關注服務商,包括所有的資料、物流履約、SaaS級服務、服務商的服務商(比如插件生态)。

市場持續在變化,多一個地域次元,很多機會會出來。

“不管是硬科技,高新制造,還是數字中國、元宇宙,底層都是對人才的培養”

多鲸資本合夥人 姚玉飛

教育在21年無疑遭受了重創。

在疫情之後,雙減之前,我們曾做過一次線上路演,140家機構報名參加;而雙減之後,參加路演的教育投資人不足40家,90%來自戰投。

面對着行業巨變,我們開始了調整和轉型,決定不再碰K12,将精力重點放在人力資源和職業教育上。面對Z時代新的消費觀和對躺平的認知,人才的供需錯配問題嚴重。我們認為,港股上的一批職業教育公司,主要還是傳統的學曆教育機構,随着現代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需求,以及技術的發展和滲透,将會不斷改變教育領域的授課和學習方式。校企共建、産教融合将會迎來重大機遇,未來會不斷産生更符合社會發展和企業需求的各類新型職業教育企業。

對教育投資人的寄語:不管是硬科技,高新制造,還是數字中國、元宇宙。底層都是對人才的培養。2017年以前,每年超過1700萬的新生人口,對應了未來十五年每年超過1000萬的高等教育畢業生,存量人口紅利持續存在。雖然K12投資沒機會了,但提供K12上下遊服務、教育資訊化、硬體更新機會依舊存在。而我們窮盡一生,也始終離不了教育,無論是求學、職業規劃、子女教育、家庭學習、還是老年大學。

“餐飲行業創業“門檻低”,品牌多,優質項目少”

滬上阿姨戰投業務負責人 葛賢通

最近幾年,因整個茶飲賽道競争的白熱化,整個行業開始面臨着重組整合,作為代表性的新式鮮果茶品牌之一,我們相對早的就成立了專門的戰投平台去運作。在小半年的時間裡,圍繞産業鍊,我們已經出手兩次,分别是一家上遊的水果加工企業和一家餐飲自動化裝置公司。

經曆了21年上半年餐飲賽道的“大泡沫”,一些品牌創始人對于估值預期仍有些不合理。餐飲行業創業門檻看着低,所謂的品牌雖多,但想找到真正的優質項目也很難。項目看了不少,但出手相對謹慎。

希望在22年,能夠挖掘更多在供應鍊産品和品牌内容端兼具創新的優質公司,通過我們在供應鍊、組織營運等方面真實有效的賦能,和已經交過的大額“學費”,讓合作企業們少走“彎路”。

“從top-down角度分析,母嬰市場細分品類的天花闆比較低”

母嬰戰略投資人 小頑童

21年深耕母嬰行業,最大的感受是:單體項目體量都偏小,想找營收過10億體量的公司,非常難。從全年的融資情況來看,上下半年有明顯差異。上半年母嬰領域勢頭不錯,一級市場融資事件層出不窮,不少頭部公司拿到幾千萬、近億元的融資;而下半年明顯資金供給不足,消費大行業不好的情況下,母嬰領域更難。

去年母嬰行業,出現了更多垂直領域的公司。比如童裝,會切很多細分場景和特定人群。這種打法更容易觸達使用者,但做大規模會有挑戰。如果采用top-down的角度分析,天花闆太低,很難推進投資。

新的一年,在既有的母嬰賽道上,還是會保持相對活躍的位置,但會進一步縮減早期項目的推進比例。重點關注頭部成長期企業,以及有産業整合機會的團隊和品牌。

而行業上的政策,會從母嬰向新家庭方向延展,圍繞家庭消費需求,從人群到品類上尋找優質标的。以寶媽為臨界點,向前關注輔助生殖、月子服務、産康;向後關注孩子成長需求、新中年需求。

“随着幾大技術棧的逐漸成熟,網際網路看似“死局”的行業重新帶來巨大機會空間”

泡騰網紅作者 莊明浩

作為meta OG(并不是),回頭看21年,完全沒有想到metaverse這一關鍵詞能對行業帶來這樣的深遠影響。

在經曆了五年的所謂下半場之後,在反壟斷的大前提下,在增長政策/商業模式/使用者時長等幾個緯度都基本走到邊際效用為0的時候,網際網路行業才突然回想起來,這個行業這麼多年最大的發展引擎其實是技術的創新。

AI,圖形學與計算機視覺(VR/AR/MR等),雲(傳輸,渲染,雲遊戲等)以及區塊鍊(NFT,Web3,gamefi)等幾大技術棧的逐漸成熟(不是實驗室階段)會給這個看似已經進入“死局”的行業重新帶來巨大的機會空間。

無論關于meta的讨論有多浮躁和喧嚣,底層技術創新到場景落地,進而形成新的商業生态,看起來已經形成共識。

“2022年将是全球SaaS公司在震蕩中發展的一年”

泡騰特邀作者 石敢當

2021年創投圈的題材風暴從年初的Clubhouse卷起,到年末的Web3收尾,充滿了理想主義者的氣味。前者的短暫喧嚣與後者的激烈争議,伴随着全球性的網際網路巨頭反壟斷危機,以及2022年初剛剛高票通過的《數字服務法》,都宣示着後網際網路時代的集體彷徨和焦慮。

在過去的2-3年時間裡,以SaaS為主的ToB 2.0(相對于2015年的ToB 1.0)投資相對于日漸稀薄的ToC,被行業賦予了撐起網際網路後半場繁榮的曆史責任。在投資機構的共識速度和口袋深度雙重作用下,投資人暫時放下了對10倍PS的價值诠釋争議,通過20倍、40倍、甚至100倍PS的投資案例,用颠覆性賬面收益來刺激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神經,進而使得SaaS的颠覆性估值邏輯隐含着被神谕力量支配的不言自明。

但一場最晚于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美股和港股二級市場驟冷,卻又比所有從業者預料得更加猛烈。美股知名SaaS公司較2021年市值最高點平均跌去了50%,港股更是達到了80%。而日漸焦灼的中美關系所帶來的兩國資本市場的潛在脫鈎可能性,使得單純通過資本市場周期性來安慰投資者的解釋顯得蒼白而無力。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一系列中概股事件和相關限制性政策的出台,加速了這一悲觀預期的實作以及延續。

2022年将是全球SaaS公司在震蕩中發展的一年,最近關于SaaS公司增長方法論和投資價值觀的文章、短視訊層出不窮,讓人不禁回憶起2018-2019年ToB 1.0進入寒冰期前的市場氛圍。但和第一輪寒冰期不同的是,當時各個細分賽道達到一定規模體量的公司仍然很少,市場格局并沒有清晰的階段。是以2022年也很有可能會是前後10年之間,在一二級市場做兼并、收購的最好視窗期。正如衆所周知的諺語所言:當上帝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打開一扇窗。

“自動駕駛行業已經曆周期低谷,投資熱度正逐漸提升”

泡騰新晉作者 徐嘉雯

我一直在關注早期科技創新類産業,密切跟蹤各行業資訊技術相關的新興增長點。22年我會主要關注3個方向:

自動駕駛行業已經曆周期低谷,投資熱度正逐漸提升。自動駕駛行業從中長期來看涉及汽車及周邊産業的範式轉移,将從根本改變出行的業态;由此帶來的包括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在内的自動駕駛傳感器市場空間将同步打開。

車載毫米波雷達上遊晶片企業估值偏高,如目前國内唯一通過車規級驗證的加特蘭估值已達上百億。随着毫米波雷達朝着4D點雲成像方向發展,國内外衆多創業公司都在該領域加大投入。随着造車新勢力攪局,軍企軍備競賽加速,這一周期正在逐漸縮短。大陸毫米波晶片有望誕生一批全球龍頭公司。

雷射雷達模組企業數量衆多,主要可分為創業企業、Tier1、科技企業跨界三大類。一方面,從技術角度,現階段雷射雷達行業技術路線多方并存,将經曆從機械-半固态-固态的路徑。內建度方向從目前的分立器件逐漸往高內建度、晶片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對模組企業來講,商務能力至關重要,一個好的雷射雷達産品必然是與下遊應用緊密結合,共同疊代。是以企業和産業在開發之初應該瞄準下遊應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