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神内網紅講師,有3.5萬醫生粉絲

文末有福利,千萬别錯過呀~

提到唐偉,相信很多偏基層神内醫生對他并不陌生。

唐偉來自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内四科,是一名研究所學生導師,從事神經内科臨床科研教學20餘年,具有紮實的神經病學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從2016年起,唐偉通過醫學界醫生站APP,這個擁有230萬使用者并以醫生群體為主的平台接觸到網絡教學,開啟了他網紅講師之路,曾經他單節課點選量超過30萬次。目前,他在醫學界醫生站擁有3.5萬粉絲,是神經内科最具影響力的講師之一。

他是神内網紅講師,有3.5萬醫生粉絲

圖1 在醫學界醫生站APP搜尋唐偉,截圖他的部分課程

堅持每天花費1~2小時于網絡教學

與大部分神内醫生一樣,唐偉之是以從事神經内科領域,是認為神經内科為最具魅力的學科之一,診斷疾病的過程,就像福爾摩斯探案一樣精彩。确實,在所有學科中,神經科是最高精尖、最複雜、最神秘的學科之一,雖然很多疾病沒有被攻克,有些疑難雜症在診斷和治療上也存在很多挑戰,但在唐偉看來,這也正是吸引他之處,他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

同樣,網絡教學對于唐偉來說,也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從最開始接受醫學界醫生站約課,到現在每天投入1-2小時于網絡教學,講課技巧談不上高超,但内容實用,直擊學生們痛點。

當然,開啟網絡教學之路并不是一路順暢,還是需要面臨諸多困難。

唐偉介紹道:“最大的困難在于身體方面的困擾,由于需要在平台定時錄課,群内解答同學們的困惑等,會引起嗓音問題,曾經是以停課了幾個月,後來也是因為在同學們的大力支援、關心和鼓勵下,讓我重返了網絡教學之路。”

“其次,平衡臨床與網絡教學之間會出現一定分歧,臨床工作相對繁忙,有時很難靜下心來給大家準備好的課程,網絡教學工作會有所耽擱。是以,除了周末空閑時間,我會盡量利用下班時間來處理教學事務。”

除了進行網絡課程錄制,唐偉還會在朋友群裡以病例形式進行現場教學,他還擁有一個加起來6000-7000人左右的學生群組,并竭盡全力幫助他們在神經病學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唐偉提到,其實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是相輔相成的,在準備教學的過程中,也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比如一些病例的解讀,需要查閱文獻等資料,這也是他對教學充滿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幫忙他人的同時能讓自己的水準得到提升。

學生偏基層醫生

唐偉介紹到,他的學生一般是神經内科的醫生,或者與神經内科相關如影像、康複、老年病學等學科的醫生。而這些醫生大部分來自基層醫院,包括鄉鎮醫院和縣級醫院,當然也會有少部分三甲醫院的醫生。

新醫改十年來,強基層一直是核心政策之一。其實,基層醫生的學習成長方式依然有限,但網際網路移動時代到來,打破了一定時空限制,僅僅利用一部手機就能進行學習,與時俱進的專業醫學學習軟體無疑為苦惱的基層醫生帶來了福音。唐偉也是在這樣的大潮中找到需求,并選擇了醫學界這個緻力于醫生繼續教育的平台,7年來始終不離不棄,為廣大基層醫生的繼續教育添磚加瓦。

2019年,“醫學界”進行了一項《中國醫生數字化學習行為與認知調研》,有近3000名執業醫生參與了此次調研,其中近500名是基層醫生。調研結果顯示,臨床實用經驗分享、臨床病例分析、指南共識解讀是基層醫生認為對實際診療幫助最大的三大學術資訊類型。此外,基層醫生學習線上課程時最擔心的問題包括:課程不貼合臨床實際工作、内容陳舊、内容有學術性錯誤等。

了解了這樣的市場形态後,唐偉在制定課程時能準确抓住學生們的需求。他坦言,雖然網絡教學很耗費個人精力,但學生們對業務提升的迫切需求,讓他有了堅持下來的動力,特别是基層神經内科醫生,上學時并沒有進行系統性學習,到了臨床,神經解剖、影像難以了解,業務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遇到瓶頸,這就需要進行針對性學習來突破。

唐偉真摯表述到,希望我的點滴付出,能夠為提升基層醫生的醫療水準貢獻一份微薄力量,也希望患者能都得到更好的就醫條件和水準。

出了一本新書——《神經定位診斷》

此書出版後,得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主任趙性泉教授的推薦,他介紹到,這本書編寫團隊均來自臨床一線,全書圖文并茂,内容豐富,語言凝練,凸顯了臨床實用性和可讀性,有别于傳統神經解剖參考書“重基礎、輕臨床”和神經影像圖譜“重圖注、輕基礎”的表達習慣,這是一本可讀性較強、具有較高的學習參考價值的實用參考書,非常适合臨床一線醫生、臨床相關專業規培醫生及醫學生學習。

他是神内網紅講師,有3.5萬醫生粉絲

圖2 《神經定位診斷》實拍圖

唐偉提到,不管是以網絡教學的形式,還是通過書本形式,都是為了提升大家的醫療服務水準,也能惠及普通老百姓,讓他們的疾病得到更加精準的治療,早日得到康複。

繼續閱讀