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踢走中國供應商,倒逼國産逆境求生,央視的提醒初見成效

蘋果踢走中國供應商,倒逼國産逆境求生,央視的提醒初見成效

文/球子 稽核/子揚 校正/知秋

作為全球頂級的科技公司,蘋果對于産業鍊上遊的影響可謂是非常大,不少企業擠破頭皮都要進入蘋果供應鍊。因為,依托于蘋果的品牌影響力以及訂單分發能力,相關産業鍊企業能夠迅速發展到全球頂級,比如富士康,幫助蘋果代工大量的智能裝置産品,登上了全球第一大電子代工企業,營收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蘋果踢走中國供應商,倒逼國産逆境求生,央視的提醒初見成效

蘋果欲擺脫中國供應鍊

然而,自2021年以來,蘋果“去中國化”的趨勢愈發明顯,有超過30多家國産手機産業鍊企業被蘋果踢出局,最大的受害者當屬歐菲光,在過去的2021年中,歐菲光營收暴跌93%,市值更是腰折,之後不得不變賣與蘋果相關的資産。

不僅如此,蘋果在不斷剔除中國供應鍊的同時,也不斷将生産鍊轉移到隔壁印度,粗略統計,蘋果已經将9條生産鍊搬到印度地區。

蘋果踢走中國供應商,倒逼國産逆境求生,央視的提醒初見成效

事實上,蘋果此舉無疑是在吃中國的飯,反過來卻砸中國企業的鍋,為何這麼說?來看一組資料,翻看曆年蘋果财報,大中華地區一直是蘋果财報的“頂梁柱”,以蘋果在2021年第三季度公布的财報來看,公司實作總營收入814億美元,而大中華地區卻貢獻了147.6億美元,占到總營收18%。

而在2022年第一個交易日,蘋果市值突破3萬億,中國市場更是功不可沒,尤其是在全球疫情沒有好轉的情況下,中國供應鍊企業一直為蘋果提供極大的幫助。

蘋果踢走中國供應商,倒逼國産逆境求生,央視的提醒初見成效

如今,蘋果過河拆橋,也暴露出其面具下的最終面目。為此,在2021年,央視也緊急提醒國内手機供應鍊企業,必須要加大核心技術的自研,擺脫對蘋果的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央視的提醒已經初見成效,比如歐菲光在被剔除果鍊之後,開始進行多業務布局,除了主營的手機鏡頭業務,還在智能汽車零部件、VR/AR等領域進行了布局。

蘋果踢走中國供應商,倒逼國産逆境求生,央視的提醒初見成效

倒逼國産逆境求生

對于手機供應鍊企業而言,想要走出逆境,必須要依賴國産手機品牌的龍頭企業帶動。原本華為是有機會取代蘋果,成為這些手機供應鍊企業新的依仗,畢竟華為非常注重扶持國産産業鍊,比如京東方螢幕,其能在手機市場聞名,多虧華為的幫助。

然而,來自外界的打壓,讓華為手機業務跌入谷底,這讓國産手機産業鍊再次失去了依賴目标。

蘋果踢走中國供應商,倒逼國産逆境求生,央視的提醒初見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國産手機産業鍊選擇主動出擊,以TCL華星、歐菲光、京東方等為首的國産手機供應鍊企業開始展開布局,與國産手機品牌加深合作,尋找突圍方向。

令人欣慰的是,國産手機品牌對于産業鍊也逐漸趨于國産化,其中小米開始逐漸擔負起國産手機産業鍊的賦能者。

以小米12系列為例,國産供應鍊合作夥伴就達到了60家,如TCL華星光電、彙頂科技、瑞聲科技等,為小米12系列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除了小米之外,OPPO和vivo兩大頭部手機品牌也逐漸開啟供應鍊國産化。

蘋果踢走中國供應商,倒逼國産逆境求生,央視的提醒初見成效

寫到最後

在目前全球貿易環境日益複雜的背景下,國産手機品牌和國産手機供應鍊企業抱團取暖,無疑是最為正确的發展道路,因為隻有降低對海外供應鍊的依賴,雙方才能走的更加長遠。

雖然進入果鍊可以讓供應鍊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但風險依舊伴随左右,是以,一些依舊要抱緊蘋果的國産供應鍊企業要規劃自己的退路,盡可能将存在的風險降到最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