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來汽車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車企入局“搶業務”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币,經營範圍包括保險經紀業務;保險代理業務;保險兼業代理業務;保險公估業務。股東資訊顯示,該公司由蔚來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蔚來劍指國内首張保險經紀牌照?

蔚來保險經紀目前隻是在工商部門進行了注冊登記,但不妨礙其成為國内首家拟設立保險經紀公司的新能源車企。

蔚來汽車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車企入局“搶業務”

從工商注冊資訊來看,無論從較高的初始注冊資本、注冊地選址還是法定代表人,足以說明,蔚來對這家保險經紀公司頗為看重。

首先,蔚來保險經紀公司設在自己的中國總部合肥。其次,其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為蔚來汽車财務副總裁曲玉,他目前主要負責蔚來汽車的财務控制與管理工作,并直接向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斌彙報工作。

2021年12月2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以下簡稱“專屬條款”)正式上線,明确新能源車不再沿用傳統商業車險條款,而是有了專屬保險産品。随後,部分車型保費上漲。彼時,蔚來就曾特意聲明,“正在評估設立蔚來汽車專屬保險産品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蔚來就以附加服務的形式初步涉足保險領域,為蔚來汽車車主提供服務無憂和保險無憂的服務包,涵蓋保險、保養以及其他服務。據了解,保險無憂由自選保險(基礎保險+附加保險)和蔚來專屬服務兩部分組成,選購蔚來合作保險公司的基礎保險,即可購買專屬服務(包括劃痕補漆、基礎保養、維保代步出行服務、維保取送車服務、上門補胎服務等)。

從定價來看,服務包的價格為保險費用+1680元/年的專屬服務,适用于在售全系車型的新購與續購,保險費用與車型車款、車主所在地區、違章記錄、過往出險情況等因素相關。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也在推特上稱,特斯拉(NASDAQ:TSLA)希望去年10月份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推出其車險産品,并有可能在2022年将該業務擴充到紐約。

馬斯克稱,特斯拉計劃推出的,是一種根據實時駕駛行為(real time insurance)設計的真正的UBI車險,即根據車輛的使用時間、裡程,駕駛者習慣等資訊進行設計,針對不同車主給出個性化定價的新型車險産品。

而據其在三季度财報說明會上,保險将成為特斯拉主要産品之一,其業務價值将占到整車業務價值的30%到40%。

隐藏在保險市場背後的車主資料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預計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到500萬輛,同比增長42%,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18%。

事實上,伴随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猛增,新能源車險正成為車險行業的重要賽道。

資料顯示,僅去年上半年,人保财險新能源汽車保費收入40.3億元,同比增長60%。據銀保監會預測,到2035年,預計全行業新能源車險年度保費将達2000億元左右。

車企涉足新能源車險業務盈利前景如何呢?

有媒體曾預估,以特斯拉為例,其車險模式若能順利推進,其車險業務的賠付率有望降低到50%,費用率為10%,營業利潤率可達到40%,是其目前整體營業利潤率的5倍。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葛玉翔也表示,車企在新能源車險市場優勢明顯,包括新能源車企可以簡化新能源車理賠流程,可以設計出車風險和理賠更比對的創新性車險産品等。

與此同時,對于車企來說,新能源車險被看好,除了巨大的市場潛力,更是因為車險是汽車企業直接連結C端使用者的入口,既能打通車主用車生命全周期,也培養了新的業務模式和增長空間。相對于一些保險公司推出的UBI車險,擷取資料能力有限,車企能獲得保險公司無法企及的車主資料,進而建構商業閉環。

艾瑞咨詢在《中國新能源車險生态共建白皮書》報告中指出,車險是消費者購車接觸到的第一個服務類産品。

該白皮書顯示,車險具備剛需屬性及黏性,是服務鍊條的第一個環節,進而成為車企服務車主的入口。在目前去中介化以及新能源汽車“人、車、廠”關系重構的背景下, 車企有望在直銷模式以及汽車網聯化的基礎上直面終端消費者。未來車輛傳遞僅是車企創造價值的起點,後續以車險為服務抓手,車企能夠開拓更多車後生态、車主權益等服務體系。

通常,汽車後服務市場的利潤率遠高于汽車生産制造環節,是以其創造的利潤價值往往占整個汽車産業鍊的50-60%。

車企們需要跨過哪些坎?

盡管車企設立新能源車險,較之傳統保險公司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依然存在不少“攔路石”。

據中國銀保信資料顯示,從2016年到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整體出險頻率高于非新能源汽車3.6%,家用新能源汽車的出險率更是高于非新能源車9.3%。

據申萬宏源報告資料顯示,目前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平均接近 85%,行業面臨較大承保虧損壓力。

自新能源車險正式上線後,部分新能源車險漲幅較為明顯。

對此,重慶保險業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出險率較高,不僅是網約車等營運車輛,私家車也是如此。尤其是由燃油車剛剛轉換到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因駕駛習慣、操控性能等原因,導緻事故時有發生。據掌握情況來看,這部分車主的出險率要遠高于普通燃油車車主。

同時,新能源汽車還是新興産業,新能源汽車保險賠付率也較高。其動力系統、風險因子與傳統燃油車不盡相同,查勘員對事故車輛定損經驗較欠缺,維修成本把控難。同時,中小險企掌握的新能源車承保理賠資料量有限,風險保費測算與定價也是一個難題。

乘聯會秘書長崔樹東曾撰文表示,新能源車險的推出是好事,但成本增加偏高,可能新能源車省下的油錢要去交保險,導緻新能源車似乎不劃算,不利于推廣。是以建議車企建立自己的保險品種,行業要有更精準的保險測算,國家也要支援保險費用的合理補貼。

對此,保險行業人士接受上遊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車企涉足保險,牌照擷取僅僅是一塊“敲門磚”,還需要設立區域分支機構才能滿足屬地化經營的條件,建立服務網絡、搭建系統才能順利實作業務拓展。

車險具備屬地化特征,全國範圍線下服務網絡是其保證使用者服務的觸角。這需要車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成本支撐,而準備不足則很可能影響使用者的服務體驗。

同時,為了實作車機和移動端的車險業務開展,車企必須具備一套成熟的線上系統,具備報價、支付、出單、理賠、結算、管理等功能,同時實作與保險公司報價、核保核心系統的深度對接。而目前,全國隻有少數從業機構具備這樣的能力。

上遊新聞記者 嚴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