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度公司系列|“养鱼大王”王传福和他的“大鱼群”

年度公司系列|“养鱼大王”王传福和他的“大鱼群”

出品|车谈会团队

文|袁桂远

之前爱搭不理,现在高攀不起。

本来对我无感的这一句话,却戏剧性地在一家公司身上得到“多么痛的领悟”——当比亚迪股票还在20多块的时候,我关注,未买;40多块时,我想买,犹豫;现在已经飙到245,我高攀不起。

从长期主义的经营哲学来看,比亚迪股票涨跌是这家公司的价值折射。

近日,2021年部分中国车企市值榜单公布。据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比亚迪以7805.36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荣登榜首,总市值同比增长47.25%。

在我看来,比亚迪的利好仍会在2022年继续,而且越发凸显,大概率在今年其市值会破万亿。(投资有风险,纯粹代表个人观点)

年度公司系列|“养鱼大王”王传福和他的“大鱼群”

这一观点,前不久在跟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聊过之后,愈发笃定。2021年,比亚迪的故事生长得很茂盛,但再见到王传福,相比之下,他额头上的头发就不如公司的长势,稀疏了些,白头发也已悄悄爬上双鬓。

但他的精神状态很好,看上去心情甚佳,脸上挂着遮不住的盈盈笑意。

“疯狂”的比亚迪:一个打十个

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全年销量为730,093台,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593,745台(纯电动车销量为320,810台,DM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为272,935台),同比增长231.6%。

去年12月份,比亚迪更是“疯狂”:新车销量为97,990台,同比增长77.9%,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92,823台,同比增长236.4%。

有网友评价说,比亚迪是一个打十个。看似狂妄,却是事实,十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加起来,还真的不如一个比亚迪。

这时,我就能理解王传福的心情为什么大好了。一个企业家,看到公司呈现蓬勃之势,而且踩准节奏,向着正确的方向快跑,心情岂能不快。

年度公司系列|“养鱼大王”王传福和他的“大鱼群”

“2022年,我个人判断新能源行业渗透率预估超过35% ,比亚迪乘用车的全年目标为150万辆。”王传福向我表明了他的判断,也同时大方透露了公司的目标。

这意味着,2022年,比亚迪销量要实现翻倍增长。比亚迪的底气从哪里而来?

首先是笃定趋势,选择有时比努力更重要。

2022年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据统计,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总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总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

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双百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燃油车批发总量为1779万辆,同比下降4%;零售总量为1716万辆,同比下降6%。

可以说二者市场走势分化明显,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选择新能源车型的背景下,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必然也会越来越快。

在趋势的大背景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5%左右,显然王传福更加大胆。

不管是25%,还是35%,行业普遍的共识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成定局。

在这样的狂潮下,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受原材料上涨和购车补贴退坡影响,年初包括比亚迪在内一些公司,已经宣布部分车型价格上涨。

今年是购车补贴最后的疯狂,有可能也会引发新一轮的购车潮。今年也是比亚迪的产品大年,海洋网和王朝网将在这一年推出数款产品“轰炸”市场。

鲶鱼变成快鱼:比亚迪的逻辑

“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绝不是大鱼吃小鱼。”王传福说道,“现在我们看数据,看变化,以每周,甚至是以天为单位。”

“市场瞬息万变,在这个阶段,快比科学重要,第一要快,第二要科学。”王传福补充说。

他认为,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看不透市场变化, 比如他说海豚就是一个误判,“我们设定的目标比较保守,实际上市场销售远超出预期,导致我们给予的产能不足。”

年度公司系列|“养鱼大王”王传福和他的“大鱼群”

数据显示,海豚车型2021年12月销量达10016辆,8月到12月共销售29598辆。海豚作为海洋网的首款车型,有如此上佳的表现,大大增强了后续海洋系列的信心,也成为比亚迪产品矩阵的新增长点。

大概他也没有想到DM-i车型如此受到市场追捧,产能跟不上需求,有些4S店甚至连展车都卖出去了。

过去的一年,比亚迪的节奏如同百米赛跑,从起步就冲了出去。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个人的直接感受就是:我不是在参加比亚迪新品发布会,就是在参加比亚迪活动的路上。

在我看来,比亚迪从一条鲶鱼变成快鱼,有其逻辑。从大背景来看,百年一遇大变局的机会窗口已开,热钱涌入,市场逐渐成熟,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打响。

据天眼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共计获得融资70余次,融资总额超800亿元,已超过2020年全年融资金额总数。

看起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巨大的,但是市场却容不下过多的品牌,一半的份额将由少数的三到五个品牌瓜分,毫无疑问,比亚迪必定是其中最强的一个,而且它要确定并捍卫它是新能源领导者的地位。

所以比亚迪要快,要趁更多的品牌尚未站稳脚跟,去占领市场,去占领消费者的心智。我认为,三年之内,大局将定,成王败寇的故事可以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2021年,芯片短缺危机爆发,其实也给了比亚迪一个将危机转为机遇的高光时刻:这一切源于比亚迪的高度垂直,高端整合的技术路线。

造车之初,比亚迪并不想什么都做,最后发现当时没有供应商愿意给比亚迪供货,在无奈的情况下,比亚迪非常“硬核”地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高度垂直化。

年度公司系列|“养鱼大王”王传福和他的“大鱼群”

在大部分厂家都为芯片四处奔走,大概只有比亚迪算是比较淡定的,“这次的危机,我们受的影响应该说要比其他厂商要少很多,有很多芯片是比亚迪自研的,当然也有少量需要采购,但是采购不到,我们也有办法内部解决,我们可以做一些替代方案。”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告诉车谈会。

“我们也帮一些主机厂解决了一些芯片问题。”廉玉波不免自带自豪。

现在看来,之前短期的痛苦逐渐形成了结晶的蜜糖,比亚迪高度整合的红利,越是遇到危机之时,越能凸显。

有芯片、刀片电池、电控、DM-i等技术的加持,再加上造车全价值链的跃升,比亚迪乘用车挑战150万辆的目标,并不是空穴来风。

2022年,疫情未断,芯片短缺大概率会持续上演,趁着利好,今年也是比亚迪攻城拔寨,关键的一年。

“决策要快,链条要短。”王传福说。在沟通会上,他一再指出公司对海豚的反应较慢,“如果反应再快一些,海豚的市场会更好。”

“2022年,我们的决策要更快,当然如果一个方向错了,就是几百个亿打水漂。”王传福笑着说。

我理解王传福口中的“快”,他的快是建立在慢的基石上,比亚迪是一个长期主义者,这些年它一直在夯实基础。换种思维来看,抛开创业初期的无奈,比亚迪决心将技术高度整合到底,就是慢功夫。

养鱼理论:养鱼大王的技术网

如果与很多汽车公司相比,你会发现比亚迪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的产业之广让人咂舌,用比亚迪帝国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往往企业越大,速度越快,越容易出错。在比亚迪快速发展史中,也曾经有过惨痛教训,对于这一点,王传福大概心有余悸,也心存敬畏,“我们也时刻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过去一年,虽然也偶然会看到个别车主对比亚迪产品的吐槽,但是总体品牌力和美誉度都有大幅提高。

20万起的比亚迪汉的成功,也充分说明市场对比亚迪的重新认识与接纳。有了汉的示范效应,比亚迪在2022年向上突破之路似乎打通了,变得合符逻辑。

谈及为什么要做高端品牌,王传福用四个字表达:“水到渠成”。

而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则解释得更具体:2022年,比亚迪将会推出一个全新高端品牌,首款车型将是硬派越野SUV,预计价格区间预计在50万-100万元以上。并且,比亚迪高端品牌将有独立的销售服务网络,将由独立的团队打造。

这意味着,比亚迪汽车网络在王朝网、海洋网的基础上,将增加一张高端品牌网。

未来比亚迪汽车业务将由王朝网、海洋网、腾势及高端品牌四个版块构成。值得一提的是,与奔驰合作的腾势股改之后,腾势也被纳入比亚迪汽车网络。

对于四个板块业务,李云飞打了个比方,“比亚迪汽车业务类似大众汽车集团,王朝和海洋类似大众品牌系列,腾势类似奥迪品牌,高端品牌类似保时捷品牌。”

如果以价格为区隔,我猜想,海洋网主打10-15万,王朝网主打15-30万,腾势主打30-50万,高端品牌主打50-100万元。

比亚迪汽车的“集团气质”,在2022年将迎来爆发。从今年开始,比亚迪挑战最强对手特斯拉,有了更可靠的想象力。

在沟通会上,王传福谈得最多的还是技术,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记的,却是他的一套“养鱼理论”。

“比亚迪有技术‘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芯片、电动车、轨道交通等都是‘鱼池’里的大鱼。”王传福认为,比亚迪的各个技术板块都有成为“独角兽”的潜质。

年度公司系列|“养鱼大王”王传福和他的“大鱼群”

2021年7月,深交所受理了比亚迪半导体在创业板的上市申请。以不起火的“刀片电池”而声名鹊起的比亚迪动力电池板块,也计划2022—2023年独立上市。

“如果我本人算是取得了一点成就的话,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子公司都成为一个‘小王传福’。”王传福说。

“养鱼”、“捞鱼”,“市场需要什么,就捞出一条”,“每一条都很大,很强”,王传福并不是仅仅是宅在实验室里的技术狂人,他还是非常会“养鱼”的企业家。

“我们要打破吃大锅饭,要和同业比,不仅跟自己比,开始市场化。资本市场认可,才是真本事。”

“成熟一个,上市一个,半导体已经在上市路上,10%股权给管理团队。”

寥寥几句话,表明王传福带领的比亚迪正在主动寻求变化:由内驱动型变成内外双驱动——业务向外开放,接受市场检验,同时激励团队。

事实上,即使比亚迪是越来越开放了,但是在某些方面,相对而言,比亚迪比较保守。比如在投资方面,自从2008年收购了宁波中纬半导体,就鲜有动作。

对此,王传福简单回答,“我们收购很少,因为我们看得远。”的确,高度整合的比亚迪,似乎什么也不缺,他们倾向于自己造,除非是他们所没有的。

另外一方面,比亚迪也表现得“保守”,在人才方面,“从外部挖人很少,内部培养为主。”王传福说。公司的高管几乎都是从培养起来的,甚至有的高管是校招进来,之后一步步被提拔成高管。这也是比亚迪的一大特色。

大概对于王传福来说,永远不会保守的是他对技术的热忱与投入——“在比亚迪做技术,还是很幸福的,只要认准方向,公司从来不会吝啬在技术研发的投入,研发投入是没有限额的。”廉玉波如是说。

“我们不缺市场,不缺资金,我们一定是新能源产业链最强、最大的领导者。”王传福说。不过,他也清楚,新能源赛道向全社会开放之后,变得非常拥挤,也尚未决出胜负,“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

“汽车生态,一定是基于手机生态。”他说道。

基于手机生态的汽车生态,一定是智能化布局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支点。吉利和特斯拉已经在造手机的路上了。

我本以为他会接着往下说(比如造手机),但他没有提及任何信息。我想,欲言又止的他,一定心有猛虎,只是尚未到时间说出来而已,比亚迪就是这样的风格:发布及量产,不搞PPT那套。

王传福现在不说,但不代表他没有做,我还是相信他的“养鱼理论”和“捞鱼战术”。

“市场需要什么,就捞出一条”,“每一条都很大,都很强”。

年度公司系列|“养鱼大王”王传福和他的“大鱼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