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企“戀上”保險,頻頻“涉險”意欲何為?

新能源車企頻頻切入保險賽道,車企“戀上”保險已然成為新潮流。1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繼特斯拉、小鵬等多家新能源車企入局後,蔚來也向保險牌照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其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冊。

不過,要想真正将牌照收入囊中并非易事。根據保險中介“先照後證”的要求,不僅要取得牌照,後續更要獲得監管的經營許可,方可經營保險業務。此外,業務落地的複雜程度和管理能力等門檻也成為新能源車企保險圓夢路上的“絆腳石”。

新能源車企“戀上”保險,頻頻“涉險”意欲何為?

新能源車企頻頻下注保險中介牌照

相較于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落地後的公開表示正評估該事項,在2022年開年之際便注冊了保險經紀公司的蔚來可謂是“火速”布局。

1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1月19日,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冊,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币。據悉,蔚來是目前國内首家拟設立保險經紀公司的新能源車企。

新能源車企欲“結緣”保險已不是新鮮事。随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新能源專屬車險呼之欲出。随之而來的是,新能源車企紛紛布局、提前下注自己的保險牌照。

早在2018年,小鵬汽車已獲準開展汽車保險代理業務,并專門成立了廣州小鵬汽車保險代理公司。2020年8月,特斯拉在上海注冊了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此外,國内其他新能源車企也有相關意圖,有知情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比亞迪也在籌備保險代理公司。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産業突飛猛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到2021年三季度,大陸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678萬輛。根據《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增速迅猛的新能源汽車數量蘊含着巨大的保費市場。對于新能源車企入局車險市場的成因,易車研究院院長周麗君總結道:“一是新能源車市場很大,二是新能源車企自身有技術優勢,三是政策方面,相比十年前越來越放開。”周麗君認為,“天時地利人和”很快就會形成。以新能源車為代表的車企率先布局,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其他車企也會進入直營保險的行業賽道。

新能源車險除了市場潛力大外,車險作為汽車企業直接連結C端使用者的入口,不僅可以打通車主用車生命全周期,也為業務增長提供新可能。車車科技創始人兼CEO張磊表示,車險成為車企掌控車主服務的超級入口,重塑兩者關系,從銷售走向使用者全生命周期管理。車企可以就此拓展汽車保養、理賠維修、汽車金融等汽車後市場業務,成為消費者用車綜合服務的主要提供方。

新能源車企加盟促創新,還能止虧?

2021年底,新能源專屬條款正式釋出,新能源專屬車險破局保障痛點,使得新能源産業格局重塑步伐加快。

使用者此前就對新能源車企直銷保險呼聲強烈,如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2021年前三季度,易車研究院調研資料顯示,中國汽車保險使用者,有購買車企直營車險業務的意願比例高達66.44%。其中因素有,車企有對供應鍊更深刻的認識和操作能力。另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特斯拉在國外推行的UBI車險可以精準定價,保費“千人千面”,而不是讓車主“被平均”。

2022年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建議,車企要建立自己的保險品種。

在張磊看來,車企入局車險市場的優勢明顯,其中包括車企服務鍊條延長,有望主導用車綜合服務市場;以車險為服務抓手,車企将積極拓展汽車生态服務;汽車産業智能化改變車險商業邏輯,加速車險創新,而新能源汽車将是車險創新的最佳載體。

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下,人、車、廠關系正在重構。在傳統模式下,車企往往隻承擔汽車生産制造任務,傳遞、維修、增值服務都由經銷商承擔,車企與使用者連接配接較弱。而在現有模式下,車企正在滲透汽車産業價值全鍊條,成為消費者用車綜合服務的主要提供方。對此,張磊表示,首先,新能源車企發力車險業務,有助于重塑車企與使用者的關系。其次,新能源車企的産業鍊條也更長。最後,車企發力車險,有助于打破資料孤島,促進車險創新。

2011-2020年大陸車險保費收入持續壯大并突破8000億元,但行業卻深陷保費增長難的嚴峻挑戰。業内人士表示,車企入局可以更好彌補行業經營虧損現狀。

早在新能源車企“涉險”前,部分傳統車企就早已圈好領地。東風汽車集團、廣汽集團、北汽集團分别設立或聯合設立了保險經紀公司。2011年,廣汽集團作為控股股東發起成立了衆誠保險;2012年,一汽集團設立了鑫安保險;2015年,上汽集團設立上海汽車集團保險銷售公司。吉利子公司易保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于2018年正式獲得保險代理牌照。2021年,吉利二次跨界保險業,入股合衆财險。

不過,車企入股并非都能帶來甘霖。吉利入股後的合衆财險利潤再下探。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1年,該公司累計淨虧損達到9224.38萬元,而2020年虧損額為5081.12萬元。

牌照僅是“敲門磚”,入局還需“過關”

車企來勢洶洶,但牌照僅是“敲門磚”,新勢力們入局車險市場,還需要“過關”。

業内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要想賣保險,對于剛設立的保險經紀公司來說,要取得“監管許可證”。蔚來顯然要過“先照後證”的監管門檻。根據2021年11月銀保監會釋出的《保險中介行政許可及備案實施辦法》顯示,申請人要想獲得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需具備财務狀況良好、具有以自有資金對外投資的能力,出資資金自有、真實、合法,不得用銀行貸款及各種形式的非自有資金投資等多項硬性名額。

除了拿到關鍵的證照外,要實作真正自營,業務落地的複雜程度和管理能力也是新能源車企需要過的“關卡”。比如,車企布局車險業務,還面臨服務網絡、系統搭建等挑戰。

張磊認為,新能源車企做車險,一大難點是服務網絡的建立和管理。目前,大陸車險數字化程序還很淺,本地化出單、結算服務、推送修等關鍵環節需要随着車企服務市場範圍不斷擴大和下沉。其次,為了保證使用者體驗,要與大量線下服務網點達成協作或自建龐大的服務網絡體系,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很高。

新能源車企入局車險,還要面臨系統搭建的問題。張磊對此表示,要在車機和移動端開展業務,必須具備成熟的線上系統,然而不同省市不同公司接口不同,承保規則有差異,對接不容易,全國隻有少數從業機構具備上述能力。

此外,雖然更精準和個性化的車險定價觸碰到了市場的痛點。業内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新能源車企賣保險涉及到車輛資料,即使用者隐私,這就引來了最核心問題,比如車主資訊資料如何使用和管理,目前這方面的技術還處在試水或者探索的過程。

“目前,車企主戰場激戰正酣,還要解決供應鍊安全等問題,面對新能源車險的機遇,車企不得不考慮團隊建設,投入産出,往往易造成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張磊補充道。

顯然車企發力車險業務,開始布局,但依然面臨車險系統研發成本高、保險公司對接難、理賠服務建設周期長、經營資質牌照不易擷取等問題。正如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曾評價特斯拉進軍保險業務時所說,汽車公司開展保險業務的難度不亞于保險公司去做汽車。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