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叫闆蘋果,底氣何在

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1月3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蘋果公司(AAPL)盤中股價一度觸及182.94美元,總市值達到30013.14億美元,成為全球範圍内唯一一家市值曾經超過3萬億美元的公司。

蘋果為什麼能夠成為今天全世界上市公司市值規模的“天花闆”,個中原因耐人尋味。這其中,除了時隔6年重返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排行榜第一等原因的刺激之外(來自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INNO Research2021年10月統計資料),淨利潤率其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參考名額。

據蘋果2021财年(2020/10-2021/9)年報顯示,報告期内,蘋果營收達到3658.17億美元,淨利潤高達946.8億美元,淨利率則為25.8%,再度坐穩“世界最賺錢公司”的寶座。

25.8%的淨利率是怎樣一種存在?我們可以看一下近年來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上,與蘋果競争最為焦灼的國産品牌小米。在最近的兩個季度裡,雖然小米在出貨量上曾經完勝過蘋果,一度排名世界第二,但縱觀2021财年,小米淨利率隻有3.7%,不足蘋果的零頭。

小米叫闆蘋果,底氣何在

有人可能會說,雷軍早先定下的5%硬體綜合淨利率紅線,鎖定了小米的淨利潤空間,但是,即便我們翻看LVMH、愛馬仕這樣的奢侈品公司财報,蘋果25.8%的淨利潤依然有過之而不及。公開資料顯示,2021财年,LVMH和愛馬仕淨利潤分别為11.3%和21.3%,與蘋果相比,差距客觀存在。

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蘋果超乎尋常的淨利潤率來自很多方面,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蘋果對工廠和供應鍊的把控。來自海外媒體最新的消息是,蘋果已開始在鴻海集團(富士康)位于印度清奈市(Chennai)的工廠試産 iPhone 13,預計于 2022 年 2 月在印度生産新機,用于印度國内及海外市場;與此同時,在過去的兩年裡,蘋果已經把9條生産鍊悉數搬到了印度……

衆所周知,印度相對低廉的用工成本對保持蘋果的超高利潤大有幫助。是以,當蘋果在印度市場大舉布局工廠和供應鍊之時,不少與蘋果息息相關的中國本土供應鍊企業正在經曆一次脫胎換骨式的考驗。去年新聞報道中關注的“蘋果剔除34家中國供應鍊企業”事件就是一則前車之鑒。

據報道,在2021年二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大賺961億元人民币,收獲不菲;但是,幾乎在同一個時期内,蘋果突然跳出合同,将34家中國本土供應鍊企業剔除出采購序列,甚至沒有留給這些企業轉型和發展的時間。在此之後,諸如歐菲光這樣與蘋果合作長達幾年之久的公司,淨利潤暴跌九成以上,市值由巅峰時期的700億元人民币跌去了300多億元,并不得不進行資産剝離和重組。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國内供應商企業需要擺脫對蘋果的依賴,尋求更大的發展。華為、小米等在内的國内品牌,也在不同程度上承擔起本土供應鍊的“搶救”任務。去年,小米就曾以成立聯合研發中心的方式,将小米北京亦莊智能工廠的新材料、新工藝、先進制造技術等輸出給藍思科技,以助力後者打造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智能工廠。這家名為藍思科技的公司,正是當初被蘋果剔除的34家中國本土供應鍊企業之一。

同時,在不久前釋出的小米12系列手機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提出小米正式對标蘋果,最終一步步超越蘋果,而小米敢于跟蘋果正面較量的底氣來源,除了自研技術創新,還有小米供應鍊正發揮帶動國産供應鍊成長的龍頭作用。據悉,小米12新品當中融入了近60家國産供應鍊合作夥伴的努力,核心器件國産化水準遠遠超過以往。據悉,在核心螢幕方面,小米12的AMOLED柔性屏就是由國内企業TCL華星光電獨家定制研發而來,這款螢幕不僅通過了國際評測機構DisplayMate A+最高等級認證,還創造了諸多世界新紀錄。

在小米和華為這樣的本土頭部品牌看來,國内手機廠商的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國産供應鍊企業的突破和創新不可或缺。為此,國産手機廠商還走出了産業投資布局的賦能新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的幾年中,小米累計投資超過360家公司,并設立專門的産業投資團隊,重點針對5G相關的射頻器件、人工智能、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先進制造裝置等上遊産業鍊進行投資建設。截至目前,小米通過産業基金投資了約100家創新科技企業,覆寫100%手機核心元器件,其中54%已導入合作。

事實上,國産手機品牌盤活本土供應鍊企業的多種嘗試不但非常及時,而且極其必要。從長遠來看,本土供應鍊的蕭條也将在某種程度上打擊我們國産手機行業的發展和壯大。由此,一條以小米為首的國産手機品牌産業,對于吸納國内供應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客觀上來講,這一條與蘋果對标、競賽的賽道,很有可能是最艱難的賽道。因為對标上蘋果,就意味着本土品牌要跟極強的公司展開一場較量。雖然以華為和小米為代表的國産手機品牌已經在高端市場和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不小突破,但是未來的種種挑戰依然充滿了懸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