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度公司系列|“養魚大王”王傳福和他的“大魚群”

年度公司系列|“養魚大王”王傳福和他的“大魚群”

出品|車談會團隊

文|袁桂遠

之前愛搭不理,現在高攀不起。

本來對我無感的這一句話,卻戲劇性地在一家公司身上得到“多麼痛的領悟”——當比亞迪股票還在20多塊的時候,我關注,未買;40多塊時,我想買,猶豫;現在已經飙到245,我高攀不起。

從長期主義的經營哲學來看,比亞迪股票漲跌是這家公司的價值折射。

近日,2021年部分中國車企市值榜單公布。據機構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比亞迪以7805.36億元人民币的市場榮登榜首,總市值同比增長47.25%。

在我看來,比亞迪的利好仍會在2022年繼續,而且越發凸顯,大機率在今年其市值會破萬億。(投資有風險,純粹代表個人觀點)

年度公司系列|“養魚大王”王傳福和他的“大魚群”

這一觀點,前不久在跟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聊過之後,愈發笃定。2021年,比亞迪的故事生長得很茂盛,但再見到王傳福,相比之下,他額頭上的頭發就不如公司的長勢,稀疏了些,白頭發也已悄悄爬上雙鬓。

但他的精神狀态很好,看上去心情甚佳,臉上挂着遮不住的盈盈笑意。

“瘋狂”的比亞迪:一個打十個

2021年,比亞迪乘用車全年銷量為730,093台,同比增長75.4%,其中新能源車銷量為593,745台(純電動車銷量為320,810台,DM插電式混動車型銷量為272,935台),同比增長231.6%。

去年12月份,比亞迪更是“瘋狂”:新車銷量為97,990台,同比增長77.9%,其中新能源車銷量為92,823台,同比增長236.4%。

有網友評價說,比亞迪是一個打十個。看似狂妄,卻是事實,十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銷量加起來,還真的不如一個比亞迪。

這時,我就能了解王傳福的心情為什麼大好了。一個企業家,看到公司呈現蓬勃之勢,而且踩準節奏,向着正确的方向快跑,心情豈能不快。

年度公司系列|“養魚大王”王傳福和他的“大魚群”

“2022年,我個人判斷新能源行業滲透率預估超過35% ,比亞迪乘用車的全年目标為150萬輛。”王傳福向我表明了他的判斷,也同時大方透露了公司的目标。

這意味着,2022年,比亞迪銷量要實作翻倍增長。比亞迪的底氣從哪裡而來?

首先是笃定趨勢,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

2022年1月11日,乘聯會釋出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資料,據統計,1-12月國内新能源汽車批發總量達到331.2萬輛,同比增長181.0%;零售總量為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

與新能源汽車市場“雙百位”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1年燃油車批發總量為1779萬輛,同比下降4%;零售總量為1716萬輛,同比下降6%。

可以說二者市場走勢分化明顯,在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關注、選擇新能源車型的背景下,2022年國内乘用車市場向“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必然也會越來越快。

在趨勢的大背景下,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預測,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5%左右,顯然王傳福更加大膽。

不管是25%,還是35%,行業普遍的共識就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成定局。

在這樣的狂潮下,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受原材料上漲和購車補貼退坡影響,年初包括比亞迪在内一些公司,已經宣布部分車型價格上漲。

今年是購車補貼最後的瘋狂,有可能也會引發新一輪的購車潮。今年也是比亞迪的産品大年,海洋網和王朝網将在這一年推出數款産品“轟炸”市場。

鲶魚變成快魚:比亞迪的邏輯

“現在是快魚吃慢魚,絕不是大魚吃小魚。”王傳福說道,“現在我們看資料,看變化,以每周,甚至是以天為機關。”

“市場瞬息萬變,在這個階段,快比科學重要,第一要快,第二要科學。”王傳福補充說。

他認為,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看不透市場變化, 比如他說海豚就是一個誤判,“我們設定的目标比較保守,實際上市場銷售遠超出預期,導緻我們給予的産能不足。”

年度公司系列|“養魚大王”王傳福和他的“大魚群”

資料顯示,海豚車型2021年12月銷量達10016輛,8月到12月共銷售29598輛。海豚作為海洋網的首款車型,有如此上佳的表現,大大增強了後續海洋系列的信心,也成為比亞迪産品矩陣的新增長點。

大概他也沒有想到DM-i車型如此受到市場追捧,産能跟不上需求,有些4S店甚至連展車都賣出去了。

過去的一年,比亞迪的節奏如同百米賽跑,從起步就沖了出去。作為一個媒體人,我個人的直接感受就是:我不是在參加比亞迪新品釋出會,就是在參加比亞迪活動的路上。

在我看來,比亞迪從一條鲶魚變成快魚,有其邏輯。從大背景來看,百年一遇大變局的機會視窗已開,熱錢湧入,市場逐漸成熟,新一輪的消費更新打響。

據天眼查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今年共計獲得融資70餘次,融資總額超800億元,已超過2020年全年融資金額總數。

看起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容量巨大的,但是市場卻容不下過多的品牌,一半的份額将由少數的三到五個品牌瓜分,毫無疑問,比亞迪必定是其中最強的一個,而且它要确定并捍衛它是新能源上司者的地位。

是以比亞迪要快,要趁更多的品牌尚未站穩腳跟,去占領市場,去占領消費者的心智。我認為,三年之内,大局将定,成王敗寇的故事可以畫上一個階段性的句号。

2021年,晶片短缺危機爆發,其實也給了比亞迪一個将危機轉為機遇的高光時刻:這一切源于比亞迪的高度垂直,高端整合的技術路線。

造車之初,比亞迪并不想什麼都做,最後發現當時沒有供應商願意給比亞迪供貨,在無奈的情況下,比亞迪非常“硬核”地闖出了自己的一條路:高度垂直化。

年度公司系列|“養魚大王”王傳福和他的“大魚群”

在大部分廠家都為晶片四處奔走,大概隻有比亞迪算是比較淡定的,“這次的危機,我們受的影響應該說要比其他廠商要少很多,有很多晶片是比亞迪自研的,當然也有少量需要采購,但是采購不到,我們也有辦法内部解決,我們可以做一些替代方案。”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廉玉波告訴車談會。

“我們也幫一些主機廠解決了一些晶片問題。”廉玉波不免自帶自豪。

現在看來,之前短期的痛苦逐漸形成了結晶的蜜糖,比亞迪高度整合的紅利,越是遇到危機之時,越能凸顯。

有晶片、刀片電池、電控、DM-i等技術的加持,再加上造車全價值鍊的躍升,比亞迪乘用車挑戰150萬輛的目标,并不是空穴來風。

2022年,疫情未斷,晶片短缺大機率會持續上演,趁着利好,今年也是比亞迪攻城拔寨,關鍵的一年。

“決策要快,鍊條要短。”王傳福說。在溝通會上,他一再指出公司對海豚的反應較慢,“如果反應再快一些,海豚的市場會更好。”

“2022年,我們的決策要更快,當然如果一個方向錯了,就是幾百個億打水漂。”王傳福笑着說。

我了解王傳福口中的“快”,他的快是建立在慢的基石上,比亞迪是一個長期主義者,這些年它一直在夯實基礎。換種思維來看,抛開創業初期的無奈,比亞迪決心将技術高度整合到底,就是慢功夫。

養魚理論:養魚大王的技術網

如果與很多汽車公司相比,你會發現比亞迪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的産業之廣讓人咂舌,用比亞迪帝國來形容也不為過。

但往往企業越大,速度越快,越容易出錯。在比亞迪快速發展史中,也曾經有過慘痛教訓,對于這一點,王傳福大概心有餘悸,也心存敬畏,“我們也時刻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過去一年,雖然也偶然會看到個别車主對比亞迪産品的吐槽,但是總體品牌力和美譽度都有大幅提高。

20萬起的比亞迪漢的成功,也充分說明市場對比亞迪的重新認識與接納。有了漢的示範效應,比亞迪在2022年向上突破之路似乎打通了,變得合符邏輯。

談及為什麼要做高端品牌,王傳福用四個字表達:“水到渠成”。

而比亞迪汽車品牌及公關事業部總經理李雲飛則解釋得更具體:2022年,比亞迪将會推出一個全新高端品牌,首款車型将是硬派越野SUV,預計價格區間預計在50萬-100萬元以上。并且,比亞迪高端品牌将有獨立的銷售服務網絡,将由獨立的團隊打造。

這意味着,比亞迪汽車網絡在王朝網、海洋網的基礎上,将增加一張高端品牌網。

未來比亞迪汽車業務将由王朝網、海洋網、騰勢及高端品牌四個版塊構成。值得一提的是,與奔馳合作的騰勢股改之後,騰勢也被納入比亞迪汽車網絡。

對于四個闆塊業務,李雲飛打了個比方,“比亞迪汽車業務類似大衆汽車集團,王朝和海洋類似大衆品牌系列,騰勢類似奧迪品牌,高端品牌類似保時捷品牌。”

如果以價格為區隔,我猜想,海洋網主打10-15萬,王朝網主打15-30萬,騰勢主打30-50萬,高端品牌主打50-100萬元。

比亞迪汽車的“集團氣質”,在2022年将迎來爆發。從今年開始,比亞迪挑戰最強對手特斯拉,有了更可靠的想象力。

在溝通會上,王傳福談得最多的還是技術,但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記的,卻是他的一套“養魚理論”。

“比亞迪有技術‘魚池’,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技術,市場需要時,我們就撈一條出來,晶片、電動車、軌道交通等都是‘魚池’裡的大魚。”王傳福認為,比亞迪的各個技術闆塊都有成為“獨角獸”的潛質。

年度公司系列|“養魚大王”王傳福和他的“大魚群”

2021年7月,深交所受理了比亞迪半導體在創業闆的上市申請。以不起火的“刀片電池”而聲名鵲起的比亞迪動力電池闆塊,也計劃2022—2023年獨立上市。

“如果我本人算是取得了一點成就的話,我們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子公司都成為一個‘小王傳福’。”王傳福說。

“養魚”、“撈魚”,“市場需要什麼,就撈出一條”,“每一條都很大,很強”,王傳福并不是僅僅是宅在實驗室裡的技術狂人,他還是非常會“養魚”的企業家。

“我們要打破吃大鍋飯,要和同業比,不僅跟自己比,開始市場化。資本市場認可,才是真本事。”

“成熟一個,上市一個,半導體已經在上市路上,10%股權給管理團隊。”

寥寥幾句話,表明王傳福帶領的比亞迪正在主動尋求變化:由内驅動型變成内外雙驅動——業務向外開放,接受市場檢驗,同時激勵團隊。

事實上,即使比亞迪是越來越開放了,但是在某些方面,相對而言,比亞迪比較保守。比如在投資方面,自從2008年收購了甯波中緯半導體,就鮮有動作。

對此,王傳福簡單回答,“我們收購很少,因為我們看得遠。”的确,高度整合的比亞迪,似乎什麼也不缺,他們傾向于自己造,除非是他們所沒有的。

另外一方面,比亞迪也表現得“保守”,在人才方面,“從外部挖人很少,内部培養為主。”王傳福說。公司的高管幾乎都是從培養起來的,甚至有的高管是校招進來,之後一步步被提拔成高管。這也是比亞迪的一大特色。

大概對于王傳福來說,永遠不會保守的是他對技術的熱忱與投入——“在比亞迪做技術,還是很幸福的,隻要認準方向,公司從來不會吝啬在技術研發的投入,研發投入是沒有限額的。”廉玉波如是說。

“我們不缺市場,不缺資金,我們一定是新能源産業鍊最強、最大的上司者。”王傳福說。不過,他也清楚,新能源賽道向全社會開放之後,變得非常擁擠,也尚未決出勝負,“上半場電動化,下半場智能化。”

“汽車生态,一定是基于手機生态。”他說道。

基于手機生态的汽車生态,一定是智能化布局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支點。吉利和特斯拉已經在造手機的路上了。

我本以為他會接着往下說(比如造手機),但他沒有提及任何資訊。我想,欲言又止的他,一定心有猛虎,隻是尚未到時間說出來而已,比亞迪就是這樣的風格:釋出及量産,不搞PPT那套。

王傳福現在不說,但不代表他沒有做,我還是相信他的“養魚理論”和“撈魚戰術”。

“市場需要什麼,就撈出一條”,“每一條都很大,都很強”。

年度公司系列|“養魚大王”王傳福和他的“大魚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